世界名画鉴赏
1. 达芬奇自画像
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
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
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
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2.岩间圣母
画为祭坛画 ,达芬奇, 189.5X119.5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
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
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
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
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
品。
3.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
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
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
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
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4.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壁画 1508年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
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
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米
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
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
《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
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其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
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5.播种者
《播种者》 米勒 1850年 101X82.5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国画家。1814年10月出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的一个耕农家
庭,1875年1月卒于巴比松。他自幼参加田间劳动。此画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赶赴田间劳作的图景,构图
线条分明,很好地反映出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
有撼人的力量。
6.吹笛少年
《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年 160X98厘米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
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
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
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
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
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
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注: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文题铭 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7.梦
毕加索 油画 1932年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
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
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8.拾穗者
米勒 1857年 油画 83.5X111厘米 巴黎卢佛尔博物馆藏。
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他眼里,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壮观”。他曾因他的“乡下佬模样”和质朴的画风
被巴黎沙龙中的某些同行冠以“森林中的野人”的绰号,米勒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
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
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在这幅画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
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
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
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
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
的三女神"。
9.伊莎贝尔.科沃斯.德波塞尔夫人
哥雅 1806年 82*54.6公分
哥雅(Francisco Jo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西班牙近代现实主义画家。出身农民家庭,14岁开
始学画。年轻时曾任宫廷画家。1793年思想由乐天无忧进入愤懑呐喊;画风有明朗鲜明转为深沉浑厚,是
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伊莎贝尔.科沃斯.德波塞尔夫人》是哥雅早期宫廷画之一,这幅充满自信的西班牙女性画像,是哥雅
极富热情的杰作。其人物原形是卡斯蒂里亚地区的高官夫人,按照十八世纪后期上流社会风行的典型装束
创作。
10.安涅尔浴场
修拉 1883~84年 201*300cm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法国画家,新印象画派的创始人。曾研究德蜡克洛瓦的色彩、夏凡纳的
构图,并将印象主义绘画加以发展,运用小色点计划性用色,使之在视觉上产生惊人的色调过渡,他重理
念,构图规则,画法机械。
修拉《安涅尔浴场》这是确立了以“点描”为表现手法的画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此作品描绘了在巴黎西
部阿尼埃尔一带塞纳河里享受沐浴之乐的人们。当时二十五岁的秀拉探求出一种新的技法——点描法,这
种点描技巧是将几种原料并列,但并非直接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
色的基点,在观赏者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在这幅画中虽尚未确立此种点描技巧,但堪称为所谓印象派宣
言的历史性作品。
11.画家的母亲肖像
<<画家的母亲肖像>> -- [ 美国 ] 惠斯勒 162 x 144 cm 奥塞博物馆。
惠斯勒倡导的印象主义与该时期欧洲兴起的印象主义风格并不一致,他在艺术中,并不抛弃传统,亦不
拘泥于传统。他力图追寻各种技法和效果的创造和革新。例如:他的早期的交响曲系列作品就试图用色彩
的和谐来表达音乐的旋律。
70年代是惠斯勒艺术生涯的顶峰,这副《画家的母亲肖像》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这里,造型、结构
和形式统统服从于对色彩和谐的追求。而这种色彩和谐则是在表现画面的诗意和神秘感。艺术家在这里创
造了诗与音乐的优美意境。
12.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提香 意大利 1515年 118X279厘米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描绘的是美狄亚与维纳斯的相会,裸体的维纳斯劝她身旁的美狄亚去协助伊阿宋
盗取金羊毛,但从画面情节来看这种说法又很不确定,所以内容至今未定。此画是提香描绘女性美创作的早
期作品,这一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奈的风格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人的壮美与和谐,
此画风格粗犷豪放,笔力雄健,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闲雅微妙的精神状态与纯洁高尚的品质,又使作品具
有牧歌式的情调,宁静优美。提香笔下的裸体美,具有生活与感情的因素,绝不是神化了的女性加之独特的构
图和雄浑辉煌的色彩都铸就了此画不朽的艺术魅力。
13.圣母升天
提香 意大利 690*360 教堂壁画
这是一幅具有恢宏气势的巨大壁画,描绘了圣母升天的神圣瞬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画中,站于地面
上的是仰天呼送圣母的人们,动态不一,但神情却是一致的虔诚,中间是一群被天使们簇引,身穿红衣的圣母,
上方是有天使相随的上帝。这是提香早期作品,构图庄严,描绘真实细腻。
14.美丽的女园丁
《 美丽的女园丁》 拉斐尔 油画 1507年 122X80厘米
此画通过美丽的女园丁的形象,表现圣母玛利亚的世俗之爱的精神。笔锋细腻,技巧完美,表现女园丁
的亲切、和蔼,赤子的纯洁可爱,对于母性的依恋,给人一种感受煦暖阳光普照的亲情。生动传神地传达
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
15.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布上画 1432年 175X283厘米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名
作,创作于1432年左右。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而绘就的,此画
再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画中维纳斯的姿态,是按照古典雕像的
样式来描绘的,然而画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给人一种是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
活的迷茫的感觉,这也是波提切利本人矛盾世界观的反映。但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秀美、清纯、含蓄之美。 波
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变得极为流畅,至于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具有旋转的
趋势。全画的色调也极明朗和谐,艺术家用这一切来尽量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只能让人感到作者的意
图是神秘的,主题思想是隐晦的。
16.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1650年 油画 140X120厘米 罗马利来-庞斐利画廊。
委拉士贵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在这幅
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
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
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
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
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17.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油画 1873年 藏于俄罗斯博物馆。
列宾(1844-1930),是俄国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
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
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
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
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
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
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
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
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18.自画像
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1887年,通过弟弟提奥的介绍,凡高在巴
黎见到毕沙罗,修拉、和高更。开始接受印象派的画风。更加强调用色彩突出主题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画
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
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
19.向日葵
凡高 1888年 91X72厘米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
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
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
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
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
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
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
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
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20.苹果与橘子
塞尚 法国 74 x 93 cm 现藏芝加哥艺术学院。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法国画家,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与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称这"印
象主义之后"(Post-impressionism)。他认为:印象派画家表现的主观感觉和印象经常是“混乱的”,因此他
主张排斥事物闪动而模糊的外表,去领悟那永不改变的内在真实。他在画中,注重探索事物的 “结构”,表
现深植于事物中的本性;塞尚在吸收印象主义技法的同时,更加关心实体感与构图,关心均衡与结构,因此画
面显示出凝重厚实和恒定持久的感觉。《苹果与橘子》就是这一技法的典型。另外,画中构图和谐流畅,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体现出美感。
21.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J.S.萨金特(1856-1925) 油画 1885-1886年 174X154厘米 伦敦泰
德画廊藏。
JS萨金特,19-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画家,他富有魅力的人物肖像画为他奠定了19世纪艺术殿堂的崇高
地位。JS萨金特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母是美国人。他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学习绘画, 后在著名
的法国画家Carolus-Duran画室学习,技艺得到很大的提高。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度过的,在
那里他有一间画室,一直维持了30多年,而到美国访问仅仅是很短暂的旅行。
JS萨金特去世后,他的作品曾被一些有某些信仰的人批评为有鲜明的肤浅倾向以至他的肖像作品一度失
宠,然而,他的自然、庄重华丽的技法得到公认。在1907年,接受了印象画派影响开始了描绘欧洲场景
的水彩画创作。他的画在广泛吸收了印象色彩基础上又了传统的写实造型。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这幅画是他精心制作的传世经典作品,描绘了孩子在花丛中点灯笼的情景。这
幅画的题材们是无关紧要的,最具有魅力的是画面千变万化的丰富色彩,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重视色彩的表现,
但花的形状历历可见,丰富的色彩和花的芬芳融为一体。
伞
22.<
雷诺瓦擅长画人生、可爱的女人和儿童。他从这时起已摆脱了印象派手法,将重点放在素描上。这幅作品
上的华丽色彩已然尽失,代之以新的尝试,亦即准确的素描。据说画面上左手提篮子的女人是以雷诺瓦之
妻阿林为模特儿的。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5:1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7774209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界名画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界名画鉴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