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纤夫》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2010汽修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生为汽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学过一些诗歌,他们对诗歌比较
感兴趣,凝练的语言让他们感觉能读懂大体的意思,但难以明确地说出来,分
学情分析
析起来比较困难。教学应从诗句的超常规搭配入手,努力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
境。
《纤夫》位于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教学板块现代诗文诵
读,作者以最大的同情和崇敬描绘了纤夫巨人般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劳动和贡献。
教材分析
更难得的是诗人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发出了“再别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的
呼声,给人以警醒:当今时代,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对纤夫的赞美和深沉的思考。
2.通过学习,懂得努力学习现代化技术,以使祖国富强。
教学重点 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对纤夫的赞美和深沉的思考。
教学难点 通过细致咀嚼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纤夫”,指的是那些专以纤绳帮学生听讲。 由纤夫导
(1分钟) 人拉船为生的人。列宾以此为主题,创入。
作了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伏尔
加河上的纤夫》,我们在小学时学过一篇
同名文章,就是对这幅名画的描述。今
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纤夫”为题的诗
歌。
二、初读诗1.播放课件中的朗读音频。 学生听音频。 正音。
歌 2.教师在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指
(5分钟) 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容。
三、了解作廖公弦(1937~2003),本名廖华钊,学生听讲。 使学生了
者和时代贵州绥阳县人。廖公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作者,
背景 第一个从绥阳县走出去的在全国有广泛从而知人
(3分钟) 影响的诗人。他是贵州诗坛公认的领论世。
物,是“中国诗歌之乡”绥阳的骄傲。曾
任贵阳市文联主席、作协贵州分会副主
席、贵州省诗歌委员会主任委员、《花溪》
主编。出版诗集《山中月》、《大山和我们
在一起》、《美人醒来》、《廖公弦诗选》,
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毕生》、《山寨火
种》、《火娃》等。
四、赏析诗1.问题:《纤夫》中哪些诗句描绘了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诗句入
歌 纤夫的辛苦劳作? 手,细细
(25分钟) 一个个埋着头拉纤, 咀嚼,帮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助学生学
能拉走一天天, 会鉴赏诗
能拉去一年年, 歌。
……
2.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纤夫的辛苦劳学生思考并讨论回
作的? 答。
——是拉纤的苦和累,躯体严重受折
磨(“埋头”、“躬背”);——是拉纤时间
漫长(“一天天”、“一年年”)。
3.“这几十条紧绷的绳索,曾拉着中
国的时间”有什么深意?
“紧绷”表现出纤夫行进的艰难,
“中国的时间”是诗歌当中一种常见的超
常搭配,赋予特殊的含义。“中国的时间”
正是旧中国艰难的缩影。
指名朗读第一节,要求用舒缓的语学生读。 朗读穿插
气,感受纤夫的辛苦和劳累。 其中,加
深理解。
4.哪些诗句形象地歌颂了纤夫勤劳
勇敢的精神?
“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
5.“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
弯……”——这两句用直白的话应怎样表
述?原句好在哪里?
直白说法是“日出前就开始拉纤,一
直拉到月儿升上天”。原句用夸张的手法
和大胆的想象,把纤夫的劳动诗化了、美
化了,也把纤夫的形象巨人化了。
6.“再别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有什么深意?
作者用航船来比喻中国的前进,用历
史来修饰限制航船,说明历史太沉重,纤
夫拉得太艰难,太缓慢。当今时代,只有实
现现代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表达出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
伐的愿望。
指名朗读第二节,要求语气轻松愉快,读
出愉悦的感觉。
五、探究 作者一方面称赞纤夫“勤劳、勇敢”,学生思考,研讨。 探究是为
(5分钟) 另一方面又说“再别劳驾纤夫,去拉历史了学生深
的航船”,你认为矛盾吗?说说自己的看入思考,
法。 形成自己
不矛盾。时代不同了,要使社会快速的见解。
发展、进步,祖国富强,仅靠勤劳勇敢,
仅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是远远不行的,必须
要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诗。 积累。
(1分钟)
教
学
反
思
诗中有两处超常规的搭配,赋予了诗句以特殊的含义,其他诗句易于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这两处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更好地理解诗的主旨。
从学生的实际反应来看,基本达到了目标。
板
书
设
计
辛苦劳作 拉中国的时间
加快历史步伐的愿望
勤劳勇敢 拉历史的航船
作者简介:辛全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莱阳市中等职业学校。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5:1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7652209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抒情短诗二首 纤夫》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抒情短诗二首 纤夫》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