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一篇:第3课_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版本:
《美术鉴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三、授课人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美术鉴赏的四
种基本方式。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修养与能力。也为今后
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情感目标:热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和尊重外国的
优秀文化。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更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五、教学重点:
对美术鉴赏方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难点:
对社会学式鉴赏方法的掌握,以及美术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
1、组织学生伴随着轻松的音乐进入美术鉴赏活动中来。(14分
钟)活动一:教师提示性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墨点—蝌蚪—青蛙—蛙声 墨团—山石—峡谷—幽静 墨线—泉水
—流动—优美 画面—狭长—水流无限—悠远
活动二:学生自主鉴赏《荷花影》以学生自由鉴赏为主。齐白石
是有意的突出荷花的美好,从游动的蝌蚪的动态间接的道出了荷香。
活动三:将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式鉴赏《猫头鹰》与《写生
珍禽图》。前者黄永玉的作品是大写意,墨色交融,还赋予眼神具有
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活泼性。后者是黄筌的工笔画,严格按照画工笔
画的程序,各类珍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活动小结: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运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对美术作品
进行了用心的观察,发现这四幅作品都是中国画的代表作。我们同学
在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荷花影》运用了感悟方式进行了很直
观的鉴赏。同时,同学们还运用了比较方式将《猫头鹰》与《写生珍
禽图》进行了比较性鉴赏。
活动四:引导学生先独立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莫奈的
《睡莲》。赏析莫奈的《睡莲》从日式小桥(弧行)、远处树木(垂
直笔法)、莲池水平面(水平笔法)笔触明显(印象派)色彩等方面
鉴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时间仔细观摩。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小结:我们在这两幅油画作品中,认识到写实的具象美术和
印象美术的不同,我们同学主要从色彩、构图、笔触、空间以及明暗
等方面进行了鉴赏,其实这些方面概括起来属于形式鉴赏的方式。当
我们了解到《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试问达芬奇为什么要花四年时
间来完成呢?她的神秘在那呢?在这里我们需要社会学式鉴赏方式对
其深入鉴赏。
2、什么是社会学式鉴赏呢?通过鉴赏《伏尔加河纤夫》,我们的
答案自然就分晓啦!先伴随着《伏尔加河纤夫》曲学生独立进行美术
作品鉴赏。(10分钟)活动五:赏析《伏尔加河纤夫》—属于具象写
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在画
面上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
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
怅、孤独、无助之感。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精疲力竭的
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纤。他们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
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
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
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
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
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
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
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
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
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
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3、我们将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方式进行概括如下:(3分钟)
(1)感悟式鉴赏: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进行观看。(较
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例如:《荷花影》
丽(),线条与色彩互相重叠与渗透()
4、组织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鉴赏。(12分钟)
活动六:运用所学知识将黄永玉和易图境的《荷花》进行美术鉴
赏。(宣传我们身边本土的画家的艺术精神)
(1)黄永玉笔下的荷花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们没有给人那种非
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他曾开玩笑
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
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
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少年时期就以出色
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十六岁开始以绘
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
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
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
(2)“易老的画,深入了传统,深入了生活,最关键是他用枯笔、
焦墨来作画,画面刚劲有力,花鸟生动活泼。”近日,前来观展的著
名画家陈白一这样评价易图境的画。据悉,易图境从事国画创作与研
究已60多年,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既笔墨厚重、苍劲老辣又质朴自然、
情趣万千,他大胆地用浓重的色彩表现对象,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独创
的艺术道路,创造了崇高壮美的焦墨重彩画风。中国美协理事、著名
画家周韶华评价他的花鸟画改变了中国花鸟画的格局,能表现出一种
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以前的文人画花鸟,常常是文文弱弱,
士人画风盛行,我就想改变这样的画风。”易图境说。
活动七:将《开国大典》的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较,在人物安排、
神态等方面都做了修改,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形式、社会、比
较等三种类型的鉴赏方式)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这幅油画?
(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审美修养与能力,并达到
一 定的思想教育意义,更好的体现美术鉴赏活动的意义)
赏析:(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
1952年至于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画面主体为毛泽
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
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
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2)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
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
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
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
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
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
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5)《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
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
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
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
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6)艺术成就 :a 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
历史性画卷。b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
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c 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
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7)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
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不但有其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
历史和政治意义。十,作业布置:尝试运用所学美术鉴赏方法对达芬
奇的《蒙娜丽莎》进行美术鉴赏。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及网络资源进
行收集材料,写200字左右的认识、分析与评价。(1分钟)
十一、教学小结:(2分钟)本节课主要学习感悟式,形式,社会学
式以及比较式等鉴赏方式。美术作品给人以美好,让我们了解到本民
族艺术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外国艺术。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
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
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
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
感悟与探索。
第二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与反思
桃源三中
张 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
类型。
能力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对作品进行具体
分析和综合体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
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理解并掌握美术鉴
赏的四种基本类型。难点——结合实例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1、导入:用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由说出不同见解:看到了什么,联
想到了什么
(故事:2011年六月一号分散了三百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
北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历史性的合壁展出„„)
2、明确: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
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3、揭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欣赏探讨阶段:
1、欣赏《蒙娜丽莎》:先让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这幅画的信
息和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的不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
行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明确:社会式鉴赏不能凭想象完成,而需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
的资料来完成。)
2、感悟式鉴赏:
(1)集体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现代)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
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
(2)明确: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
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3)小组欣赏、交流感悟:《荷花影》——齐白石(现代)
3、形式鉴赏:
(1)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
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
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同时对其中的构
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莲池》——(法国)莫奈
《水图》——(南宋)马远
(2)完成P9“思考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形式鉴赏的认识。
4、社会学式鉴赏:
(1)学生自行研修教材上关于“社会学式鉴赏”的内容,并欣赏
作品:(播放轻音乐)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夜巡》——伦勃朗(荷兰)
《墨龙》——陈容(南宋)
《乾隆帝月白缎绸云龙袷朝袍》
(2)集体交流:社会学式鉴赏着重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写生珍禽图》为画家教子
明确: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
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适合对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
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3)完成教材p10“思考与交流”
5、比较式鉴赏:
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
(1)师生集体比较《丽人行》与《宫女》,完成表格。
题材 材质 构图 线条 色彩 人物 画风
(2)学生分组比较《竹子》与《丛竹》,从表现手法、材质、色
彩、画风、等方面进行。再集体交流比较结果。
6、阶段小结: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多种鉴赏方式综合运用的。
(三)发展体验阶段
1、再次展示《蒙娜丽莎》,并播放轻音乐。
2、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或多种鉴赏方式,用150或300字左右的
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四)品评总结阶段: 丽人行(皮纸)
(长方形,空页)(明丽,清雅)(格调 高古)
宫女(生宣)
(正方形,塞满)(忧郁,强调令暗)(典雅的抒情)(公主,
宫女出行)(宫女群像)
(细劲圆转,舒缓)(简练流畅,潇洒)(面目丰盈,秀美)
(拉长变形,宁静)
第三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师:熊珂 职称:中教一级
学校单位: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
课题名称: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我
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
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
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
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
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
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
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
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学情分析:
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
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
作品。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
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
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
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
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
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
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
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
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
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
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
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
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
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
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
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
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
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
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
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
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并板书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生:讨论选择
并说出理由。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
到蛙声。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
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
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
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形式鉴
赏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
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
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
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
(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
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
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
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 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
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
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
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生:看书理解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
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
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
(林风眠)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
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
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
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
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附)课堂练习反馈表 班 级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
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
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真正的欣赏,不
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
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六、课后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方法: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第四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思路来欣赏美术作品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
一种开放性的眼光。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四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对一幅
作品进行赏析,对美术作品的意境、形式特征、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内
涵进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审美情趣,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美术鉴赏方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的理解,并且多角度去综
合鉴赏一幅作品。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熟练运用四种欣赏方法进行赏析作品。
三、教材分析
1、每个人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
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赏析一幅作品,同时不同的角度赏析出来的感受和
认识也是不一样的。
2、理解四种欣赏方法,并且要知道它们是相互渗透的。
四、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美术作品的以及美术鉴赏的能力都是非常
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并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实习老师,我姓李,今天这节课就
由我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非常好玩的
短片,看看我们从中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播放视频,《视觉差做出来的奇特3D运动效果》。
好,同学们,这个视频非常的有意思啊,这是一个老外利用我们
的视觉差,用一些平面的东西,做出来的一个具有3D效果的短片,很
厉害啊,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是不是会欺骗我们,
让我们来产生一定的错觉,那么,在面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呢?好,今天我们就
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首先,请同学们翻开美术课本第七页,把
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先大致浏览一下。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
己的眼睛。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接着,老师还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很神秘的传说故事,看看哪位
同学比较聪明能够回答出老师故事后所提出的问题。
公元前800多年,古埃及有一个叫哈歌布苏的女祭祀,非常美丽,
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提示一下啊,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下我
们上节课所学到的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中的一些内容,先自
己来分析一下。
挑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印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在
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一下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人物,构图,明
暗,还有所传达的一些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性的一些背景知识,
让同学们对这幅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好,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课本第七页下面所列举出来的一个表
格,对比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部分,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然
后教师作出总结:
1、同一幅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
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不一样 的。
2、除了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信息之外,我们应该仔细去品味一下
作品所包含的内在信息。
其实我们刚才对《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分析就是运用到了我们今
的欣赏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同
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一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最
能表现的是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境。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些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一种鉴赏方式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来欣赏一
幅作品,就是形式鉴赏。
(三)观察(形式鉴赏)
同学们生活在武汉这个城市,对于武汉长江大桥一定不会陌生,
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过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古
人是怎么把水波给表现出来的。
比较。
纵向: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
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
好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样是江南水乡
图,一样的题材,又同样是现代艺术家的两幅作品,他们都用了什么
样不同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一起来比较分析两幅画的异同点。好,接
着,我们接着再来看两张仕女图,我们来看看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是怎
样把这两位美女给描绘出来的。
展示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图还有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从
纵向来比较分析,领略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品的魅力。
归纳总结,强化认识。
课堂总结: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啊,我们一共学
习了四种不同的欣赏作品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感悟式赏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的感悟式、形式鉴赏方式,利用所学习到
的鉴赏方式对作品的形式特征、内在精神进行具体的鉴赏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启发,分析作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
从多角度多层面去鉴赏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作品的感悟式、形式鉴赏方式,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去鉴
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习到的鉴赏方式对作品的形式特征、内在精神进行具体
的鉴赏分析。
教学方法
3、试着对《蛙声十里出山泉》利用感悟式进行鉴赏。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幅画的意境。
4、形式鉴赏,请同学们回忆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对比《长江万顷》和《黄河逆流》
找一找这两幅画面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6、利用形式鉴赏方式欣赏莫奈《莲池》分析它的构成要素。
通过对图片的第一感觉进行分析鉴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堂中加入故事情境,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
的热爱。
利用前面所学习到的感悟式鉴赏方法来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加深学生对感悟式鉴赏的理解。
题中积极带领学生联系上节的内容,利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
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三、活动
1、请同学们讨论本第9页思考与交流部分。
通过学生积极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充分了解美术鉴赏。
四、知识小结
1、感悟式鉴赏:借助感官者的经验,通过凝想,想象的方式来欣
赏美术作品。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兴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2、形式鉴赏:点、线、面、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通过在现的方式,再次小结本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感悟式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5:1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7409209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3课_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3课_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