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
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材简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
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
号子动机:“53 6 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
哎嗨 哟 嗬
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
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
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
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
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
“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
编辑版word
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
现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播放俄语版伏尔加河船夫曲)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课。上课前老师要问一个问题,大家
知道在我们的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那条吗?
生:长江
师:美洲呢?
生:亚马逊河
师:非洲呢?
生:尼罗河
师:那欧洲呢?
生:伏尔加河。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
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通过自己勤劳
的双手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
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伏尔加河有关的音
乐。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整体风格(中文版,画面显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
纤夫)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伏尔加船夫曲的俄语版,刚才你们听到的最多
编辑版word
的是哪一句?
生:嘿呦嘿呦
师:对,现在大家听老师的指挥,把这句唱一唱。(师指挥,唱,做强弱变化)
刚才大家听的是俄语版的,可能听不清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中文版的,
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大家看这幅画说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述的是伏尔加河船上的纤夫在很辛苦的拉船工作。
师:这些人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痛苦的
师:是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与我们今天要听的这首歌
是俄罗斯民歌很相似。接下来我们看着这幅画,来听伏尔加河河边的纤夫的声音,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A、演唱歌的声音是低沉的还是高亢的?
B、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欣赏)
生:A、低沉的 B、开始弱中间强,最后弱了。
2、歌曲分析
师:对,我们现在把最弱的前面部分来听一次。(播放音乐开始部分)
A:5 36 3 0 | 5 36 3 0 |
师: 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 生:很弱,好像听不到一样、
师:那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场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
师:那你能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拉船的吗?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其他学生唱号子伴奏)
师:自认为表演的不错的同学,请为自己鼓掌。(几乎每人都鼓掌了)很有自信,
编辑版word
但老师对于你们的表演不是很满意,因为好多人在表演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
难道你觉得纤夫拉船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生:不是,是很累拉不动的
师:对的,他们是在很辛苦的工作,那么除了想象到他们很累的拉船,你们还听
到了什么? 生:嘿呦嘿呦
师:对,这个嘿呦嘿呦有什么作用? 生:统一劳动节奏。
师:对的,这个用于统一劳动节奏东西,在我们音乐中成为劳动号子(师讲解劳
动号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
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
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纤夫的号子。
师:我们刚才听的这一部分是表现纤夫拉纤时沉重的步伐,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
苦、呻吟和叹息,我们一起头一句劳动号子唱一唱。(要求沉重的唱)
(播放音乐A2)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哒哒哒
师:对,6 66 3 3︱ⅰ76 5 3︱节奏感很强,是为了什么?
生:齐心合力一起拉
师:对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唱,要求沉重的,整齐的)
师:那他们拉船是不是拉着拉着就没力气了?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很多高音
师:对,3–3·3| 3·33 3 3 - | 3 3 2 1 | 7 56 3 - |这句是全曲的最高点,力度怎么
编辑版word
变化。 生:强起来了
师:让大家想到了什么场景?
生:很用力的拉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又是嘿呦嘿呦
师:对,力度是怎么变化的?生:越来越弱了
师:为什么越来弱呢?生:他们累了,
师:对,大家看老师的动作,假设我现在在拉船,我会原地不动的拉吗?
生:是拉远了。
师:对了,纤夫从很远的地方把船拉过来,离我们越来越近,然后慢慢的把船继
续拉的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他的力度怎么变化? 生:弱—强—弱。
师:对,(讲解音乐知识P、F、渐强渐弱等ppp﹤f f﹥ppp)
师:这首歌讲的就是纤夫拉着沉重的货船,踏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再远去,
直到最后消失的画面。我们来把他唱一唱,(要求唱出渐弱的过程)
3、知识巩固
师: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大家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我们再次完整的听
一次歌曲,想一想,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欣赏) 生:缓慢
师:歌曲的力度是如果变化的? 生:弱强弱
师:我们来看看歌词,歌词表达了什么?哪一句表达了中心思想?请同学们分组
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是中心思想。深入反映他们以坚
韧不拨的毅力。
编辑版word
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师:演唱者的声音是如何的? 生:低沉,
师:好的,那现在我们来听辨一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下面的演唱音色的变化。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听辨)
师:这首歌曲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伏尔加船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材延伸:补充欣赏《黄河船夫曲》
1.《伏尔加船夫曲》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
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
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因这种精神,
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 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中国
的“母亲河”——黄河)
2.欣赏《黄河船夫曲》,老师作简短介绍。
3.请学生谈谈两个作品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
类别 演唱形情绪
曲目 式 特点
体裁 速度 主题思想
反映了在沙俄统治下的劳动人
徐缓 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伏》 号子
想
反映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
快速 《黄》 号子
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男低音 忧郁、深
独 唱 沉
混声合高昂、激
唱 动
编辑版word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地理知识导入,并从赏析列宾的油画进行了情感铺垫,较好地体现了
学科综合这一理念。
2、从学生的创编号子,到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作品的音乐性、思想性,继而由
学生讨论表演拉纤动作状态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
究能力,也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 对于学生的一些用词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如力度“高低”等。
2、 介绍《黄河船夫曲》时应提到是《黄河大合唱》第一首,并应对“船夫”和
“纤夫”的劳动状态适当加以说明,这也是《黄》和《纤》两个作品情绪区别的
原因所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4:5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6592209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伏尔加船夫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伏尔加船夫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