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纤夫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纤 夫
沈天鸿
⑴雨声急促的夜晚,我常常产生听到江水上涨时那种低沉雄浑的
咆哮声的幻觉,那声音,似乎就在我身后,追随着我的脚步,溢满天
地……
⑵长江的确就在我的窗外,仅仅隔着千余米的直线距离。它的水
是浑黄的。一年四季,它都挟泥沙而俱下,不过大约二十年前每到冬
天的相对澄澈,对于它与对于我一样,都已成过去的“永远”了。
⑶今夜又有雨,这是连续的第三个有雨的春天的夜晚。一律火柴
盒式的楼房,不会再有老式瓦房从瓦檐边倾泻下雨水的檐声,但落在
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顾不上地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
地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够硬,是一位纤夫合格
与否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能算是一位真正
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我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
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
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可以说是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
⑸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一个重要原
因。
⑹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这幅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将它
遗忘多年!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
而这,也几乎完全是一个偶然。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
和被那纤夫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忘却这幅画乃
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有我?忘却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
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
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
不是就唱红了两位歌手,并风行了全国么?今天的人们欣赏不已的,
已是《纤夫的爱》中在卡拉OK画面中,“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
3.作者在文中提到《纤夫的爱》,作用是什么?(4分)
4.第六段中“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与第
七段中“这个时代真的已没有纤夫了么”,两个“纤夫”的含意分别
是什么?(4分)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长江,特别是最后一句作者说“它真的
是不为谁么?”,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作者从心灵上感知这幅画,它一方面表现了俄罗斯人民
的苦难,这种苍老的近于褐黑的黄色正是这种苦难的色彩;另一方面
它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勇于承担苦难和重负的坚定沉着的精神,这种
色彩也正是这种灵魂的色彩。
2.(4分)①作者当过纤夫,深知一个合格纤夫应有怎样的体魄与
精神,对纤夫怀有敬意。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出了真实的纤夫,
表现了承受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而当时正是全国人民振兴中华、
奋发图强精神昂扬之时,与画的精神相通。
3.(4分)①用《纤夫的爱》中“在纤绳上荡悠悠”的虚假的纤夫
形象,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真实的纤夫形象形成对比;②用《纤
夫的爱》的风行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被遗忘形成对比;③通过
两种深刻的对比,说明今天人们精神上的缺陷,呼唤纤夫精神的回归。
4.(4分) 第一个指真正的纤夫,第二个指具有纤夫精神的人。
5.(4分)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最后一
句设问,发人深思,回味悠长,看似脱离中心,实则深化了主题。开
头提到长江是为了引出“纤夫精神”,最后含蓄地指出社会需要“纤
夫”,需要 “纤夫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4: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6030209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纤夫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纤夫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