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初探
⽢ ⾕ 道 情 初 探
⽂:张昌平 摄影:李 春
⽢⾕道情的主要内容
流传在⽢⾕地区的道情,内容多以道教故事为题材,以“⼋仙”、 “⼆⼗四孝”等故事,表现“忠、孝、节、义”,宣扬出世思
想,教⼈修⾝养性,以逃避现实、排除欲望、弃恶从善、超凡脱尘的内容警醒世俗。具体可分为:
1.以道教“⼋仙”故事为题材,劝诫世⼈,修仙布道,以求超凡脱尘。如:
《杭州卖药》(曲牌连缀道情曲)
酒⾊财⽓四堵墙,⼈⼈都在内边藏,
有⼈跳出四墙外,不是神仙福寿长。
…….
《耍孩⼉》
观⾳菩萨笑盈盈,下杭州点化吕洞宾,
左⾦童来⼜⽟⼥,串⼦蓬⼉⾜下登。
是观⾳菩萨点化吕洞宾修成正果的故事。⽤来教化世⼈,只要⼀⼼从道,勤加修炼,终能成仙。
《湘⼦传》(曲牌连缀道情曲)
说什么⼗载清风,讲什么万⾥鹏程
功名⼆字南柯梦,功名⼆字南柯梦。
是韩湘⼦劝度叔⽗韩愈抛弃凡间俗世、功名利禄,修仙养道、排除欲望的故事。
2、以民间传说,故事和⼝头⽂学所称颂的孝⼦——“⼆⼗四孝”为题材,劝⼈向善,孝敬⽗母。如:
《王祥卧冰》
世⼈早出红尘外,看经念佛报双亲。
天下男⼥孝⼦听,这是王祥卧苦冰。
是以民间⼆⼗四孝故事中,王祥得知⾝患疾病的继母,想要吃鱼,于是在数九寒天,⾚⾝卧冰,想溶冰为继母求鱼,终
感动龙王为其送鱼的故事为题材,劝诫世⼈,要孝敬⽗母,只要⼼存善⼼,终会感天动地。
《⼗⽉怀胎》
怀胎满⼗⽉,肚痛如⼑割。
是⼉⼦是⼥⼦,早呀早点落。
讲述母亲⼗⽉怀胎之艰⾟,告诫世⼈,养育之恩不能忘,百善之中孝为先。
3、传播道教思想,济世度⼈,宣扬教义。道情是以“清、贤、⾼、载”四字为教义。清,是清净⽆为。贤,是贤寿重德。
⾼,是⾼风亮节。载,是宣扬教义的意思。如
《五更参禅》
⼀更⿎⼉参禅,要把⾝⼼放⾃然,
栓意马,销⼼猿,万样捎书挑经禅
经⾥梅花开······
⾳阶调式特点
⼀是⽢⾕道情⾳阶调式⽐较丰富,有五声⾳阶,六声⾳阶,七声燕乐⾳阶,七声清乐⾳阶。调式有徵调式,宫调式,商
调式,⽻调式等。如:《耍孩⼉》是五声⾳阶徵调式,《五更盘道》五声⾳阶声⽻调式,《⼋仙诗》是六声⾳阶商调
式,《道情调》是七声燕乐⾳阶徵调式,《哭兰衫》是七声清乐⾳阶商调式等。值得⼀提的是,⽢⾕道情中出现的燕乐
⾳阶,与流传在北⽅地区的古⽼剧种“西秦腔”⾳阶极为相似。⼆是⽢⾕道情中五声⾳阶频繁使⽤。因为在我国民间⾳乐
⽢⾕道情在演唱时使⽤的伴奏乐器是击节乐器,击节乐器为渔⿎(⽤直径8—10厘⽶、长90—100厘⽶的⽵制或⽊制⿎
筒,⼀端蒙有⾹油猪⽪⿎⾯。见图⼀)、简板(由两条长60厘⽶左右、宽5厘⽶、厚0.8厘⽶的⽵板组成,上端向外分
开,离顶端10厘⽶处,各装⼀扇喇叭形的铜质⼩碰钟。见图⼆)。演唱时,说唱者⽤左肘托住上端,右⼿从下端⽤⾷
指,中指,⽆名指,敲击⿎⾯,左⼿从下端握住简板,按节拍敲击,两扇⼩碰钟相互撞击,发出清脆悦⽿的声⾳。根据
道情演唱中旋律起伏、⼒度变化,乐句句式的转换以及唱词内容的需要,随意变幻,尽情表演,韵味⼗⾜。 其演出形式
分为“内档”与“外档”两种。“外档”主要指艺⼈在街头⾏⾛乞讨的时演唱,他们云游四⽅,唱的多是⼩段。“内档”则为坐唱形
式(见图三)。多以⼀⼈演唱为主,也有⼀领众和的形式,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说有唱,连吟带诵,⼀般以四句⼀
组步韵,句尾与起唱相接时带出曲调,为叫板句,简板、渔⿎相继鸣响,引⼊唱段,悠扬婉转,拖腔较长,内有佛号等
虚字,虚字多由他⼈帮唱。演唱者⼤多都是闭⽬吟唱,声情并茂,感⼈⾄深。
⽢⾕道情的社会作⽤
⽢⾕道情作为⼀种民间艺术,它承担和能达到的社会作⽤是多⽅⾯的,⽽这种多⽅⾯的社会作⽤也就成为它⽣存的⽂化
空间和主要特点。
民俗礼仪性
⽢⾕⾃古以来交通阻隔,被捆绑在这⽚古⽼黄⼟地上的农民⽣活极度贫困,对⼤⾃然的⽆⽐敬畏,在他们的⼼灵深处逐
渐转化为对神灵的⼼理依赖和崇拜,敬神、娱神遂成为⼈们社会⽣活的需要和某种恒定的民俗。⽼⼈们⽤他们的经验,
通过组织庙会等民俗活动,⽤道情演唱酬神、还愿,祈求四季平安,从⽽达到⼈与神、⼈与⼈、⼈与⾃然的相互理解与
沟通。道情在表情、歌唱⽅⾯⽆疑是理想的娱神艺术形式,并在民俗⽣活中传承不息。⽢⾕历史上,城乡各地举办庙会
祭祀、招徕纳福、红⽩喜事、⽣⽇祝寿等民俗活动中,有请道情艺⼈承担礼仪的习俗。开凿于北魏的⼤像⼭,⼆⼗世纪
六⼗年代之前,每年农历四⽉初⼋释迦牟尼的诞⾠时,道情演唱是必需的祭祀活动之⼀。
抒情说教性
道情作为道教⽂化的传播者,其内容贯穿了道教因果报应,教化民众的教派思想,也符合和迎合了本地⼈民的意识需
求。故以道教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夹杂神化⾊彩,宣扬出世思想、劝⼈向善,孝敬⽗母。因此,道情便成为本地民
众社会⽣活中的精神⾷粮。
⽂化娱乐性
⽢⾕道情与周边地区流传的道情⾳乐相⽐,作为道情,伴奏乐器(渔⿎、简板)和⼀领众和的演唱⽅式,以及伴唱⼿法
的使⽤,与陇东道情有相似之处,但⽢⾕道情的旋律与陇东道情差异明显,⾃成体系,相互之间只有并列关系,绝⽆从
属关系。在近年开展的全国⾮物质⽂化遗产保护项⽬中,周边县区并未发现如⽢⾕道情这样古⽼的道情演唱形式的存
在,只有清⽔道教⾳乐得以流传。清⽔道教⾳乐与其道派据新编《清⽔县志》记载,始创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
1620年),其⾳乐风格、演奏形式、乐器使⽤,与⽢⾕道情截然不同,亦⽆渊源关系。⽢⾕道情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
由于地域、教派等因素的制约,保持了相对的独⽴性,它汲取了当地⽅⾔、民歌、⼩曲的营养,融合了周边地区的民
歌、民间说唱等姊妹艺术的精华,与包括同属道情分⽀的陇东道情、陇南影⼦腔等艺术形式既有⾎缘相近之处,⼜有截
然不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近现代著名道情艺⼈简介
•张治中:
•⽣平不详,⼤像⼭镇谢家庄⼈,前著名的道情艺⼈,⽑⽂蔚、余俊杰、尹世茂等道情艺⼈均为其嫡传弟⼦。
•⽑⽂蔚:
•(1927—2001)男,⼤像⼭镇新庄村柳树巷⼈。能够演唱⽢⾕地区流⾏的所有道情曲本。演唱吐字清晰,旋律准
确,声⾳圆润,极富感染⼒。现散落于民间的⽢⾕道情词曲曲谱,⼤多是他演唱记谱,对我县道情⾳乐的传承和发
•郭来定:
•(1931— )男,⼤像⼭镇新庄村坛西巷⼈。由于其独特的嗓⾳条件和⾃幼对民间⾳乐的喜爱,其演唱道情韵味⼗
⾜,幽怨悲凉,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深受群众喜爱。
•巩元有:
•(1937— )男,⼤像⼭镇谢家庄村安家巷⼈。师从⽑⽂蔚,余俊杰、尹世茂等艺⼈学习道情。演唱字正腔圆,声⾳
⾼亢、洪厚,⾏腔委婉动听,如泣如诉。曾代表我县,参加2005年天⽔伏羲⽂化旅游节民间曲艺调演,获优秀奖。
•安友仁:
•(1946— )男,⼤像⼭镇南街村⼈。⽢⾕民间⽂艺家协会主席。2005年以来多次参加天⽔伏羲⽂化旅游节“⾮物质
⽂化遗产保护项⽬——民间曲艺”调演,获优秀奖。现为⽢肃省“⾮物质⽂化遗产保护项⽬——⽢⾕道情”传承⼈。
⾮物质⽂化遗产:⽢⾕⼈的道情 —— 张昌平
未经作者授权,禁⽌转载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3:0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19618209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甘谷道情初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甘谷道情初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