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更新时间:2023-11-08 11:09:09 阅读: 评论:0

小王八-年会主持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2023年11月8日发(作者:会议邀请函)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宽带接入网络在采用PON技术进行光纤到户FTTH方式建设部署时的系

统架构和建设要求。主要对OLT设备选择及部署、OLT上联方式、ODN建设、分光比与接

入距离、系统维护、网络保护、光纤连接、ONT设备及安装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内部,作为规范和指导FTTH网络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

作的技术指导依据。

本规范与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范严格

要求的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

引用标准

IEEE 802.3ah系列标准

ITU-T G.984 系列标准

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T 1949-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 1995-2009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

YD/T 1953-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 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

QB/CU 049-2009《中国联通GPON设备技术规范》

QB/CU 025-2010《中国联通EPON设备技术规范》

QB/CU 213-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系统要求》

QB/CU 221-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HGU参数模型》

3

相关释义

3.1 名词释义

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1

EPONEthernet 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FE 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网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

GEGigabit Ethernet :千兆比特以太网

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HGU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

IP 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

MDFMain distribution frame:总配线架

OMDFOptical main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总配线架

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

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

ORLOptical Return Loss:光回波损耗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无源光分路器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SBUSingle Bus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

SFU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

SR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IP协议的语音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

3.2 单位释义

km:长度单位,千米

2

bit/s:数据单位,比特率,比特/

Kbit/s:数据单位,千比特/

Mbit/s:数据单位,兆比特/

s:时间单位,秒

ms:时间单位,毫秒

μm:长度单位,微米

dB:衰减计量单位,分贝

m²:面积单位,平方米

Ω:电阻单位,欧姆

℃:温度单位,摄氏度

V:电压单位,伏特

4

FTTH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

1. PON综合接入网是一种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ODN)之上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将

以太网技术和高速光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多业务的综合接入。

2. 根据ONU设置位置的不同,PON网络可以分为FTTHFTTBFTTC等多种形式。

本规范仅针对FTTH形式的建设要求及业务开通等内容进行相关规定。

3. FTTH系统由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分配网络ODN和光网络终端ONT

组成。ONT根据业务场景和功能的不同分为SFUHGUSBU,在FTTH建设主要应用SFU

HGUFTTH网络结构如图4-1所示:

ONT

OLTODN

ONT

4-1 FTTH网络结构图

4. OLT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5. ONT负责向用户终端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

6. ODN负责连通OLT与所属的ONUODNOLT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

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

3

7. ODN由用户光缆、无源光分路器、光交接设备、光分纤设备和光缆接头及用户终

端盒组成,上述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略有差异。

8. FTTH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家庭用户。FTTH

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高的带宽,而且提高了接入网络的抗干扰性和业务的综合提

供能力;由于用户端设备体积小,家庭环境很容易满足ONT的安装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

装;FTTH采用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可以做到完全的无源;每用户可分配高达30Mbit/s

甚至更高的独享带宽。

9. FTTH场景下,光分配网络(ODN)按用途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室外用户引入

光缆。

10. 本规范仅针对FTTH建设方式,对建设、施工验收及业务开通等内容进行规定。

5

PON技术应用要求

5.1 PON技术选择

现阶段PON光接入相对先进和成熟的有EPONGPON两种技术。其中EPON是电子电

气工程师协会IEEE802.3工作组制定相应的标准IEEE802.3,将以太网的应用范围从局域

网扩展至用户接入网,上下行均为1.25Gbit/s。吉比特容量PON(GPON)ITU-T研究制订

的标准,采用的成帧技术为与通用成帧规程GFP类似的GPON封装机制GEM,能支持下行

2.5Gbit/s,上行1.25Gbit/s速率,其速率支持相对高于EPONQoS实现方式采用T-Cont

+ GEM_PORT + IEEE802.1P,理论上优于EPON LLID + IEEE802.1P方式。

GPONEPON的关键技术指标对比见表5-1

5-1 GPON技术和EPON技术关键技术指标对比表

对比项目 GPONITU-T G.984 EPONIEEE 802.3

PON口最大下行/上行

速率

PON口下行/下行吞吐

(典型值)

分光比 1:64, 1:128 1:32, 1:64

最大传输距离(164 20km 10km

每用户下行带宽(164

FTTH模型)

运营、维护(OAM&P) G.984.4OMCI标准。对OAM支持:对ONT的故障指

2500/1250 Mbps 1250/1250 Mbps

2300 Mbps/1110Mbps 900Mbps/850Mbps

36 Mbps 14 Mbps

4

对比项目 GPONITU-T G.984 EPONIEEE 802.3

ONT进行全套FCAPS(故示、环回和链路监测等功能

障、配置、计费、性能、

安全性)管理

内置,支持NativeTDM电路仿真ITU-T Y.1413

模式和电路仿真模式TDM 传输 MEF IETF(CES over

CES over GEM) Ethernet

时钟同步 GPON采用物理层同步。 务,物理层不同步,无分片

QoS TCONT,灵活的业务流映粒度粗。QoS主要通过ONU

采用标准以太包封装TDM

成帧机制。

DBA调度单位包括TCONT

(五种类型)GEMportDBA调度单位为LLID标准

粒度精细。采用多协议每个ONU1LLID,颗

射机制。每ONU至少8设备内部调度实现, 每个

TCONTTCONT至少LLID内有8个优先级队列。

4个队列。

5.2 设备容量要求

优选高密度、大容量、低功耗OLT设备。在大规模提供公众业务时,原则上采用机架

式设备,能通过插卡方式扩容PON接口。单框设备应提供大于等于56PON接口,可提

供上联端口大于等于8GE210GE。并在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的设备产品技术发

展成熟、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以降低单位能耗和减少配套资源消耗。

对于服务于集团用户或OLT下移等用户需求较少的场景时,可采用小容量OLT设备。

5.3 光接口链路预算

1. 光接口链路预算=光功率预算-光功率代价。

2. 现阶段主流PON设备PON接口的光功率预算和链路预算指标如表5-2所示

5-2 常见PON接口的光功率预算和链路预算指标

EPON EPON

1000BASE-PX20 1000BASE-PX20+

(单位:dB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光功率预算 26 26 30 29.5 28.5 28.5 32.5 33

5

GPON CLASS B+ GPON CLASS C+

光功率代价 2 2.5 2 1.5 0.5 0.5 0.5 0.5

链路预算 24 23.5 28 28 28 28 32 32.5

3. 光接口链路预算是光分配网络ODN允许的衰减,工程建设中严禁光分配网络ODN

全程衰减值大于光接口链路预算值。

4. 为满足大分光比和长距离传输,选用的PON设备光接口链路预算不应小于28dB

并随技术发展,尽可能选用光链路预算更高的产品,以支持更远的接入距离和更高的分光

比。

5.4 光模块的测量要求

OLT设备和ONU/ONT设备的光模块应支持光路测量及诊断功能,且支持光功率劣化的

告警自动上报。

5.5 网管要求

1. 网管系统应与宽带资源端口绑定系统建立接口关系。

2. 网管系统应实现基于PON设备各类业务的自动开通和资源上报功能。

3. 网管系统应具备灵活调整用户带宽的功能,实施QoS策略,为精品业务提供更高

的优先级,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应用的客户需求。

4. OLT设备及PON网管需支持EPON/GPON共平台。

5.6 OLTONU设备的技术要求

1. 设备入网前必须通过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单系统测试和互通性测试。

2. PON设备至少能支持1:64分光能力。随技术发展,优选支持更高分光比的产品。

3. OLT/ONT设备应支持多业务综合接入承载的能力,并能对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保

护机制。

4. OLT设备主控模块能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可带电进行板卡的热插拨操作。所

有设备的模块插板可带电热插拔,所有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每一模块发生故障时

均不影响其它设备和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

5. PON设备的其它技术要求参照YD/T 1949-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

6

源光网络(GPON) 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YD/T 1953-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 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QB/CU 049-2009《中国联通GPON设备

技术规范》QB/CU 025-2010《中国联通EPON设备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6

OLT 设备部署要求

6.1 OLT 局点设置要求

1. OLT的部署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设施,不宜专为部署OLT设备而新建机房。

2. 北方十省OLT设备尽量集中部署,首选端局,在机房条件确实紧张或管道资源确

实不能满足出局光缆需求时,可将OLT局点下移,但必须经过省、市公司严格审批。南方

各分公司在管道资源满足集中部署的前提下,应尽量集中部署,1OLT局所应覆盖多个

小区,避免各个小区各自设置OLT局所。

3. 在接入距离不能满足全程衰减要求时,可逐步采取以下方式:

1)首选:选择支持更大光功率预算的模块,光分路比不变;

2)次选:光模块不变,降低分路比;

3)三选:选择支持更大光功率的模块,同时降低分路比;

4)四选:以上三种方案仍不满足要求时,将OLT局点下移,但必须经过省、市公

司严格审批。

4. 选择模块局设置OLT设备时。模块局机房宜具有独立产权,应具有长期固定性,

具备24小时维护管理权,能就近接入光缆环。模块局尽量位于用户线路中心位置,并且

具备或经过扩建改造后具备管道、杆路条件,以便于光缆进出。

5. 城市地区OLT局点服务范围根据用户分布情况和管线路由情况,服务半径宜在2

5公里范围。 农村、山区等地区服务范围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6. OLT局点设置应以端局为单位,在用户分布、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一次性进行局

点、管道、光缆的规划。若需进行管道建设,则尽量按终期需求进行配置。

6.2 OLT机房选择要求

1. 新建机房时,应充分预留OLT设备和光纤总配线架(OMDF)的发展空间。

7

2. OLT设备应安装在交换或宽带设备机房,有条件的应与DSLAM同机房设置,新建

BRAS设备宜与OLT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房。

3. 现有测量室经过改造后也可安装OLT设备,以便OLT设备与光纤总配线架OMDF

的就近连接。在测量室设置OLT设备时,应充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并将OLT设备与光纤

总配线架分区域安装,以便达到节能、防尘的要求。两区域间采用光缆走线架连接。

6.3 OLT上联方式

1. OLT承载多业务时每种业务应采用双上联,当双上联中的两条链路峰值或平均带

宽利用率均超过70%后,应对上联链路进行扩容。

2. OLT数据类业务以直接上联BRAS/SR为最终方案,当单台OLT接入用户数大于3000

户或OLT的上联流量预计达到1G以上,宜直连BRAS/SR,以减少网络层次,降低建设和运

维成本。在接入用户数较少、上联流量较低时,可上联接入汇聚设备作为过渡。

3. OLT上联宽带上网业务及IPTV业务时,应采用GE10GE接口。

4. OLT单独上联语音业务时,应采用FEGE接口。

5. OLT与上联网络设备在不同局点时, OLT双上联宜采用不同的光缆路由。

6. OLT应能提供E1STM-1等接口与SDH网络互联。

如提供CATV业务,可在OLT侧外置WDM模块及CATV接口。

7. 设备应根据未来根据流量增长情况动态扩容上联,前期可根据业务承载情况和设

备槽位密度情况预留12个槽位作为上联备用。

6.4 OLT设备冗余保护

6.4.1 OLT主控板冗余保护

OLT应采用双主控板配置,设备应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倒换。主控板倒换发生后

应向网管系统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OLT应支持主用主控板和备用

主控板的配置信息实时同步功能。

6.4.2 OLT上联保护

OLT宜采用双上联链路,实现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功能。

8

OLT应支持上联板的双归属的保护功能:OLT的两个上联链路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

的上联网络设备上,任意方向中断后保证所承载业务不中断。OLT双归属上联宜根据上联

网络设备情况逐步部署发展。

6.4.3 配置恢复功能

PON系统应支持配置恢复功能。在OLT设备断电后加电、板卡更换等异常事件发生

后,设备的业务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在ONU/ONT设备更换、断电后恢复等原因重新启动

后,网管应能自动恢复对ONU/ONT的配置。

6.4.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OLT设备应采用电源1+1冗余保护功能。当主用电源模块失效发生自动倒换(或者1+1

的分布式双电源供电)时系统的业务应不受影响。当电源模块发生倒换后,系统应向网管

系统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6.4.5 OLT下联保护

OLT下联保护根据业务要求灵活选用。

可选用主干光纤保护倒换方式和全保护光纤倒换方式,也可采用人工倒换方式。在服

务重要的政、企单位或重要住宅区域时,宜根据重要程度和用户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选择

相应的保护方式,对于服务普通公众用户可不采用任何倒换方式。

主干光纤保护倒换方式和全保护光纤倒换方式参照EPONGPON相关行业标准和中

国联通相关企业标准执行,ODN应根据倒换方式配置相应的冗余光缆,并配置2:N 光分

路器。

人工倒换方式方法如下:

OLT采用单个PON端口,采用2:N 光分路器,在分路器和局端OMDF之间建立2 条独

立的、互相备份的光纤链路,由OLT检测线路状态,一旦主用光纤链路发生故障,由维护

人员在局端OMDF上倒接设备光缆尾纤的方式进行人工倒换。如图6-1所示:

9

OLT

OMDF

主用(A向)

PON

备用(B向)

PONONU#n

2:N分路器

PONONU#1

6-1 主干光缆人工倒换保护方式

7

OLT上联光缆建设要求

1OLT设备上联至上联网络设备的光纤,初期按每框至少4芯配置,每框8芯预留,

有条件的宜按12芯预留。

2)当OLT设备与上联网络设备在同一物理局所时,采取点对点连接。

3)当OLT设备与上联网络设备不在同一物理局所时:

1)单个OLT局点时,宜采用双物理路由方式;

2)多个OLT局点时,如果具备组环条件,应将多个OLT局点组成光缆环结构;不具

备组环条件时,可组成链型或星型结构;

3)上联光缆尽量采用管道方式敷设。

8

光分配网(ODN)建设要求

8.1 光分配网(ODN)网络结构

光分配网ODN的用户端ONT到局端OLT由中心机房子系统、主干光缆子系统、配

线光缆子系统、引入光缆子系统、光纤终端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六部分构成,如图8-1

示:

光纤(总)

配线架

光缆/跳纤

OLT光分路箱ONT

ODF/光纤用户

OMDF插座终端设备

光缆交接间/

建筑物内/

或光分路箱

POS

建筑物内/

POS

光缆电缆

光缆蝶形光缆

光缆光跳线

分纤盒

用户室内

局端

中心机房子系统主干光缆子系统引入光缆子系统光纤终端子系统

配线光缆子系统

ODN

10

8-1 ODN网络构成图

1. 中心机房子系统

中心机房是局内光缆与室外光缆的分界点,主要包括光纤(总)配线架、分支型设备

互联光缆(简称设备光缆)以及相关的器件。

2. 主干光缆子系统

1 交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的光纤(总)配线架与光缆交接箱/间之

间的光缆。直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光纤(总)配线架至第一个分纤设备之间

的光缆。

2 主干光缆子系统包括连接中心机房光纤(总)配线架与光缆交接箱/间之间的

光缆及其它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包括将主干光缆进行端接和分配的光缆交接箱/间、

分纤盒等。

3. 配线光缆子系统

1 交接配线时,配线光缆是指光缆交接箱/间与最后一个分纤盒之间的光缆。直

接配线时,配线光缆是指第一个分纤设备与最后一个分纤盒之间的光缆。

2 配线光缆子系统由室内/室外分纤盒(对于别墅和其它独立用户可能是其它形

式的光纤分配设施)、连接光缆交接箱/间与分纤盒的光缆、光分路器POS及光缆连接配件

组成。其它形式的光纤分配设施可以是光缆交接箱、ODF等。

3 光分路器POS是指从一根光纤中分出若干条光路的设备。

4. 引入光缆子系统

1 引入光缆是指最后一个分纤盒与用户端光纤插座之间的光缆。

2 引入光缆子系统由最后一个分纤盒(对于别墅和其它独立用户是指户外的分纤

箱等)与用户光纤插座/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之间的光缆及配件组成。

5. 光纤终端子系统

1 一个家庭用户或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ONT的办公区域可划分为一个

光纤终端子系统。

2 一个完整的光纤终端子系统由一个或者多个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

光纤插座与ONT之间的连接跳纤组成。

6. 管理子系统

对光缆、POS、接头盒、光缆交接箱、分纤盒、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光纤插座及交

11

接间和中心机房内的光纤(总)配线架等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8.2 中心机房子系统

8.2.1 光测量室的选择

1端局及以上局所应设置独立的光测量室,并在光测量室内设置光纤总配线架OMDF

作为局内光缆与室外光缆的分界点。

2.对于现有局所,随着FTTH的发展,现有电缆将逐步退网,电缆退网后电缆总配线

架(MDF)也会随之撤除,腾空后的测量室可逐步改造成光测量室。

8.2.2 光纤总配线架OMDF的选择

8.2.2.1 OMDF的选择原则

1.大型局所应结合MDF的退网选用敞开式双面OMDF,设备侧与线路侧分开。设备侧

与线路侧通过光跳纤进行连接,光跳纤由跳纤槽道承托。

2小型局所、光缆交接间等可依据情况选择机架式、柜式、壁挂式等光纤配线架ODF

3.当受条件限制时,OMDF也可采用单面结构,上半部分作为设备侧,下半部分作为

线路侧使用。 局内光缆与室外光缆都是上走线时,光缆应左右分开布放。

4.同一机房内,应采用同一型号的OMDFOMDF的尺寸应在安装前确定,不得在安装

后对其扩展。

5.当外线光缆为上走线时,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机架最上部,当外线光缆为

下走线时,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机架最下部。

6.一体化单元框可安装配套门板,增加美观度,门板背面贴标识,记录跳纤路由,

方便使用。

8.2.2.2 OMDF技术要求

8.2.2.2.1 外观与结构

8.2.2.2.1.1 外观结构形式

12

OMDF机架结构形式为敞开式,采用双面操作。正面为线路侧,用于室外光缆的固定、

开剥、熔接与终端;背面为设备侧,用于成端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设备跳纤。架体左侧固

定光缆,右侧存储跳纤。

8.2.2.2.1.2 机架外形尺寸

1.为与机房内其它设备高度保持一致,便于走线,OMDF机架高度一般选用2600mm

2200mm2000mm三种。在现有测量室内安装时,也可根据现有测量室的空间高度定制,

但最高不宜超过3510mm

2OMDF的宽度宜为 120mm 的整数倍,推荐选用宽度为720mm。深度推荐选用600mm

800mm900mm三种。

3.机架外形尺寸的偏差不应超过±2mm,外表面对底部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

3mm

8.2.2.2.1.3 机架结构

1.结构应牢固,装配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

应倒圆角。

2.线路侧结构

1)由72芯一体化单元框组成,每个72芯一体化单元框由612芯一体化托盘组

成。12芯一体化托盘具有光纤熔接和成端功能,外线光缆光纤在托盘内与尾纤熔接并在托

盘上成端。

2)一体化托盘上的适配器应向左(右)倾斜约30。在同一机房内,所有一体化

°

托盘上的适配器的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在一体化托盘上的适配器可左右互换出纤。

3)同一OMDF的一体化托盘尺寸应通用,并可互换。

3.设备侧结构

1)设备侧由光纤终端单元组成。

2)光纤终端单元为只具备光纤成端功能,无光纤熔接功能的面板型结构。

3)光纤终端单元由适配器和适配器座板组成,适配器安装在座板上。所有光纤终

端单元上的适配器的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

4)每块光纤终端单元的容量为96芯。

13

5)同一OMDF的光纤终端单元尺寸应通用,并可互换。

6)光纤终端单元面板上配有纤扣和纤环,其中纤环为金属制品,应便于拆卸,不

得使用塑料制品。纤扣对每块适配器座板上的跳纤具有整理和固定功能,纤环对每组适配

器座板上的跳纤具有整理功能。跳纤为下走线时,纤扣安装在适配器座板正下方,纤环均

匀安装在面板下方;跳纤为左(右)走线时,纤扣安装在适配器座板左(右)方,纤环均

匀安装在面板左(右)方。

7)光纤终端单元可整体向下翻转。光纤终端单元转动到90º时,应有限位槽限制,

以避免对设备缆和跳纤产生拉力,并且不应刮蹭走线槽道内的其它跳纤。

4.同一个一体化单元框或光纤终端单元上,跳纤水平或垂直走线时,其数量不得超

12条。

5.线路侧一体化单元框右边应安装用于存储光跳纤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中的存储

轮可与架体侧面垂直,也可向右前方倾斜45°角,以使光跳纤在前后面之间的跳接自然而

圆滑。

6.架体在设备侧与线路侧之间应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以便于施工和维护。

7.跳纤经挂纤区盘纤柱时应能自然固定,不应由于跳纤重力对连接器插头产生拉力。

8.机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距地高度应便于光缆成端固定。

8.2.2.2.1.4 走线槽道

1.机架的设备侧应安装多层水平走线槽道,以满足多个机架并架时的走纤。

2.走线槽道可分层设置在设备侧每层光纤终端单元的下方或后面,也可设置在架体

中间位置,但不应影响光缆的布放与固定。

3.走线槽道内可设置挡纤柱,将架内跳纤与架间跳纤分开。架内跳纤靠走线槽道内

侧布放,架间跳纤靠走线槽道外侧布放,以避免跳纤的交叉走线。

4.各架走线槽道的高度、尺寸应相同,以便于并架时相互拼接、延伸。

5.走线槽道容量应满足各种可能跳纤方式时最大量跳纤走线的需要。跳纤的需求量

包括架内跳纤和架间跳纤,并应考虑基站、专线等跳纤需求量。走线槽道的利用率不宜超

60%。当机架高度为3.5m,设备侧终端单元为10层,光跳纤直径为3mm时,平均每层

槽道内的跳纤数量及槽道横截面积见表8-1

8-1 跳纤需求量与走线槽道横截面积表

14

局所 路器光分路PON跳纤需专线等设备侧

容量 分光比 端口器数量数量求量跳纤需层数

(万门) 利用(台) (个) (条) 求量(层)

10 164 60% 2604 2604 3125 按需 10 313 2208 3680

15 164 60% 3906 3906 4688 按需 10 469 3312 5520

25 164 60% 6510 6510 7813 按需 10 781 5520 9199

光分基站、

(条)

平均每每层跳走线槽

层跳纤纤占用道横截

数量面积 面积

(条) mm²) mm²)

8.2.2.2.1.5 适配器

1OMDF上的光纤适配器应选用 LC SC型。LC型和SC型适配器外型结构相同,

LC型体积更小,使得OMDF密度更高、容量更大,更适合在机房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2.未使用的适配器必须安装防尘帽。

8.2.2.2.1.6 引入光缆弯曲半径

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 倍。

8.2.2.2.1.7 保护套、衬垫及纤芯和尾纤弯曲半径

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纤芯、尾纤无论

处于何处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8.2.2.2.2 材料要求

OMDF 架体及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和阻燃性能。

8.2.2.2.3 功能要求

8.2.2.2.3.1 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

OMDF应具有光缆引入、固定和保护装置。该装置具有以下功能:

1.将光缆引入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光缆及缆中纤芯不受损伤;

2.光缆、跳纤经过架体部件时,架体部件结构的设计不应损伤光缆、跳纤;

3.在跳纤转角处,应设置纤环和绕纤柱,避免跳纤和架体直接接触;

15

4.光缆金属部分与机架绝缘;

5.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护套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6.光缆固定和保护装置可集中设置在架体底部(室外光缆下走线时),也可集中设置

在架体顶部(室外光缆上走线时),还可分散设置。当分散设置时,宜选择在架体底部/

部、架体中间三个位置。

8.2.2.2.3.2 光纤终结功能

应具有光纤终接装置。该装置应便于光缆纤芯及尾纤接续操作、施工、安装和维护;

能固定和保护接头部位平直而不位移,避免外力影响,保证盘绕的光缆纤芯、尾纤不受损

伤。

8.2.2.2.3.3 调纤功能

通过光纤连接器插头,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的纤芯序号及改变光传输系统的路

序。

8.2.2.2.3.4 光缆纤芯及尾纤的保护功能

1.光缆开剥后纤芯有保护装置并固定后引入光纤终接装置。

2.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上走线时,其开剥位置应在终端位置的上一层光纤终端单元

后面;设备光缆下走线时,其开剥位置应在终端位置的下一层光纤终端单元后面。

3.为保证光纤弯曲半径的要求,光缆开剥长度不宜小于0.5m

4.室外光缆开剥后,每个光纤带应用塑料套管保护,然后再用蛇形管进行整体保护。

每根塑料套管和蛇形管应做好标识,以便于与架内其它光缆区分。

8.2.2.2.3.5 水平走线功能

OMDF应具有水平走线装置,用于跳纤在架内或架间跳接时路由的承载。

8.2.2.2.3.6 容量

每机架容量和单元容量按适配器数量确定。光纤终接装置、光纤存储装置、光纤连接

16

分配装置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能成套配置。OMDF容量见表8-2

8-2 OMDF容量表(单架)

外形尺寸 线路侧 设备侧

一体化单元最大容光纤终端单最大容量

框(72芯) 量(芯) 元(96芯) (芯)

9 54 648 6 576 2000×720×600800 1224

10 60 720 7 672 2200×720×600800 1392

12 72 864 8 768 2600×720×600800 1632

16 96 1152 X×720×800900 2112

12芯一体化

托盘数量高×宽×深(mm

(块)

总容量

(芯)

10 960

注:

X:表示OMDF高度为3m以上。由于各局测量室内现有MDF高度和走线架高度不尽相同,为保持高度一

致、美观,新装OMDF的高度应根据各局测量室情况确定,但OMDF容量不变。

8.2.2.2.3.7 标识记录功能

机架及单元内应具有完善的标识和记录装置,用于方便地识别纤芯序号或传输路序,

且记录装置应易于修改和更换。

8.2.2.2.3.8 光纤存储功能

设备侧应设有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备光缆;跳纤路由中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供跳纤存

储使用。

8.2.2.2.4 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1.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连接线的截面积应

大于6mm²。

2.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大于35mm²。

3.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5OOV(直流)

4.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耐电压不小于3000v(直流)1min 不击穿、无飞

弧。

5.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能可靠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6OMDF架体上应有接地端子。

17

8.2.2.2.5 OMDF典型结构图

OMDF典型结构图如图8-28-38-48-58-68-7所示:

18

8-2 OMDF设备侧视图

8-3 OMDF左侧面视图

19

8-4 OMDF右侧面视图

20

8-5 OMDF线路侧视图

21

8-6 96芯光纤终端单元结构示意图(正面)

8-7 96芯光纤终端单元结构示意图(背面)

注:

a、设备侧为正面,主要由可翻转的96芯终端单元和水平走线槽组成。

b、左侧视图中可见走纤的路由,经过挂纤轮和压带过线槽的管理,走纤顺畅,操作

空间大。

c、右侧视图中设备缆引入固定开剥后,在存储区存储,最后在可翻转的96芯终端单

22

元背后终端。

d、背面视图为机柜外线侧,外缆引入后固定开剥接地,并熔接终端。

e、以上图中标注的解释说明如下:

1、集中下缆组件---光缆在此集中固定开剥接地。

2、下缆区---开剥后的光缆通过此区域进入托盘,路由途中可以在弯角件上绑扎。

3、熔配一体化托盘---OMDF的线路侧,室外光缆在此熔接终端。

4、挂纤区域---跳纤可在此处存储,平滑过渡到下一个线环。

5、设备缆下缆区域---设备缆在此集中固定开剥。

6、设备缆存储区域---开剥后的设备尾纤过长的可在此存储。

7、压带过线槽---4(挂纤区域)过来的跳纤在此管理。

8、线环1---用于架内线路侧到设备侧跳纤的管理。

9、线环2---用于架间跳纤的管理。

10、水平走线槽---承载架间跳纤的路由。

1196芯翻转单元板---OMDF的设备侧,设备尾纤在此终端。

12、设备跳纤存储区域---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跳纤如有余长可在此存储。

跳纤路由1---架内由外线侧到内线侧的跳纤。

跳纤路由2---架间跳纤。

8.2.3 OMDF的安装

1OMDF的单位为架,即每个独立安装的架体为一架。

2.在现有电缆测量室内安装OMDF时,应充分考虑测量室与进线室、测量室与OLT

/传输设备机房之间上/下线洞的位置,以便于进出光缆。

3.在有AB列的测量室内安装OMDF时,首选A列安装,在A列无位置时可选择在B

列安装。应避免AB列同时安装。

4.现有电缆上线洞上方有安装位置时,OMDF应安装在上线洞正上方,安装顺序与现

MDF相反。 如图8-8所示:

23

直列

MDF1

横列

MDF1OMDF2OMDF1

上线洞

8-8 OMDF的安装(现有电缆测量室--有安装位置)

5现有电缆上线洞上方无安装位置时,将现有MDF折列,以便腾空列架安装OMDF

8-9所示:

直列

MDF1

横列

MDF2

MDF3

MDF4MDF5MDF6

8-9 OMDF的安装(现有电缆测量室--无安装位置)

6.为保持全网的一致性,在新光纤测量室内安装OMDF时,应遵循从右向左顺序安装

的原则。 如图8-10所示:

OMDF2OMDF1

上线洞

8-10 OMDF的安装(新光测量室)

7.特殊情况下,OMDF也可在测量室内上线洞(至进线室)以外其它位置安装,采用

上走线方式。

8.架体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应牢固可靠,其紧固件齐全且安装牢固。架体与一体

化单元框、光纤终端单元、走线槽等部件应横平竖直。

24

9.禁止其它业务缆线从OMDF架内穿越。

10.目前接入光缆分散成端在传输机房、非话机房、测量室、用户光缆环机房,今后

可逐步向测量室OMDF集中。现有少量FTTH/FTTB用户光缆成端在传输机房内,将来也应

逐步改入光测量室内,因此机房内安装OMDF时应为将来的扩展预留相应的空间。

11.光缆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与机架分别接地。光缆中的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与

机架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相连,各机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单独接入总接地汇流排;同一机

架内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分散设置时,各装置单独接入总接地汇流排;各机架架体连接在

一起接入二级汇流排,再由二级汇流排统一接入总接地汇流排。

8.2.4 OMDF的固定

1OMDF的抗震设防烈度应不低于8度。厂家应提供对应的抗震测试数据和计算依据,

提供机架的抗震扭矩要求,提供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

2OMDF在机房内的安装应做抗震加固处理。OMDF架体下方应与机房地面加固;架体

与架体之间在顶部连成一体;架体两端与侧面应与承重墙体加固;无条件与承重墙体加固

的应安装龙门架,龙门架与地面和屋顶固定,架体再与龙门架连接加固;架体与上方走线

架连接加固;架体上方应与机房屋顶加固;各架走线槽道之间应连接加固。

3OMDF顶部安装应采取由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旁侧撑铁和斜撑组成的

加固联结架。构件之间应联结牢固,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OMDF顶部必须用抗震夹板或螺栓与列架上梁加固。

5OMDF底部应与楼板可靠联结。

6.列架应通过连固铁及旁侧撑铁与柱进行加固,其加固件应加固在柱上。

7.列间撑铁的数量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列长而定,并应执行YD/T 5026-2005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8.列槽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6m,超出以上距离时应增加吊挂装置。

9.列架应终端在柱或承重墙上。走线架应终端在承重墙或终端在与柱拉接的支架上。

10.新建机房留有较大发展余地,初装机架较少,铁架有时也只做一部分,但列架应

适当延长以装满若干开间,并与柱进行加固。

11.光纤总配线架的安装必须符合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中的

有关要求。

25

12.铁架及槽道的安装应执行YD/T 5026-2005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的相

关规定。

8.2.5 OMDF的使用

1.依据机房上线洞的情况,OMDF可采取下进线或上进线方式。机房内有地槽时采取

下走线方式,无地槽时采取上走线方式。室外光缆一般采取下走线方式,室内光缆一般采

取上走线方式。

2.室外光缆成端在线路侧一体化单元框上,在一体化托盘内与尾纤熔接后插入适配

器成端上列;设备光缆在设备侧光纤终端单元后端插入适配器成端上列。

3.跳纤在一体化单元框和光纤终端单元前端成端。

4. 一体化单元框和光纤终端单元之间的跳纤原则上不跨架跳接。

5.由于设备侧与线路侧端子数量比约为1:12600mm以上机架为1:1.2,室外光缆

大部分为环型结构,而且光缆保护采用冷保护方式,因此,跳纤布放后设备侧端子仅占用

一半。设备侧的使用可有以下两种方式:

1)紧上空下使用方式

设备侧上半部分端子与线路侧相连,空闲下半部分端子,以备后期改为热保护时使用。

该方式设备侧与线路侧架内对应。

2)交错使用方式

以光纤终端单元为单位的交错使用方式。如:占用第1框光纤终端单元,空闲第2

光纤终端单元,再占用第3框光纤终端单元,空闲第4框光纤终端单元。

以每排端子为单位的交错使用方式。如:同一框光纤终端单元内,占用第1排端子,

空闲第2排端子,再占用第3排端子,空闲第4排端子。

8.2.6 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

8.2.6.1 光纤、光缆的选型

1.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宜选用G.657A光纤。

2OMDF设备侧至OLT设备之间应选用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为

定制的两端带有连接器插头的室内光缆。

26

8.2.6.2 光纤的配置

1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应一次性全部布放完毕。光缆芯数应结合OLT端口数量和OMDF

光纤终端单元制式进行配置。光缆芯数应为48的整数倍,且在48芯(含)以下。为

便于绑扎固定,同一机房内,尽量选用相同芯数、相同缆径的光缆。

2.为后期工程预留的光纤,应安插在OLT假面板端口上。当设备光缆芯数与OLT

备端口数不匹配时(设备光缆芯数大于OLT设备端口数)可能会造成部分光纤无法在OLT

上成端,这部分光纤可作为备用盘放在OLT侧,应粘贴好标签并做好保护。

3.为便于光缆成端,出局室外光缆芯数应为72的整数倍。

8.2.6.3 光缆的布放及成端

1.光缆的布放应与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分开布放。

2.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应沿走线架或槽道布放,不应在假地板下布放。无走线架或

槽道的可随工程新装走线架或槽道。

3.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与室外光缆在OMDF适配器上通过跳纤连接时,同一条设备光

缆尽量对应在同一条室外光缆上,同一条室外光缆可与多条室内光缆对应。

4.设备光缆在光纤终端单元上应全部成端,不得采用部分成端方式。同一条设备光

缆尽量成端在同一块光纤终端单元上,避免跨框、跨列。

5.设备光缆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

6.在机房假地板下不得盘存尾纤、跳纤、光缆等,以免影响机房送风。其盘存可选

择在以下位置:

1)选择在OMDF侧盘纤柱上,将光缆护套抛开,盘留跳纤。

2)选择在走线架上安装光缆盒,将光缆盘存在盒内。

7.设备光缆穿越墙洞时应对连接器插头做保护处理。

8室外光缆在局端OMDF上成端时,其中其它用途(如基站、专线等)的光纤应与FTTH

用户光纤成端在不同的一体化单元框或托盘内。

9.同一光缆环尽量成端在同一架OMDF上,避免跨列成端。不可避免时,AB向光纤

应成端在相邻列的同一层一体化单元框内。

10.为便于障碍导通和光缆割接,光缆环AB向光纤可采取下列方式成端。

方式1:同框不同盘方式,即AB向光纤成端在同一一体化单元框的不同托盘内,成

27

端在每个托盘内的光纤为同一方向。如图8-11所示:

方式1

A向光纤(

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一体化单元框

A向光缆B向光缆

8-11 同框不同盘方式

方式2同列不同框方式,AB向光纤成端在同一列的上下相邻的一体化单元框内,

成端在每个框内的光纤为同一方向。如图8-12所示:

方式2

1

1

一体化单元框

A向光纤

一体化单元框

B向光纤

一体化单元框

A向光纤

一体化单元框

B向光纤

2

3

4

AB

8-12 同列不同框方式

方式3:不同列不同框方式,即AB向光纤成端在相邻列的同一层一体化单元框内。

如图8-13所示:

28

方式3

1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A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一体化单元框

A向光缆

B向光缆

2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B向光纤(12芯)一体化托盘

一体化单元框

8-13 不同列不同框方式

方式4:以光缆环芯数为单位的光缆AB向交叉方式,即先集中成端A向光纤后,再

集中成端B向光纤。288芯光缆环,A向的288芯集中成端在OMDF4个相连的一体化

单元框内,B向的288芯集中成端在相邻于A向单元框的4个相连的一体化单元框内。如

8-14所示:

方式4

1

1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72

一体化单元框

2

3

4

5

6

A向光缆

7

8

B向光缆

8-14 整缆交叉方式

11.光缆与终端装置的配置关系见表8-3

8-3 光缆与终端装置的配置关系表

29

外形尺寸 线路侧 设备侧

一体

化单

元框

72

芯)

12芯一成端成端光纤终成端成端24

体化托288144出局光缆端单元最大容48芯光缆高×宽×

盘数量光缆数光缆数容量组合 96(芯) 光缆数数量深(mm

(块) (条) (条) 芯) (条) (条)

2000×720

×6009 54 2.25 4.5 6 576 12 24

800

2200×720

×60010 60 2.5 5 7 672 14 28

800

2600×720

×60012 72 3 6 8 768 16 32

800

X×720×

800900 16 96 4 8 20 40

可成端1

288

光缆环+1

72芯光

缆链、或2

144

光缆环+1

72芯光

缆链。

可成端1

288

光缆环+1

144

光缆链、

2144

光缆环+1

144

光缆链。

可成端1

288

光缆环+1

288

光缆链、

1288

光缆环+1

144

光缆环、

3144

光缆环。

可成端2

28810 960

光缆环。

注:

X:表示OMDF高度为3m以上。由于各局测量室内现有MDF高度和走线架高度不尽相同,为保持高度一

致、美观,新装OMDF的高度应根据各局测量室情况确定,但OMDF容量不变。

30

8.2.7 跳纤要求

8.2.7.1 光纤选型及跳纤结构

1.跳纤应选用G.657A光纤。

2.跳纤应采用外护套进行保护,跳纤直径可分为0.9mm2.0mm3.0mm 三种,在同

等条件下推荐使用直径为2.0mm的跳纤。

3.跳纤选用的接口类型应与线路侧一体化单元框和设备侧终端单元上的适配器一致。

8.2.7.2 跳纤长度

1.跳纤长度系列以 0.5m 为间隔,储纤长度不超过 1m

2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架内跳纤长度,2.6m以下机架,架内跳纤长度选定为2m2.5m

3m3.5m四种;2.6m以上机架,架内跳纤长度选定为2m3m4m5m四种。架间跳纤每

增加1架则增加跳纤长度1m

8.2.7.3 跳纤管理

1.跳纤随工程按照OLT端口数量一次性全部跳接。

2.跳纤原则上不跨列跳接。

3.跳纤的颜色应全程一致。颜色管理要求执行中国联通集团695号文《资源标识规

范》

8.2.7.4 跳纤布放

1.跳纤的布放应走一定的路由,不得混乱。架内跳纤与架间跳纤应分别走线,先布

放架内跳纤,后布放架间跳纤。

2.跳纤大致路由如下:跳纤从线路侧12芯一体化托盘前端适配器开始布放,经独立

挂纤耳、穿过每框对应的纤环、侧面挂纤轴,调整高度后进入相应设备侧,经走线槽道进

入设备侧,在相应光纤终端单元端子上成端。

3.具体跳纤布放路由应依据各厂家OMDF型号确定。

8.2.8 光纤连接器

31

活动连接器型号的选用原则如下:

1.当采用单纤两波方式时,OMDF选用LC/PCSC/PC型的活动连接器。

2当采用集中视频方式提供IPTV业务时,OMDF选用LC/PCSC/PC型的活动连接器。

3当采用第三波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为避免日后割接,OMDF选用LC/APCSC/APC

型的活动连接器。

8.2.9 光缆资源

工程验收后,建设部门应为维护部门提供光缆线路的具体资源,为日后维护部门查找

障碍使用。具体资源项包括:光缆号、光缆所带小区名称、光缆缆向、光缆缆段、光缆线

段、光缆纤序、光缆路由、POS位置、POS编号、用户地址等。

8.2.10 OMDF用梯子

1.架体总高度不低于2000mmOMDF采用带导轨的滚动滑梯,低于2000mm的可采用

折叠凳或高凳。滚动滑梯应与架体整体安装。折叠凳或高凳优选高度系列为:1000mm

1500mm1800mm

2.梯、凳均应采用可靠的连接结构,防止出现零部件松动现象。

3.梯、凳的内宽均应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并且操作时不存在危害安全的隐患。

4.踏板应有足够的强度承载操作者或操作工具的重量。

5.梯、凳均应配置止动装置(手刹、脚刹或混合刹)

6.梯、凳对地应绝缘。

7.梯、凳应阻燃。

8.梯、凳均应有铭牌。

8.3 主干光缆子系统

8.3.1 光纤、光缆选型

1. 主干光缆应以G.652D光纤为主。

2. 为便于掏接,光缆结构应以松套层绞式的室外光缆为主,也可采用骨架式结构,

但不得采用中心束管式结构。

32

3. 光缆进入局所楼内时,应采用非延燃外护套光缆,如将室外光缆直接引入机房,

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处理措施,如缠绕阻燃胶带、喷刷阻燃漆等。

8.3.2 主干光纤配置原则

1. 主干光缆的光纤主要以FTTH使用为主,并预留一定比例的公用纤(含2芯测试纤)

作为基站和专线接入等使用。考虑到一体化托盘规格,公用纤芯数应取12的整数倍。

2. 主干光缆中FTTH用户所需光纤按实际光纤需求量再增加20%的冗余进行配置,即:

(终期用户数÷分光比)×1.2

3. 主干光缆芯数按上述方法计算后还应结合光缆标称系列确定。

8.3.3 网络结构

主干光缆的网络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环型结构:同一条光缆经过若干光交接点,每个光交接点的光纤通过双方向上

联至同一局所,形成环型结构。环型结构在发生光缆单点中断时可通过另一方向进行物理

路由保护,网络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2)链型结构:同一条光缆经过若干光交接点,每个光交接点的光纤都以单方向至

上联局所,形成链型结构。链型结构在发生光缆中断时,断点及下游节点因无保护而造成

业务中断,网络可靠性低。

3)混合结构:在不能满足各节点全部组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环、链混合结构,

即将较近用户节点组成环型结构,较远用户节点可以采取链型或星型方式接至环上最近节

点。

按照目前集团公司网络服务质量的相关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干光缆宜采用

环型结构。

8.3.4 主干光缆(环)的建设

1. 当采用环型结构建设时,光缆环上的节点可以是模块局、光缆交接间、光缆交接

箱、基站等,用户就近接入光缆环上交接点。光缆环中光纤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光交接点的

双路由保护,严禁将AB向光纤分配给不同用户。

2. 当采用链型结构建设时,各交接点就近接至主干光缆上,光缆芯数可采取递减或

33

不递减方式。在考虑将来组环时,光缆芯数采取不递减方式,各交接点的光纤为双方向配

置;采用递减方式时,各交接点的光纤为单方向配置。

3. 主干光缆应采取分散接入的方式,以端局或模块局为汇聚点将主干光缆建成环型

结构,用户、基站等就近接入至光缆环上交接点,减少端局/模块局与用户之间的直达光

缆;加大光缆环芯数,减少出局光缆条数,减少管孔占用;缩小光缆环覆盖范围,适应高

密度节点的接入。

4. 小芯数光缆就近接至光缆环上交接点,大芯数光缆可直接上联至端局,限制小芯

数光缆直接进入端局。

8.3.5 配线方式

1. 配线方式以交接配线为主,对于局所附近的用户也可采用直接配线。

2. 交接配线:主干光缆经过光缆交接箱、光缆交接间等交接设备跳接到分纤盒。

3. 直接配线:主干光缆直接到达分纤盒。

8.3.6 网络保护

主干光缆为环型结构时,提供双向保护,光缆环AB向光纤交互成端在同一个一体

化单元框内。

1. 保护方式

1 冷保护

OLT设备采用单个PON端口,该端口只与一个室外光缆方向(如A向)连接,当光纤

链路发生故障时,由维护人员在局端OMDF上通过倒接光跳纤来完成。

2 热保护

OLT设备采用两个PON端口,每个端口连接一个室外光缆方向(AB向),当光纤链

路发生故障时,OLT自动完成倒换。此种方式由于占用2OLT下联端口,一般不采用。

2. 成环光缆的保护位置

光缆路由的保护仅限制在交接点以上,交接点以下在用户没有特殊要求时不进行路由

保护。不同情况下的保护方式如下:

1 小区:只对小区交接间/箱进行整体保护,不再对小区内单个楼宇或用户进行

保护。

34

2 平房:只对交接间/箱进行整体保护,不再对交接区域内单个用户进行保护。

3. 光缆路由保护方式

1 不同路由不同管道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不同道路的不同管道/杆路内布放。

首选此种保护方式。

2 同路由不同管道/杆路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同一道路的不同管道/杆路内布

放。次选此种保护方式。

3 同管道/杆路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同一道路的同一管道/杆路内但不同侧布

放。

4 同缆不同纤方式:不同光纤携带不同光通道,但主用和备用光纤在同一光缆内。

8.4 配线光缆子系统

8.4.1 光纤、光缆选型

1. 配线光缆应以G.652D光纤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G.657A光纤。

2. 光缆结构应选用松套层绞式,以便于掏接。室外应用时应选用室外型光缆,光缆

由室外进入室内时可选用室内外光缆。

8.4.2 配线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1. 采用FTTH方式接入时配线光纤应一次性配足。

2. POS设置在交接点内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1.2

3. POS设置在分纤盒内时:

1)采用1N POS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分光比)×1.2

2)采用2N POS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分光比)×2.4

4. 配套配线光缆芯数按上述方法计算后还应结合光缆标称系列确定。

8.4.3 设备的设置

8.4.3.1 箱体的设置

1配线光缆子系统中的配套设备箱体主要是光分路箱、光分纤箱/盒、光缆接续盒。

35

1)光分路箱:主要用于安装光分路器和室内、外光缆的光纤分配、连接调度等。分

为室外型和室内型,可分为落地、架空和壁挂等安装方式。

2)光分纤箱/盒:主要用于室内、外光缆的集中成端、连接调度。分为室外型和室内

型,可分为落地、架空和壁挂等安装方式。

3)光缆接续盒:主要用于室内、外配线光缆与引入光缆的接续。分为室外型和室内

型,可分为架空和壁挂等安装方式。

2)光分路箱、光分纤箱/盒、光缆接续盒是用户端的光分配点,配线光缆必须经过

这些设备才能进入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配套设备应尽量靠近用户。

3)对于大楼用户,配套设备应首选安装在建筑物内,新建楼宇采用壁龛式,旧楼

改造可采用壁挂式设置在楼梯间、用户门口或原有组线箱内,次选室外安装。在室外安装

时可选择落地式,也可引上至电杆或墙上以架空式、壁挂式安装。但不应安装在人(手)

孔内或其它环境条件差等不利于施工和维护的场所。

4)在旧楼内设置配套设备时应考虑配套设备的体积和安装位置。

8.4.3.2 光分路器的设置

1)光分路器应放置在用户驻地网内,并尽量集中放置且靠近用户。为便于维护和

管理,防止分光点处管道堵塞,POS集中设置时,每个分光点安装POS数量不宜超过4台,

所带ONT数不宜超过248台。

2)光分路器可设置在光分路箱内或其它箱体、机架等内。

3POS上联、下联光缆宜采用活接头,以便于维护测试。

4)新建小区必须设置光缆交接间、分路箱等,作为交接配线和POS设置使用。

5)对于现有小区用户,POS设置应首选楼内,次选楼外。楼内应首选弱电间综合布

线柜,无综合布线柜的应在楼道内设置光分路箱,将POS放置在光分路箱内。楼外可选择

光缆交接箱、小区交接间设备机架等设施。安装位置必须安全可靠,并应作到防盗和防破

坏。不允许安装在潮湿处或地下人孔光缆接头盒等不易维护的地方。

6)对于平房用户,优选交接箱设置POS,次选电杆、壁挂光分路箱放置POS

7)在低密度别墅区,应根据管道资源情况决定POS的安装位置。

若别墅区内管道资源丰富,便于各楼宇光缆由小区中心机房直接布放至各别墅楼,应

采用集中安装POS方式。

36

若别墅区内管道资源和主干光缆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汇聚全部楼宇光缆至中心机房,

应采用分散安装POS方式。此情况宜采用二级分光方式,避免分散安装的POS通过光缆直

接上联至局端OLT设备的情况发生。以节约中心机房至各端局光缆资源和端局OLT设备端

口资源。二级分光总和不应超过128

8.4.3.3 POS的配置

1)应根据OLT设备每个PON口和POS的最大利用率、用户分布密度及分布形式,

选择最优化的光分路器组合方式和合适的安装位置。

2)工程配置时,分光比为164及以上时,每台POS可预留2个下行端口,作为

日常测试和备用端口;分光比在132及以下时,预留1个端口作为日常测试端口。

3POS集中设置时,其数量随工程按需配置;分散设置时,应一次性配足。

8.4.4 光分路器的选择

光分路器在交接间机架或综合布线柜内安装时,宜选用机架式POS。在交接箱内安装

时,可选用机架式或盒式POS,在光分路箱内安装时应选用盒式或微型POS

无论哪种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光分路器上联和下联均不得使用光跳纤进行跳接,光

分路器尾纤与上、下联光缆中的尾纤应直接熔接或通过适配器直接对接。

8.4.5 客户接入

POS接入用户时,首先按照POS的编号顺序接入用户,原则上按照接入用户的先后顺

序由近到远(先接入本单元用户,再接入本楼其它单元用户,最后接入其它楼用户)、由

下到上(一层、二层、n层)的原则,不可混乱。

8.4.6 网络保护

1. 配线光缆采用星型或链型结构,不做路由保护。当需要对光分路器进行保护时,

可采取同缆不同纤的保护方式。

2. 当采取链型结构建设时,光缆芯数不宜采用递减方式。当采用递减方式时,应综

合考虑光纤接续对全程衰减的影响和由于变换光缆程式而引起的投资变化等因素。

3. 为便于日后维护,每个接头盒的分支光缆数量不宜超过4条。当分支光缆超过4

37

条时,应设置分纤盒或分散设置光缆接头盒。

8.4.7 光缆入楼要求

1)当光缆从室外进入建筑物室内时,可选用室内室外光缆直接进入室内。

2)室外光缆在具有良好接地保护的金属管线内可直接进入室内。

3)如果没有金属管线保护,则室外光缆在室内的应用距离不应超出15m

光缆进入建筑物室内的方法见图8-15

室内外光缆

(无金属线管保护)

室外光缆

(有金属线管保护)

室内光缆

室内外光缆室外光缆

室外光缆

15m

光缆交接点

8-15 光缆进入建筑物室内的方法

8.4.8 光分路箱主要技术要求

8.4.8.1 尺寸

光分路箱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小型化,即小且薄,箱体安装时应与环境

相协调,不应影响视觉。各种容量的光分路箱最大尺寸不得大于表8-4中的要求。

8-4 光分路箱箱体最大外形尺寸表

序号 光分路器型号 使用环境 安装方式

1 1:82:8 400×300×80 室内、室外 架空、壁挂

2 1:162:16 480×320×100 室内、室外 架空、壁挂

3 1:322:32 480×320×100 室内、室外 架空、壁挂

4 1:642:64 550×450×100 室内、室外 架空、壁挂

5 1:1282:128 600×450×200 室内、室外 架空、壁挂

6 288(单面、含底座) 1500×750×325 室外 落地、架空、壁挂

7 576(双面、含底座) 1500×75600 室外 落地、架空

箱体外形尺寸

高×宽×深(mm

38

8.4.8.2 结构

1)所有紧固件联结应牢固可靠。

2)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º。

3)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应灵活可靠。

4)室外型光分路箱应采用下进线方式;室内型光分路箱上、下均可进线,并应实

现不切断光缆施工。室外型箱体下面的2个角都应具备敲落孔,室内型箱体的4个角都应

具备敲落孔。每个敲落孔都应配置胶圈。

5)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15 倍。

6 光纤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0mm。对于弯曲

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其弯曲半径可按光纤的要求执行。

8.4.8.3 功能要求

8.4.8.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光缆引入光分路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

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

定引入光纤熔接装置。

当分路箱可上、下进出光缆时,其上、下方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箱体内同一侧,

且固定装置应灵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换安装。

8.4.8.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设备的光纤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接续,安装和维护等操作,

同时设备应具备盘留光纤光缆的储存空间。

8.4.8.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光纤与光纤的接续应位于光纤熔纤盘内,接续部分应加以保护。保护措施可采用热收

缩光纤保护管、护夹、光纤冷接子等。

每块光纤熔纤盘的容量为12芯,其配置数量依据光纤熔接芯数而定。

39

8.4.8.3.4调线功能

光分路箱应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分路器尾纤或光缆中光纤序号以及改变传输系统的

路由,但光纤调度不得采用光跳纤进行跳接,光分路器尾纤与光缆中的尾纤应通过适配器

直接对接。

8.4.8.3.5容量

光纤的终端、接续、存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该方便地成套配置。各种容量的光分路

箱容量最小配置见表8-5

8-5 光分路箱容量表

序号 光分路器型号 备注

1 1:82:8 1 10 也可安装21:4光分路器

2 1:162:16 1 18 也可安装21:8光分路器

3 1:322:32 1 34 也可安装21:16光分路器

4 1:642:64 1 66 也可安装21:32光分路器

5 1:1282:128 1 130 也可安装21:64光分路器

6 按需安装 288

7 按需安装 576

光分路器数量光分路箱容量

(台) (芯)

单一 至少可安装81:32光分路

或多种类型

单一 至少可安装91:64光分路

或多种类型 器或41:128光分路器

8.4.8.3.6箱体及门锁

1)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门锁应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破坏

功能。

2)在要求门锁具备门禁管理功能时,应能实现可控制密码的开锁,并可对锁的开

关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可选)

3)室外箱体应具有门限位,门限位应牢固可靠。

4)箱门采用单扇结构,水平方向左向开启。

8.4.8.3.7光分路器的安装与连接

设备应具有提供容纳光分路器安装的空间和接续的功能。由光分路器引出的光纤应带

SCLC插头。引出光纤可采用0.9mm 2.0mm外护套软光纤,尾纤选用G.652D型光

40

纤。光分路器和尾纤应整体密封。

8.4.8.3.8光分路箱进出光缆数量

光分路箱容许的进出光缆条数应至少满足表8-6要求。

8-6 光分路箱进出光缆条数表

序号 光分路器型号 进缆 出缆(多芯或单芯) 备注

1 1:82:8 1 1 8

2 1:162:16 1 2 16

3 1:322:32 1 3 32

4 1:642:64 1 6 64

5 1:1282:128 1 按需布放 按需布放 12芯或其它芯数,

288芯单一

或多种类型

576芯单一 不少于

或多种类型 2

多芯 多芯 单芯

光缆条数(条)

多芯光缆和单芯光

缆可单独出缆也可

同时出缆。

6 12 按需布放 按需布放 或多芯,视情况而

7 按需布放 按需布放 或多芯,视情况而

出缆芯数可选单芯、

视情况而定。

出缆芯数可选单芯

定。

出缆芯数可选单芯

定。

8.4.8.3.9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光分路箱在便于施工与维护操作的前提下,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应紧凑。光分路器可

在箱体内设置独立安装区,也可在12芯托盘内安装。但无论采取哪种安装方式,分路箱

内都不得使用光跳纤跳接。 8-16和图8-17为光分路箱功能区划分的典型示图,但不排

斥其它合理布局结构。

41

固定

装置

固定与

接地

装置

敲落孔

固定安装孔

8-16 2128以下光分路箱功能区划分典型示意图

12芯一体化托盘

主干光缆成端区

配线光缆成端区

直熔区

光缆固定与

8.4.8.3.10 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箱体落地安装时,箱体下部应具备固定装置。箱体架空安装时,应配置电杆抱箍。箱

体壁挂安装时,箱体背面应具备固定装置。

8.4.8.3.11 标识记录功能

箱门内侧应具有完善的标识和记录装置,用于方便地识别纤芯序号或传输路序,且记

录装置应易于修改和更换。

光纤连接器应有明确的序号,便于端接与识别。

8.4.8.3.12 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当箱体需要引出蝶形光缆时,箱体内应有蝶形光缆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至少固定与

箱体容量相等的蝶形光缆数量,蝶形光缆的盘绕与绑扎应自然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

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蝶形光缆在箱体内直接做连接器插头,经过适配器与光

分路器尾纤相连,禁止将蝶形光缆在熔纤盘里与尾纤熔接后再成端。

8.4.8.3.13 停泊区功能

箱体内应为空余纤芯预留停泊空间,停泊区端子数量配置见表8-7

8-7 停泊区端子配置表

光分路箱容量 8 16 32 64 128 288 576

端子配置数量(个) 4 8 16 32 64 72 72

8.4.8.4 密封性能

室外型箱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标准中IP65 级要

求。室内型箱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IP53 级要求。

8.4.9 光分纤箱主要技术要求

8.4.9.1 尺寸

43

光分纤箱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小型化,即小且薄,箱体安装时应与环境

相协调,不应影响视觉。各种容量的光分纤箱最大尺寸不得大于表8-8中的要求,当容量

超过表8-8规定时,应参照光缆交接箱尺寸。

8-8 光分纤箱箱体最大外形尺寸表

箱体外形尺寸

使用环境 安装方式 序号 光分纤箱容量

高×宽×深(mm

1 68 247×207×50 室内 壁挂、壁龛

2 12 37029068 室内 壁挂、壁龛

××

3 24 37029068 室内 壁挂、壁龛

××

4 36 44036075 室内 壁挂、壁龛

××

5 48 44036075 室内 壁挂、壁龛

××

6 72 440×450×190 室内 壁挂、壁龛

7 96 570×490×160 室内 壁挂、壁龛

8 144 720×540×300 室内 壁挂、壁龛

室外箱体外形尺寸:高+(≤40)×宽+(≤30)×深+(≤10)(mm),其中高、宽、

深为其室内壁挂盒体外形尺寸。

8.4.9.2 结构

1)所有紧固件联结应牢固可靠。

2)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º。

3)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应灵活可靠。

4)室外型光分纤箱应采用下进线方式;室内型光分路箱上、下均可进线,并应实

现不切断光缆施工。室外型箱体下面的2个角都应具备敲落孔,室内型箱体的4个角都应

具备敲落孔。每个敲落孔都应配置胶圈。

5)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15 倍。

6 光纤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0mm。对于弯曲

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其弯曲半径可按光纤的要求执行。

8.4.9.3 功能要求

8.4.9.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光缆引入分纤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

44

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定

引入光纤熔接装置。

当分纤箱可上、下进出光缆时,其上、下方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箱体内同一侧,

且固定装置应灵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换安装。

8.4.9.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设备的光纤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接续,安装和维护等操作,

同时设备应具备盘留光纤光缆的储存空间。

8.4.9.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光纤与光纤的接续应位于光纤熔纤盘内,接续部分应加以保护。保护措施可采用热收

缩光纤保护管、护夹、光纤冷接子等。

每块光纤熔纤盘的容量为12芯,其配置数量依据光纤熔接芯数而定。

8.4.9.3.4调线功能

光分纤箱应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光纤序号以及改变传输系统的路由,但光纤调度

不得采用光跳纤进行跳接,上联光缆中的尾纤与下联光缆中的尾纤应通过适配器直接对

接。

8.4.9.3.5容量

光纤的终端、接续、存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该方便地成套配置。光分纤箱的容量应

根据成端光缆的芯数配置,但最大不得超过144芯。

8.4.9.3.6箱体及门锁

1)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门锁应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破坏

功能。

2)在要求门锁具备门禁管理功能时,应能实现可控制密码的开锁,并可对锁的开

关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室外可选)

45

3)室外箱体应具有门限位,门限位应牢固可靠。

8.4.9.3.7光分纤箱进出光缆数量

光分纤箱容许的进出光缆条数应至少满足表8-9要求。

8-9 光分纤箱进出光缆条数表

序号 光分纤箱容量 出缆(多芯或单芯) 备注

1 68 1 68

2 12 1 12

3 24 1 24

4 36 1 36

5 48 1 48

6 72 1 72

7 96 1 96

8 144 1 144

8.4.9.3.8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光分纤箱在便于施工与维护操作的前提下,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应紧凑。光分纤箱内

不得使用光跳纤跳接。图8-18为光分纤箱功能区划分的典型示图,但不排斥其它合理布

局结构。

光缆条数(条)

进缆

多芯 单芯

出缆芯数多芯光缆和单芯光

和条数视缆可单独出缆也可

情况而定。 同时出缆。

46

固定安装孔

固定与

接地

装置

光缆固

定装置

敲落孔

8-18 光分纤箱功能区划分典型示意图

8.4.9.3.9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箱体落地安装时,箱体下部应具备固定装置。箱体架空安装时,应配置电杆抱箍。箱

体壁挂安装时,箱体背面应具备固定装置。

8.4.9.3.10 标识记录功能

箱门内侧应具有完善的标识和记录装置,用于方便地识别纤芯序号或传输路序,且记

录装置应易于修改和更换。

光纤连接器应有明确的序号,便于端接与识别。

8.4.9.3.11 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当箱体需要引出蝶形光缆时,箱体内应有蝶形光缆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至少固定与

箱体容量相等的蝶形光缆数量,蝶形光缆的盘绕与绑扎应自然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

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蝶形光缆在箱体内直接做连接器插头,经过适配器与配

线光缆尾纤相连,禁止将蝶形光缆在熔纤盘里与尾纤熔接后再成端。

47

8.4.9.3.12 密封性能

室外型箱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标准中IP65 级要

求。室内型箱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IP53 级要求。

8.4.10光缆接续盒主要技术要求

8.4.10.1 尺寸

光缆接续盒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小型化,即小且薄,箱体安装时应与环

境相协调,不应影响视觉。各种容量的光缆接续盒最大尺寸不得大于表8-10中的要求。

8-10 光缆接续盒盒体最大外形尺寸表

序号 光缆接续盒容量 使用环境 安装方式

1 12 280×250×62 室内 壁挂、壁龛

2 24 280×250×72 室内 壁挂、壁龛

3 36 300×250×82 室内 壁挂、壁龛

4 48 320×280×90 室内 壁挂、壁龛

盒体外形尺寸

高×宽×深(mm

室外型盒体外形尺寸: +(≤40)×宽+(≤30)×深+(≤10mm),其中高、

宽、深为其室内壁挂盒体外形尺寸。

8.4.10.2 外壳

1)外壳应能方便开启,便于安装。具有不同使用场合的安装功能。

2)应有将光缆金属构件高压防护接地引出的装置。

3)应具有标识和记录功能。

8.4.10.3 内部构件

内部构件应包括以下部分:

1)光缆和尾纤的固定装置:用于光缆护套、光缆加强构件和尾纤的固定,并使其

性能不受影响。光缆金属构件之间、光缆金属构件与外壳及内部金属构件之间均应绝缘。

48

2)熔纤盘:用于有顺序地存放光纤接头和光纤,光纤接头应牢固可靠地固定于熔

纤盘上。

3)电气连接装置:用于光缆中金属构件的电气连通或断开。

4)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用于高压防护接地。其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

连的连接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其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大于35mm ,接地处

22

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5)室外型光缆接续盒应采用下进线方式;室内型光分路箱上、下均可进线,并应

实现不切断光缆施工。室外型箱体下面的2个角都应具备敲落孔,室内型箱体的4个角都

应具备敲落孔。每个敲落孔都应配置胶圈。

6)当光缆接续盒可上、下进出光缆时,其上、下方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箱体

内同一侧,且固定装置应灵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换安装。

8.4.10.4 光纤接头保护件

光纤与光纤的接续应位于光纤熔纤盘内,接续部分应加以保护。保护措施可采用热收

缩光纤保护管、护夹、光纤冷接子等。

每块光纤熔纤盘的容量为12芯,其配置数量依据光纤熔接芯数而定。

8.4.10.5 容量

光纤的接续、存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该方便地成套配置。光缆接续盒的容量应根据

熔接光缆的芯数配置,分为12芯、24芯、36芯、48芯四种。

8.4.10.6 标识记录功能

箱门内侧应具有完善的标识和记录装置,用于方便地识别纤芯序号或传输路序,且记

录装置应易于修改和更换。

每块熔纤盘都应有明确的序号。

8.4.10.7 外观与装配要求

8.4.10.7.1 外观

49

箱体颜色统一为驼灰色,并应符合GB/T 3181-2008《漆膜颜色标准》中表2的要求。

光缆接续盒应形状完整,各金属构件表面光洁、色泽均匀、表面涂层或镀层附着力牢

固。各塑料件应无毛刺、气泡、龟裂、空洞、翘曲、杂质等缺陷。

8.4.10.7.2 装配要求

光缆接续盒装配后,各构件不扭曲,紧固件连结牢固。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

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

8.4.10.7.3 光缆接续盒进出光缆数量

光缆接续盒容许的进出光缆条数应至少满足表8-11要求。

8-11 光缆接续盒进出光缆条数表

序号 光缆接续盒容量 出缆(多芯或单芯) 备注

1 12 1 12

2 24 1 24

3 36 1 36

4 48 1 48

光缆条数(条)

多芯 单芯

出缆芯数和条

数视情况而定。

多芯光缆和单芯光缆

可单独出缆也可同时

出缆。

8.4.10.7.4 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光缆接续盒在便于施工与维护操作的前提下,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应紧凑。8-19

光缆接续盒内部功能区划分的典型示图,但不排斥其它合理布局结构。

50

光缆固

定装置

固定安装孔

熔纤盘

光缆固定

与接地装置

敲落孔

8-19 光缆接续盒内部功能区划分示意图

8.4.10.7.5 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箱体架空安装时,应配置电杆抱箍。箱体壁挂安装时,箱体背面应具备固定装置。

8.4.10.7.6 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当箱体需要引出蝶形光缆时,箱体内应有蝶形光缆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至少固定与

箱体容量相等的蝶形光缆数量,蝶形光缆的盘绕与绑扎应自然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

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在箱体内,蝶形光缆与配线光缆在熔纤盘里熔接。

8.4.10.8 材料

8.4.10.8.1 防腐蚀材料

光缆接续盒采用的材料之间应相容,并具有防腐蚀性能。

8.4.10.8.2 密封性能

51

室外型盒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标准中IP65 级要

求。室内型盒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IP53 级要求。

8.4.10.9 光学性能及曲率半径

光缆接续盒内的空余光纤盘绕在熔纤盘内,在光缆接续盒安装使用的操作中,空余光

纤和光纤接头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纤和尾纤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对于弯曲损耗不敏

感光纤,其曲率半径可按光纤的要求执行。

8.4.11光分路器主要技术要求

8.4.11.1 尺寸

各种类型光分路器最大外形尺寸见表8-12,其中m值为12

8-12 光分路器最大外形尺寸表

分光比

m×2 483×260×43.5 100×80×10 60×12×4

m×4 483×260×43.5 100×80×10 60×12×4

m×8 483×260×43.5 100×80×10 60×12×4

m×16 483×260×43.5 120×80×18 80×20×6

m×32 483×260×43.5 120×80×18 80×20×6

m×64 483×2665.5 140×114×18 100×40×6

m×128 483×260×131 180×150×22 140×113×18

8.4.11.2 光学特性

8.4.11.2.1 l×N PLC 分路器

l×N PLC 分路器光学特性见表8-13

8-13 1×N PLC分路器光学特性(不含连接器)

参数 单位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指标

52

机架式 盒式封装 微型封装

(宽×深×高mm (长×宽×高mm (长×宽×高mm

外形尺寸

工作带宽 nm 12601650

插入损耗 dB 7.2 10.5 13.6 16.8 20.1 24.0

3.9

偏振相关

dB 0.3 0.3 0.3 0.3 0.5 0.6

0.2

损耗

均匀性 dB 0.8 1.0 1.4 1.6 2.0 2.5

0.4

回波损耗 dB 55

方向性 dB 55

工作/贮存

-40+85

温度范围

1:针对均分器件;

2:光纤为单模光纤G.652D/G.657A

3:所有参数测试不带连接器;

4:带连接器PLC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均应加上相关连接器的附加损耗。

8.4.11.2.2 2×N PLC 分路器

2×N PLC 分路器光学特性见表8-14

8-14 2×N PLC分路器光学特性(不含连接器)

参数 单位

2×2 2×4 2×8 2×16 2×32 2×64 2×128

指标

工作带

nm 12601650

插入损

dB 7.4 10.8 14.5 17.6 20.1 24.5

4.3

偏振相

dB 0.3 0.3 0.3 0.3 0.5 0.5

0.3

关损耗

均匀性 dB 1.0 1.2 1.5 1.8 2.0 2.2

0.4

回波损

dB 55

方向性 dB 55

工作/

贮存温 -40+85

度范围

1:针对均分器件;

2:光纤为单模光纤G.652D/G.657A

3:所有参数测试不带连接器;

4:带连接器PLC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均应加上相关连接器的附加损耗。

8.5 引入光缆子系统

53

8.5.1 光纤、光缆选型

1. 引入光缆应选用小弯曲半径的G.657A光纤。

2. 纯室内应用时应选用室内蝶形光缆;室外架空或沿墙布放时应选用带增强件的自

承式蝶形光缆;室外管道布放时应选用室外管道光缆;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宜选用室内

外光缆。引入光缆全部采用干式结构。各种类型光缆的选择应不需工具即可徒手撕掉外皮

而剥纤。其抗压和抗拉强度都应优于目前在综合布线领域广泛使用的松套或紧套光缆。

3. 纯室内布放时可选用金属加强件或非金属加强件蝶形引入光缆。室外管道或架空

布放入户时,应选用非金属加强件蝶形引入光缆,金属吊线在室外终端,不得进入用户户

内。

4. 用于室内的光缆,护套颜色宜使用白色或用户要求的颜色。用于室外的光缆,其

护套颜色宜为黑色,以抗紫外线。

5. 引入光缆在应具有阻燃或低烟低毒等性能。

8.5.2 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1. 公众用户接入时,每户至少配置1芯光纤,不做路由保护。

2. 对于商务客户,每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单芯引入光缆,每个双口光纤插座配

12芯引入光缆,每个三口光纤插座配置14芯引入光缆。

8.5.3 引入光缆的实施界面

1. 新建区域的引入光缆通过楼内暗管等敷设至用户室内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综合信

息箱。

2. 在既有区域改造中,引入光缆依据业务需求实施。

8.5.4 引入光缆的布放要求

1. 用户引入光缆宜避免暴露。对于新接入的楼房用户应放置在肉眼不可视的墙体、

线槽或暗管内;对于旧楼改造用户,光缆宜沿原电缆路由布放,宜利用现有楼内组线箱、

暗管、引上钢管、槽板等布放光缆,以减少打穿墙洞和楼板洞的工作量;原有塑料槽板严

重老化的或无槽板的,应预先钉固好塑料槽板或PVC管,以减少装机人员工作量。对于无

54

配线设备的楼房、平房用户也可采用架空或沿墙钉固方式。

2. 在线路改造中,对于光纤入户的住宅用户,应将配线光缆布放至楼道光缆接续盒

内。在光缆接续盒内采用热熔接或冷接方式,将配线光缆与引入光缆连接。入户端采用现

场连接器的方式将引入光缆端接在光纤插座上。

3. 在线路改造中,对于光纤暂不入户的普通住宅用户,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楼道分

纤盒内成端。楼道内分纤盒(小型的)/箱(大型的)或光纤插座可作为光缆施工的结束

界面,也是未来业务开通的起始界面。此界面上的光纤应采用端接方式。需要开通业务时,

再将引入光缆布放至室内。对于原有电缆接入的别墅小区,可将入户光缆端接在室外分纤

盒上,待开通业务时再敷设入户。

4. 对于别墅和其它独立用户(如网吧等)的接入,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靠近用户的

配线设施(可以是光缆交接箱、交接间、分纤盒等)内,再和引入光缆通过活动连接方式

连接到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中。

5. 市区平房、农村用户建设时应将入户引入光缆直接布放至用户室内,其位置由用

户指定;或暂不布放入户引入光缆,待用户申请装机时直接从室外分纤盒布放入户。对于

四合院等特殊平房用户,可在院内安装分纤盒,再由分纤盒布放引入光缆至各用户室内。

6. 引入光缆布放时尽量减少弯曲,并尽量减少接头数量。

7. 室内光缆线槽、桥架敷设要求

1 线槽、桥架品种

1)金属线槽;

2)金属管;

3PVC塑料槽;

4PVC塑料管;

5)金属桥架。

2 线槽、桥架敷设要求

1)在安装线槽时,首先应计算线槽中将要放的线缆的数量与重量,以免线槽的支

撑点负载超过建筑物结构上所容许的负载。

2)所有需固定的线槽都要加固定件,不能有松动或脱落。

3)光缆线槽、桥架安装的最低高度应高出地面2.2m以上。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

0.3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0.1m

4)水平敷设桥架、线槽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55

桥架、线槽接头处;

每隔2m处;

距桥架终端0.5m

转弯处两端。

5)桥架、线槽在垂直安装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

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

6)线槽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进行连接。

3 室内光缆敷设要求

1)室内光缆敷设一般要求

i. 在楼内垂直方向,光缆宜在弱电竖井内采用光缆桥架或光缆走线槽方式敷设,

光缆桥架或光缆走线槽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在没有竖

井的建筑物内可采用暗管方式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管径不宜小于φ

50mm。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

ii. 楼内水平方向入户光缆敷设可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或线槽,管径宜采用

φ15-φ25mm,楼内暗管直线预埋管长度应控制在30m内,长度超过30m时应设过路箱,

每一段预埋管的弯曲不得超过两次,不得形成S弯,暗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10倍,

当外径小于25 mm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6倍,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 °。

iii. 引入壁龛箱、过路箱的竖向暗管应安排在箱内的一侧,水平暗管可安排在箱体

的中间部位,暗管引入箱内的长度不应大于10-15mm,管子的端部与箱体应固定牢固。

iv. 对于没有预埋穿线管的楼宇,入户光缆可以采用槽板方式沿墙敷设。

v. 入户光缆进入用户桌面或家庭做终结有两种方式:采用A-86型接线盒或综合

配线箱。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终结方式,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在墙体内。

vi. 入户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敷设过程中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DD为光缆直径)

固定后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0D

vii. 在敷设入户光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

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100N。光缆敷设完毕后应释放张力保持自然弯曲状态。

viii. 布放入户光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楼层光分路箱一端预留1m

综合配线箱一端预留0.3m

56

ix. 入户光缆在户外采用挂墙或架空敷设时,应采用自承式入户光缆,应将入户光

缆的钢丝适当收紧,并固定牢靠。

2)室内光缆穿管敷设要求

i.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入户光缆,水平管宜穿放一根入户光缆。从分纤盒到用

户家庭综合配线箱宜单独敷设,避免与其它线缆共穿一根预埋管。

ii.管道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iii.当光缆的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光缆穿过过线盒时应加管道保护。如图

8-20所示。

管道

室内光缆

过线盒

8-20 室内光缆穿管要求图

iv.当光缆的静态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应避免光缆直接穿过直角管道。

v.当仅有一条光缆穿过管道时,允许的占空比可达50%;当两条光缆穿过一条

管道时,允许的占空比可达33%;当多于两条光缆同时穿过一条管道时,其允许的占空比

不应超过40%。

vi.在已有光缆的管道内不宜布放无铠装的室内软光缆,如需增加敷设软光缆,

在原有管道内增加内衬管。

vii.管道内应预置拉(牵引)线,拉线应是路由的全长。

3)室内光缆在线槽、桥架、明敷时敷设要求

viii.入户光缆除在暗管中穿放外,还可采用钉固式、敷设在明敷塑料线槽、明敷

PVC管中、地毯下布放等多种敷设方式。应选择不易受外力碰撞、安全的地方。

ix.采用钉固式时应每隔30cm用塑料卡钉固定,必须注意不得损伤光缆,穿越墙

体时应套保护管。

x.明敷上升光缆时应选择在较隐蔽的位置,在人接触的部位,应加装1.5m引上

保护管。

xi.线槽内敷设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光缆在线槽的进出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57

垂直线槽内光缆应每隔1.5m固定一次。

xii.桥架内光缆垂直敷设时,自光缆的上端向下,每隔1.5m绑扎固定,水平敷设

时,在光缆的首、尾、转弯处和每隔5-10m处应绑扎固定。

8.6 光纤终端子系统

8.6.1 配置原则

1. 新建楼宇首选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次选光纤插座,按每户1个用户室内综合信

息箱或至少1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既有区域改造时,首选安装光纤插座,次选安装用户

室内综合信息箱,其位置由用户指定。

2. 在光纤终端子系统中,在光纤的布线部分和活动部分必须设置明确的活动连接端

接界面即光纤插座或综合配线箱,以避免造成光纤的损坏和光纤对人身的伤害。

3. 光纤插座是光纤布线的终点,是光纤链路上布线部分和用户活动光缆部分的分隔

界面。该插座固定在光纤信息面板上,采用活动连接方式。

4. 光纤插座应能够直接和入户光缆相连,采用统一标准的插头。插座的端接组装应

在现场完成,无需注胶、加热、研磨等工艺。并安装在具有良好固定和保护功能的光纤信

息面板内。

5. 光纤信息面板主要用于固定及保护光纤插座,应采用标准的86型面板,采用明装

或隐装方式,固定在墙面上,并应带有光纤盘留、防尘、保护装置,底盒内可以预留至少

30cm长的光缆。

6. 综合配线箱宜安装在隐蔽便于跳接使用的位置,并有明显的说明标志,避免用户

在二次装修时损坏。综合配线箱的大小应能满足用户端设备的安装及光纤接续要求。

7. 安装在墙面上的插座底盒及综合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8. RJ45铜缆信息模块可与光纤插座同时安装在面板上。对底盒不做特别要求。

9. 市区平房、农村用户应将光纤插座或综合配线箱设置在用户室内。

10. 自光纤插座至光网络终端(ONT)的高抗弯曲性能的光跳纤应选用G.657A光纤。

8.6.2 ONT设备要求

1. ONT主要有SFUHGU两种类型,其中HGU相对于SFU具有WLAN 功能,支持TRO69

58

远程管理,可替代为用户提供SFU和家庭网关两种终端的业务模式。随多业务的发展,宜

逐步加大HGUONT桌面部署场景时的应用比率。

2. 应将ONT优选安置在用户家里。ONT设备不宜下挂外置IAD等设备。

3. ONT设备应至少能提供FE端口和POTS端口,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带GE接口和Wifi

接口的ONT设备。

4. 用户端设备(ONT)采用用户电源。

8.6.3 ONT安装要求

1. ONT宜置于用户住宅内相对隐蔽且便于维护的位置。新建楼宇采用用户室内综合信

息箱的方式,箱体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在墙体内,ONT 设置在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内。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宜安装在隐蔽便于跳接使用的位置,并有明显的说明标志,避免用户

在二次装修时损坏。

8.6.4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主要技术要求

8.6.4.1 外观结构

8.6.4.1.1装配结构

1)结构应牢固,箱体及内部金工件装配结束后,结构件不扭曲,装配具有一致性

和互换性。外露和操作部位的圆角半径R不得小于2mm

2)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无松动。

3)除箱盖外,箱体外壳一般应采用金属板材,也可采用满足强度和燃烧性能要求

的非金属材料。箱盖材质对无线信号不得产生屏蔽效果。

8.6.4.1.2箱体尺寸

箱体尺寸及布局参见表8-15中系列搭配而成,并使箱体外形尺寸比例协调。如果未

按表8-15中的尺寸选取,则应尽量取整。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选用其它结构尺寸。

8-15 箱体最小尺寸

序号 名称 箱体外形尺寸 安装方式

59

(高×宽×深)mm

1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 300×350×120 壁龛式

2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 233×325×95 壁挂式

8.6.4.2 箱体容量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应满足放置ONT、家庭网关及其配线设备的要求。

8.6.4.3 箱体功能

8.6.4.3.1线缆的固定保护功能

1)光缆或电缆引入箱体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

2)蝶形引入光缆的盘绕与绑扎应自然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

的挤压和操作损伤。

3)箱体应具备光纤光缆的储存空间,无论在何处转弯时光缆弯曲半径均应大于光

缆直径的20倍;光纤在设备内部布放时,其曲率半径应大于30mm

4)箱体同时应具有合适的电缆储存空间。

8.6.4.3.2设备散热功能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箱门上的散热孔面积应满足在自然通风环境下,设备工作时的箱

内温度不高于45℃。

8.6.4.3.3设备安装

箱体内应提供安装ONT等设备的空间以及固定的槽孔。并应保证所有设备装拆方便,

布局合理,牢固可靠。

8.6.4.3.4供电功能

1)箱体内应配备具有万能插孔的交流电源排插,为ONT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源。

2)电源排插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接触到电源排插中的导体,并应符合GB

2099.3《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第2章中的要求。

60

8.6.4.3.5箱体及门锁功能

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门锁采用吸铁式或扣式。

8.6.4.3.6箱内功能区的划分

1)机箱的右半部分为ONT及引入光缆固定区域,左半部分为配线架及各种扩展设

备安装区域。

2)左侧区域可加装可翻转面版,以增大安装空间。

3)引入光缆固定区域位于箱体侧面。

4)箱体必须预留接地端子,以便于在箱体预埋时实现箱体的良好接地。

8-21为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内部功能区划分的典型示图,但不排斥其它合理布局

结构。

接地装置

电源

接线子

电源插座

配线架及

扩展设备区

塑料门

ONT

引入光

缆挂耳

敲落孔

敲落孔

8-21 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内部功能区划分示意图

8.6.4.4 箱体密封性能

防护性能应满足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标准中IP30级的要求。

8.6.4.5 噪声水平

61

噪声水平应满足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4.2中夜间标准的要求。

8.7 管理子系统

应为线路维护设置中文显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自OLTONT的命名应全网一

致,每个ONT的命名应全网唯一。线路与设备应对应一致。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的信息

包括:

1 用户名称,光路性质;

2 中心机房光纤总配线架及端子占用位置;

3 交接箱/间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ODF端子位置;

4 分纤盒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ODF端子位置;

5 POS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分光比、分光级别;

6 OLTONU/ONT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

7 光缆路由、人手孔及电杆编号;

8 终端设备配置状况;

9 链路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内容;

10 光纤配纤表。

9

分光比与接入距离

9.1 接入距离与光链路预算

1. 计算公式

ODN光链路衰减= dB

LiKiMiFi

i1i1i1i1

nmh

p

ODN光链路衰减+Mc 系统允许的衰减

公式中: :为光通道全程n段光纤衰减总和;

m

Li

i1

n

Ki

i1

:为m个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总和;

62

Mi

i1

p

:为p个光纤熔接接头衰减总和;

Fi

i1

h

:为h个光分路器插入衰减总和。

2. 相关参数取定

1)系统允许的衰减按最坏值法进行计算。

2光纤衰减取定: 1310nm波长时 G.652D 0.36dB/kmG.657A0.4dB/km

3)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取定: 0.5dB/个。

4)光纤熔接接头衰减取定:

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每个接头;

带状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12dB/每个接头;

冷接子双向平均值0.1 dB/每个接头。

5)光纤损耗富余度Mc

ODN全程损耗富余度要求:

当传输距离小于或等于5公里时, 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1 dB

当传输距离大于5公里且小于等于10公里时,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2 dB

当传输距离大于10公里时,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3 dB

3. 模拟计算结果

1)根据参数取定和计算公式,典型的接入距离和分光比选择如表9-1所示。

9-1 接入距离和分光比

PON

接口链

路预算

分光

1光缆最长接

N入距离(km)

2:N

64 28 21 1 7 0.08 7 5.39 0.36 0.5

64 30 21 2 7 0.08 8 7.94 0.36 0.5

64 32 21 3 7 0.08 9 10.50 0.36 0.5

128 32 24.5 1 7 0.08 8 6.56 0.36 0.5

光分路光缆线

插入损插入损

耗值耗值

(dB) (dB/)

富余度系数插入损耗数量数量

(dB) () () (dB/km) (dB/)

光纤衰减 熔接

光活动连光活动熔接次

接器 连接器

2)典型场景下,光缆长度在5km以内时分光比应采用164,最大全程衰减不大于

63

28 dB

3)当光缆长度在5km以上时,应根据光模块类型、光缆长度、接续等具体情况进

行衰减计算。偏远地区可根据衰减计算结果适当降低分光比以满足接入距离。可根据传输

距离和分光比选择光模块。

4)随着PON设备技术的发展,当采用光接口链路预算大于或等于32 dB的光模块

时,可采用1128分光比,富余光纤可用于专线用户、基站等接入。

5)当选用2N的光分路器时应考虑到衰减增加对接入距离的影响。

6)当主干光缆采用环型结构时,双方向接入距离均应满足衰减要求。

4. 分光比的选择

1POS常用的光分路比为:1:21:41:81:161:321:641:128等七种。

2ODN总分光比应根据用户带宽要求、光链路衰减要求等因素确定。POS的级联不

应超过二级,当采用二级分光时,第一级和第二级POS的分路比乘积不应大于128,并将

两个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相加,代入公式核算全程光链路衰减值。9-2POS常用组合:

9-2 光分路器(POS)的常用分路器组合表

连接方式 第一级分路比 第二级分路比 总分路比

一级分光 12 / 2

一级分光 14 / 4

一级分光 18 / 8

一级分光 116 / 16

一级分光 132 / 32

一级分光 164 / 64

一级分光 1:128 / 128

二级分光 12 116 32

二级分光 14 18 32

二级分光 12 132 64

二级分光 14 116 64

二级分光 18 18 64

3)当POS需要保护时,可选择2:NPOS

9.2 光纤接续与成端

64

9.2.1 光纤接续与成端

1. ODN网络中尽量减少光纤接头数量,接续方式以热熔接方式为主,机械接续方式

仅限制在用户侧使用。

2. 局端OMDF处采用光跳纤交叉连接方式,光分路器两侧采用适配器直连方式,接头

盒处采用熔接方式,分纤盒处采用适配器直连方式,光缆接续盒处采用热熔接或机械连接

方式。

3. 配线光纤在光交接点处与主干光纤的连接时,应满足全程衰减要求。可选择跳接

方式或适配器直连方式。

4. 用户端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处采用现场连接器方式。

5. 除局端OMDF外,其它采用活接方式的点全部采用部分成端方式,即只对本处需要

的光纤进行成端上列,其它光纤直熔。不得采用全成端方式。

6. 为降低线路衰减,减少障碍点,在光缆分歧点处应采取掏接方式,只将需要的光

纤引出,禁止将光缆全部切断后再接续。

7. 新建楼宇,引入光缆入户后首选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方式,次选光纤插座方式。

8. 既有区域,引入光缆入户后布放至用户指定位置,并安装光纤插座。

光纤接续及成端图如图9-1所示:

65

设备机房光测量室OMDF光交接点

设备侧线路侧

光跳纤

跳接

光缆接头

主干光缆(环)

一体

化单

元框

熔纤盘

尾纤

熔纤盘

OLT

设备光缆

尾纤

适配器

新建、改造。用于改造

时,引入光缆须入户或

布放至用户门口盘留

用户室内分纤盒

引入光缆

大客户、

基站光缆

增大了衰耗

适配器

光缆接续盒

FTTH

配线

光缆

配线

光缆

熔纤盘

配线

光缆

尾纤

熔纤盘

尾纤

适配器

软光纤

软光纤光跳纤

分路器

POS

标准做法:新

建、改造

ONT适配器

光纤插座

引入光缆

引入光缆

引入光缆

综合信息箱

ONT

标准做法:新建

9-1 光纤接续与成端图

9.2.2 活动连接器配置

1. 由于系统光功率预算限制,链路中应尽可能减少活动连接器的使用。

2. 活动连接器的型号应一致,选用原则如下:

1)当采用单纤两波方式时,全程采用LC/PCSC/PC型的活动连接器。

2)当采用集中视频方式提供IPTV业务时,全程采用LC/PCSC/PC型的活动连接

器。

3)当采用第三波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为避免日后割接,自插入点至用户端无源

光网络应全程采用LC/APCSC/APC型的活动连接器。

9.2.3 光纤接续损耗

1. 热熔接损耗

1 单芯光纤接续,双向衰减平均值应小于0.08dB

2 带状光纤接续,每带双向衰减平均值小于0.12dB,其中单芯最大值应小于

0.15dB

66

3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应在仪器监测条件下进行,单芯连接衰减应小于0.5dB

2. 机械接续损耗

1 采用机械接续时单芯光纤双向平均衰减值应不大于0.1dB,最大损耗应不大于

0.2dB

2 现场制作的机械连接器,衰减值应不大于0.5dB

9.3 光缆余长要求

1. 为了降低线路衰减,延长接入距离,减少大量预留光缆的盘存空间,合理利用人

孔、通道、进线室和电杆的维护空间资源,除光缆成端和接续必要外,光缆布放不预留余

长。

2. 为适应和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光缆线路特性改变,架空光缆应在每根电杆上做U

型预留(20cm

3. 严格执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严格控制成端和接续长度,光缆在光纤配线架、

光缆交接点、分纤盒、接头盒等处成端或接续后剩余的光缆应尽量短,杆上不允许盘留。

10

维护要求

10.1 线路测量

1. FTTH光缆需要进行的主要光学测试项目包括:光缆连通性测试、链路长度测量、

衰减测量和双向光回损(ORL)测量等。

2. 光缆线路的测试应以局端光测量室光纤总配线架为局内光缆和局外光缆的测量分

界点,对光缆线路障碍进行测量判断。

3. 光缆测量点包括:光测量室、光分路器两侧、分纤箱/盒。

10.2 线路诊断功能

1. OLTONU/ONT的光模块选择应支持基于SFF-8472的光模块数字诊断监测接口功

能,并在网管系统上呈现。

2. 除光模块应支持光模块数字诊断功能外,应实现对ODN的故障诊断、故障定位、

故障预警和服务质量分析等,并能准确定位故障位置。现阶段可采用光耦合器并入OTDR

67

进行测试诊断的方式。

10.3 网管系统要求

10.3.1 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1. PON系统网管系统平台设置应符合QB/CU 049-2009《中国联通GPON设备技术规

范》QB/CU 025-2010《中国联通EPON设备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2. PON系统网管具备灵活调整用户带宽的功能,实施QoS策略,为精品业务提供更

高的优先级,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应用的客户需求。

3. PON系统网管要与运营支撑系统OSS对接,从而实现业务自动开通、故障管理、

性能分析等功能。PON系统网管要向资源系统提供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配置的下发接口及

保障信息的同步接口。

4. OLT 的网络管理功能要求

OLT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OLT本身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同时应

支持通过OAM方式实现对ONU的远程管理。

OLT的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SNMP协议,EPONOLT应支持IEEE802.3-2005中规定的

OAM功能;GPONOLT应支持ITU G.984中规定的OMCI功能。

5. OLT设备应支持TACACS+协议,必须支持设备管理员认证、管理员每次执行命令的

记录,必须支持分权分域管理;应支持SYSLOG协议上报各类系统告警和事件信息。

6. ONT的远程管理

EPONSFU应支持OAM管理方式,HGU应支持OAMTR069的管理方式。

GPONSFU应支持OMCI管理方式,HGU应支持OMCITR069的管理方式。

HGU应同时采用TR069管理方式纳入家庭终端远程光缆系统与其他终端共平台管理。

TR069的管理方式具体要求见QB/CU 213-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系统要求》QB/CU 221-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HGU参数模型》

10.3.2 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1. 设备资源: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

2. 协议的支持要求

68

PON设备支持通过SNMPCLI等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PON设备支持TACACS+协议,以便设备远程访问的集中鉴权管理。

3. 设备管理方式要求

远程管理:网络设备支持远程管理。

本地管理:本地用户通过终端登陆设备并进行相应权限内的控制操作。

4. 安全管理要求

PON设备通过日志文件记录设备工作状态、管理操作记录等,支持以下几种日志:

访问日志:用户操作日志,包括登录记录、管理配置操作记录等;

安全日志:包括状态防火墙日志、防DoS日志、NAT日志等外部攻击记录、告警信息

记录等;

系统状态日志:设备必须支持标准的syslog日志记录;日志文件采用TXT文本文件

格式;日志文件本地保存,且掉电不丢失;设备必须支持日志文件上传至指定网管服务器;

支持日志文件本地下载。

5. 配置文件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本地管理用户的上传升级和下载备份;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进行在线升级和下载备份操作。

10.3.3 网管系统设计

1. 网管系统由PON 网元管理系统(EMS、远程操作终端(X-终端)和本地维护终

端(LCT)组成。

1) PON EMS实现对PON 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可以对

ONU内置的IADLAN 交换机/DSLAM 进行统一管理和业务配置。一般以本地网为单位集中

设置。

2) X-终端由EMS 授权,具有部分EMS功能。一般以区县为单位设置。

3) LCT主要用于PON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也可对PON 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2. EMS管理系统一般采用带内方式,通过IP城域网实现与OLT的通信。

3. 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1) 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在网元连接至EMS的传输通道阻断时,EMS应能

69

通过第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

2) EMS支持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拷贝功能。网管系统应配置外围存储器,可以以手

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网管数据备份到外围存储器中,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磁

带,数据库等。

4. 管理系统应向集中维护管理的方向发展,EMS应配置北向接口,以接入接入网集

中网管系统和BOSS系统。北向接口的具体要求见《中国联通接入网网元网管系统北向接

口功能要求(试行)》的相关规定。

规范用词说明:

本技术指导意见中有关执行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二、表示严格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三、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有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70

随笔初中-生活中的诗意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1:0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12949209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pdf

标签:宽带接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