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四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
型。
1.热毒聚结 发病急骤,下肢,躯干,泛发紫癜性丘疹,斑丘疹和坏死性溃
疡,颜色鲜红或紫红,自觉灼热、疼痛。伴发热 、乏力或咯血,便血。舌红苔黄
厚,脉数。
2.湿热阻络 皮疹分布以双下肢为主,在紫癜性丘疹的基础上伴发血疱、溃
疡、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大便溏烂,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阴虚血热 皮疹反复发作,皮肤留下较多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口干
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4.寒湿凝聚 皮疹为紫癜性丘疹、斑丘疹,皮损处颜色大多正常或暗红,
疼痛轻微,口不渴,大便稀。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迟。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典型表现是出血性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其他包括
丘疹、风团、血疱、结节、溃疡、坏死等损害,结节及溃疡多小而表浅。对称分
布,常见踝部,尤以小腿为主。也可发生于全身部位,如臀、背部甚至粘膜及内
脏。肾脏损害可见,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胃肠道受累出现腹痛、呕血、
便血、肠重叠等,也可出现肺、心、肝、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轻者局部有
微痒、刺痛或烧灼痛,重者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可达数月至数年。
2.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少数病例嗜酸细胞增高,严重者可有贫血、血
沉增快,血清学补体及C3降低,肾脏受累有蛋白尿、血尿及管型。
3.组织病理: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扩张,内皮细胞肿胀、
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纤维蛋白样变性,以嗜中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及核尘,并有红细胞外溢。免疫病理见静脉周围纤维蛋白沉积,主要为IgG。有
时也可检出IgM和IgA。
(三)鉴别诊断技巧
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葡萄疫相鉴别,葡萄疫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发病前通常有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粘膜多呈单一瘀斑、瘀点,常伴腹痛或关节痛或肾的症
状。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偶有消化道出血症状。
2.中医疾病要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鉴别,荨麻疹性血
管炎是一种水肿性血管炎,基本皮损为风团,其他皮损包括了红斑、紫癜、结节、
大疱或网状青斑,伴瘙痒、灼热和疼痛。严重者可伴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
肝、脾肿大,也可出现肾、胃肠道、肺部受累表现。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多见于青
年女性。四肢伸侧关节附近散在丘疹,触之坚实,中心可先坏死、愈后遗留萎缩
性瘢痕。也可泛发全身各部位。结核菌素呈强阳性,组织病理见结核病变。
二、治疗技巧
本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疗效佳。
(一)中医治疗技巧
1.热毒聚结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
角片30克(先煎),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玄参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
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紫草20克,白茅根20克,槐花15克,甘草6克。
加减 热毒甚者,可加加大银花用量至30克,石膏30克(先煎),山栀20克
清热解毒。
2.湿热阻络 治则利湿清热,解毒通络,方药选用四妙散加减:黄柏10克,
苍术10克,牛膝1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20克,白芍15克,泽泻15克,生地
20克,金银花10克,丹参10克,白花蛇舌草12克,甘草6克。
加减 继发细菌感染者加蒲公英20克,青皮15克清热解毒。皮疹色红热象明
显者,加紫草10克、茜草10克凉血解毒;下肢肿胀明显者,加车前子15克利水
消肿。
3.阴虚血热 治则养阴清热,方药选用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克,麦冬15
克,五味子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竹叶10克,石斛12克,丹皮12克,茯
苓15克,地骨皮15克,甘草6克。
加减 夜难入寐加合欢皮、夜交藤、辰砂、远志、百合各12克养心安神。
4.寒湿凝聚 治则温经散寒,理湿通络,方药选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
鹿角霜15克,肉桂3克,炮姜3克,白芥子10克,麻黄5克,附片10克,鸡血藤
30克,地龙10克,牛膝15克,甘草6克。
加减 气短乏力者,加党参20克,黄芪20克补中益气。
(二)西医治疗技巧
1. 一般治疗
避免搔抓、磨擦、肥皂热水烫洗及饮酒、喝浓茶、浓咖啡,忌食辛辣及肥甘厚腻
的食物。注意情绪舒畅。
2.病因治疗
(1)积极寻找病因,对可疑的致敏药物和化学物质立即撤除或停止接触该类物
质。尽早治疗感染灶,治疗同时存在的慢性疾病可改善皮肤损害。
(2)休息,多饮水促进排泄,补充多种维生素。
3.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每天30~40mg,分3次口服,待病情控制后,
递减剂量至最小维持量。
(2)抗组胺药 如氧苯吡胺2mg,每天3次口服。
(3)氨苯砜 每天100mg,分2次口服。
(4)消炎痛 25mg,每天3次口服。
(5)免疫抑制剂 有严重肾损害者可用环磷酰胺(每公斤体重每天2~3mg)
服用数周或数月。
(6)抗生素可缓解本病症状,多采用头孢菌素类或红霉素、青霉素类等。
三、病情分析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由细菌、病毒、异性蛋白或某些药物、化学品引起的变
态反应,除暴发型及严重内脏损害外,一般预后好,可于数周内恢复。也有反复
发作使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
部分患者皮损痊愈后皆有色素沉着或浅表萎缩性瘢痕。变应性血管炎早期症
状较轻的患者,虽然可以单用中医中药治疗,但起效慢,如能配合西药治疗,可
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而对重症患者,发病急、病情重,除皮肤损害外,尚有
肺、脾、肾等内脏损害,必须在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采用西药抗生素
和类固醇激素治疗,以便尽快控制症状,稳定病情,待病情缓解后渐停西药,继
续使用中药巩固疗效,以善其后。对本病的治疗,既要注重中医辨证用药,又要
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始终。在早期、进行期多为血热瘀滞,
热毒壅盛,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而在后期多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
或寒湿凝滞,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或温阳益气散瘀。各证型的治疗均配以活血化瘀
药物是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四、医嘱示范(以体重60千克为例)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血常规
二级护理 尿常规
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粪常规
中药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组
织病理检查(必要时)
羟氨苄青霉素 250毫克 口服 4次/日(必要时)
或中药治以利湿清热,解毒通络,方用四妙散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强的松10毫克 口服 3次/日(必要时)
雷公藤多甙片 2片 口服 3次/日
或火把花根片5片 口服 3次/日
或昆明山海棠片100毫克 口服 3次/日
氨苯砜 50毫克 口服 2次/日
羟氯喹200毫克 口服 2次/日
复方丹参片4片 口服 3次/日
维生素C 0.2 口服 3次/日
消炎痛 25毫克 口服3 次/日
或布洛芬 200毫克 口服 3次/日
21金维他1片 口服 3次/日
丹参注射液,注射膈俞、肺俞等穴10毫升 隔天1次
神灯照射溃疡创面 1次/日 20分钟/次
三黄洗剂 外搽 2次/日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21:0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62076209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诊断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诊断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