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倾听语文课堂中拔节的声音
作者:刘志春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3年第08期
常听老师们听完课后,不停赞美某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在羡慕作课老师高超的教学
艺术时,总喜欢揣摩那是怎样的课堂。也曾听过有的老师的课,从上课到下课问题一出,小手
如林,被叫同学,侃侃而谈,学生和老师配合默契,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这也许也是所谓的
“行云流水”吧。但细细琢磨,这样的课,它的意义何在?老师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把已知表达
出来,老师只是做了“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已,课堂上看不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感受不到学生
的生长,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看了刘红老师在栖霞的课堂实录,尤其是聆听了她在我校
的课堂教学,感到欣喜异常,我真的觉得在她的课堂上听到了拔节的声音。
声音一:“我觉得刘老师的拐杖既是他身体的支点,也是他生命的支点,更是学生放飞理
想风筝的支点。”
刘红老师在我校上课,一开始学生不举手,显得拘谨压抑,但这是常态。正如刘老师自己
分析的那样,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课堂上大多羞于开口。但她不急不
躁,循循诱导,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细细品味,硬是靠着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
热情,使学生从沉闷走向活跃,从漠然走向激动。上面的声音是学生谈收获时的感言,且不去
讨论学生语言的文学性和哲理性,单是学生现场产生的那种语言实践与创造的冲动,再对照课
堂一开始的情形,你还感觉不到拔节的声音吗?
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的,
是应该细心地去体会、沉吟,并从中感受到语言趣味的。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一再地强调语言
的灵性、趣味、魅力,正是要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把生机勃
勃的语言讲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让学生望而生畏,这就根本失去其本性了。刘红老师是怎
么调动学生去品味语言的呢?
她的方法很多,从实录中可以去发现,仅举朗读为例:老师一开始的建议是表层的:“怎
么才能读好呢,提两点建议:第一,放风筝是快乐的,所以这两段文字的朗读语气总体上应该
是高兴的、欢快的;第二,朗读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轻重缓急,觉得哪儿应该强调就读得
重一点儿,哪儿需要让人回味就可以读得轻、慢一点儿,把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接下来要
求学生想象画面去读。后来又告诉学生“读书要仔细,要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这才能真正走
进人物的内心”。当学生有了表现的冲动时,她让学生“坐着读、站着读、比划着读,随便你
们,让我们读出一位活生生的刘老师来”。在对“腾”和“泛”这两个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达意思的
词的感悟时,刘老师去除了理性的分析,借助自己的手势与表情还是用朗读让学生着眼于对语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16:1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44650208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倾听语文课堂中拔节的声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倾听语文课堂中拔节的声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