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店创业经历
以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的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为标
志,拉开了了全球大学生参加创业序幕。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我开
店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我开店创业经历篇一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
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
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
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
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
们有了用武之地。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
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
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
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
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
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
些顾客满意。“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
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
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
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
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
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
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
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
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
批发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
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
们磨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
果大葱烂了一屋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
蔬菜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
采购需求。直到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
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
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
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
蔬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
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
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
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
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
“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
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
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
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
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
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
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
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
他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
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
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
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
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
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
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
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
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
榆树农村赶来看望上学的儿子,临走,小孔潇洒地买了两张飞机票,
让从未坐过飞机的二老着实过了把“飞天瘾”。
2004年9月刚来中原工学院报到时,孔德永和许多家境贫寒的大
一新生一样,缴完学费住宿费什么的,兜里就剩下了七八百元钱。这
些钱,父母告诉他,至少要坚持三四个月以上。
孔德永不愿坐等父母的供给。他知道年事已高的父母面对土地讨
生活不易;另一方面,学市场营销的他早在高中就立下一个“雄心”:
上了大学,要找机会创业,干一番事情。
贫困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启动资金。为此,孔德永决定从挣
“第一分钱”开始,聚沙成塔。
他的第一份收入来自入校第二个月卖的30双手套,挣了50元钱。
那天,他兴奋地给远方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双亲:“今天的生活
费没用你们的钱,是我自己挣的!”
牛刀初试后,孔德永又当过导游、卖过月饼、卖过被子……学业之
余每一次商机的成功捕捉,都让他为自己以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与资
本,也一点点增强着信心。
从大二起,孔德永已没再让家里寄过钱。相反,那一年,他还向
家里寄去了5000元钱。
时机逐渐成熟,大三即将到来的那个暑假,孔德永怀揣攒下来的
将近2万元钱,和同乡也是同学的贾红亮一起,准备实施他们筹划已
久的创业梦——在学校门口,开家学生饭店。
之前,孔德永专程找过他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团支部书记王媛
媛老师,诉说他想创业的梦想,以及担心因此造成学业和创业之间冲
突的苦恼。王老师告诉他:“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间可以
像水一样挤出来;而且,学经管的学生正应该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让学
业与创业互相促进。”王老师的一番话坚定了小孔的信心。
提前半个月到校,钱包不那么充实的孔德永和贾红亮几经考察,
算是省下了一笔开销。
赶在2006年9月1日,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孔德永的东北菜馆开
张了。此时,他们才发现,他们还是将困难想得太少了。
开张第三天中午,饭店总共只来了两桌客人,收入62元钱。前半
个月,饭店的日营业额极少超过500元,而要顾住本,一天的营业额
至少得800元以上。
同时,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的经营成本,就连买斤大蒜,都要贵出两三毛钱。
艰难时,孔德永和同伴也曾想过放弃。可创业的激情和不肯服输
的念头,总在最后时刻战胜了犹豫与气馁。他们暗访附近的饭馆,让
自己的菜品更物美价廉;他们在校园网和校园内做广告,以尽快增加饭
店知名度;他们挖空心思促销,以招徕更多回头客……小孔感叹:“在
课堂上学的那套,这回全用上了!”
开张20天后,饭店生意开始转好。第二个月,开始有盈余。越来
越多的学生顾客开始知道并认可了这家学生开的饭店。半年后,小孔
的饭店从地下搬到了地上。
现在,小孔豪气地告诉记者,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用过14
个服务员,门外摆30多张桌子;而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6万元。
今年暑假,孔德永在东北菜馆的附近又开了一家400平方米的新
店——川王府火锅。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孔德永的“生意”越做越顺,但他始终没忘
记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从大一到大三,他年年是奖学金获得者,且
成绩良好。孔德永说,创业的艰辛与乐趣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与精
力,他能在天不亮赶到市场进菜,而不耽误八点半回来上课;能在晚上
饭店关门后去自习室伏案苦读到凌晨,而第二天照常起床……就像一个
心里揣着理想的人,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与精气神。
大四了,孔德永和别人一样,开始为工作奔波,饭店更多地交由
东北来的亲戚照管。而在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后,他的梦想是在服务
业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店”,这个店的名字,要让大家都能耳熟能详。
我开店创业经历篇三
虽然任泉的名字放在最后,但作为“最具投资头脑的明星”,他
显然是Star VC真正的操盘手。采访过程中,每每提到投资,任泉的眼
中就会闪出一道亮光,甚至捶胸顿足地告诉记者“人生最大的遗憾就
是当初没有投陈欧”,足见他对投资的兴致之高。
事实上,从投资第一家餐饮店“蜀地辣子鱼”以来,任泉已经
“兼职”做了15年投资人。
1997年大学毕业后,任泉独立创业成立蜀地辣子鱼餐厅。“当初
想赚钱,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任泉坦言,“不过,我从那时就是从
自己的消费角度出发,把自己当做一个顾客来定位和经营我的餐厅。”
任泉介绍说,他的第一家餐厅就开在学校旁边,在一个很安静的
小洋楼里,环境虽然不算高档,但很有风情。“当时菜单都是我自己
定的,我的出发点就是,我能消费得起多少钱的菜。因为自己当时刚
大学毕业,也不是明星。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就问厨师说土豆多少
钱一斤,那时候好像是8毛钱一斤,半个土豆就可以炒一盘土豆丝,
算上辣椒和油成本也就1元,要价6元也不算贵。这么一算,一盘土
豆丝就能赚不少钱。”
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定菜单,任泉觉得恰恰是“以人为本”。
“所以当时几个大学生花80元到100元就能吃到我那家店的特色菜
了,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25元左右的消费还是可以接受的,那时候
买盒饭也差不多要十六七块钱。”
“我的餐厅第一个月就赚钱了,第三个月开始排队了,排了十五
年。”任泉略显得意地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体会到了当老板的
责任和压力。
“投资餐厅给我的不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你去办营业执照要去
找关系,去看房子要了解房产信息,还要了解市场信息、物流信息等
等,很多东西你必须去掌握和学习,一路走来,碰到不同的人都会得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10:1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23100208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开店创业经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开店创业经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