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创业经验

更新时间:2023-11-07 06:06:52 阅读: 评论:0

不及格的代价-童年回忆

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创业经验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写给朋友的句子)

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826日,在北京国际广电设备展会上,一款世界最快的24/秒的存储加速器亮

相。这一技术突破了视频节目后期制作瓶颈,视频编辑速度比以往提高20倍。

这一技术是由中关村海归博士张骥领衔开发的。他创办的亿科三友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是“中关村优秀留学人员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首批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获得者,2006

又作为中关村第一名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此前1997年他在美国硅谷首

次创业成立的-公司,到上世纪末被并购时实际价值达到两亿美元。

因为常在美国加州的太阳底下打网球,而且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刚下飞机不久的

张骥显得黝黑。网球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在球场上,他说自己不愿做个看球叫好的观众,

而喜欢上场成为运动员。

从当初放弃美国大学教授到两次成功创业的非凡经历,在创业场上,张骥说他只想

成为“运动员”而不想把自己当做“观众”

学途的宠儿不甘平静

张骥称自己一向幸运,比如顺利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电子工程系,198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6年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和理工

学院电机系教授。

留学美国,仿佛把他空降到外星球,开始的生活让他很难适应,但也是在这艰难的

适应期间培养出他独立的适应性。

从给几百名学生授课到组织科研项目、进行科研经费的收支管理……教授生涯让他

在管理、财务、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收益。这些在他看来也是日后创业成功的“法宝”

张骥最后看准了视频尖端技术的缺口,他决定走出校园。

尽管有创业的想法,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他选择去一家技术领

先的小公司——美国公司,负责视频编码设备研发,经历了公司的整个创业过程,19968

月,公司被成功并购,张骥随后开始自己真正的第一次创业。

首次创业赚满1亿多美元

的研发经历和近半年的技术和市场专研,张骥敏锐地感觉到研发数字视频存储设备

有巨大的市场前景。1997年,他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公司。准确的市场定位、领先的技术研

发团队很快就吸引到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第一次创业非常幸运,当时一共申请18项专利,15项获得通过;我们用技术上

的绝对优势来感化投资商,后来成功并购确实也证明公司和风险投资商的独到眼光。张骥说。

1999年,美国思科公司看中-在视频电缆多路传输领域的技术能力,以价值128

亿美元的普通股完成并购,“后来实际值两亿多美元。”张骥说。

(只要价钱好,什么都可以卖)。对于思科的并购,张骥把它比作卖掉一个

价值连城的宝贝。“当时要是坚守这个技术领地,今天应该会更值钱。那个市场比我们当初预

料的大10倍!”但张骥对此并不在意,“人总要向前看的。

-被思科收购后,张骥出任思科的首席技术官。进思科的第一天,张骥就对上司说:

“我不会在思科长久待下去的。

张骥认为自己喜欢做感兴趣的产品,而在大公司没有这个环境。两年后,张骥离开

思科。

80%的因素是人,剩下的才是机遇

早在2001年前后,张骥就发现计算机虽有足够快的计算速度和存储空间,而数据读

取的速度却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我们想做的产品就是要突破数据通道存储速度瓶颈。”张骥说。

2002年,他和另外两位资深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创立“亿科三友”,专门从事数字媒

体领域的前沿科技产品研发。同年3月,纳斯达克股市非常低迷的时候,他们竟然令业界惊

讶地引导公司成功融资1400万美元。

张骥分析此次融资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三位创始人在美国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

而且视频存储技术是绝对紧迫的技术缺口;二是他们的姿态摆得非常低,准备了多套引资方

案;融资的另一个亮点是开发中国市场,“中国的市场开始被看好,中国的市场和人才环境都

在改善。风险资金也在寻找进入中国创造利润的渠道。 []

虽然抢先抓住了机遇,但在张骥看来,一个企业的成功,80%的因素是人,剩下的

才是机遇。“对于员工,要让他对公司产生热情和归属感,还让他影响周围的同事,产生一种

团队效应。

北京中关村海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周树鑫总经理对张骥的最大评价是聪明。但张骥

觉得,成功光靠聪明还不够,还要严谨踏实。“聪明的人大有人在,而成功看你是不是一直看

准和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公司内部,张骥最强调的一点就是,做事一定要严谨仔细,做人一

定要以诚相待,“有一次公司无意中发现了一名员工简历作假,从发现到开除那名员工只花了

两个小时”

比学者多份商人的睿智和灵活

10年前我肯定没想到我现在会在开公司,而且还做得不错。”张骥说自己发现新

的机会来临时,便马上在这风云变幻的科技浪潮中抓住了一根“定海神针”

理工科出身的张骥经常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坐地铁穿越大半个北京上班、下班。

随意、怎么方便就怎么做,这是他的风格。

在亿科三友,员工之间没有大公司的等级之分,“张总也是普通员工,我们电子邮件

里都直称他‘骥’,大家就像和普通朋友一样和睦相处”

在宋翠萍经理眼里,张骥做事大气,不会计较太多而瞻前顾后,“挫折对他来说可能

都是小问题,就比如小病痛对于一个强者一样没有打击力。他的成功并不是出自偶然和幸运”

高级工程师毛睿从公司初创就加入进来了,亿科最吸引他的是他所从事的技术。毛

睿感觉张骥更像一个“老师”“他是一个咬住目标就不放手的人,一直在调配最精干的人员

专注于这个产品。他很注重应用,面对千头万绪的技术难题,他会给我们很轻松明快地表达

出来,比学者多份商人的睿智和灵活。

同位素分馏-万水千山总是情歌词

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创业经验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6:0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8411208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创业经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骥:美国大学教授两次成功创业 创业经验.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美国创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