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创业故事
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学
⽣作为⼀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群体,也不⽢落后。今天店铺为⼤家整理了关于美国⼤学⽣创业故事的相关⽂
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美国⼤学⽣创业故事1:美国⼤学⽣的出租⾃⾏车创业故事
⽐尔是美国费吉尼亚州的⼀位在校⼤学⽣,他的家庭⾮常富有,⽗亲有两家公司,母亲是律师。但
当他离开家上⼤学时,却拒绝了⽗亲的资助。
临⾛时他信⼼满满地对⽗亲说:“我只需要带点车费就⾏,上学的费⽤⾃⼰想办法解决。”
⽗母⼀脸吃惊,但是看到⽐尔那么⾃信,只好答应了。
刚到⼤学,⽐尔就跑到⼀家餐厅,他请求店主,说⾃⼰愿意为餐厅送外卖。因为⼤学⾥⾯是不允许
开商店的,很多餐厅都开在学校外⾯,竞争压⼒很⼤,所以店主很快就答应了,并且答应他每销售⼀份外
卖,能获得1美元提成。
⽐尔为了提⾼销售量,获取更多的提成,⽤⾃⼰车费仅剩的20美元给餐厅印刷⼴告,然后把全校每
个寝室都跑了个遍,发⼴告做宣传。
当天就有⼈陆续打电话过来订外卖,这是⽐尔意料之中的:学校寝室距离外⾯很远,肯定会有学⽣
不愿意多⾛路,宁愿多花⾼⼀点价钱。
以后的⼀个⽉⾥,外卖销售量迅速增长,⽐尔从⼀天拿30美元的提成增长到了每天200美元!
令⼈意想不到是,当这份⼯作做得如⽕如荼时,⽐尔居然辞职不⼲了。他拿着挣来的五千多美元,
到即将毕业的学长那⾥收购⼆⼿⾃⾏车。在学校,有些同学为了⽅便买了⾃⾏车代替步⾏,快毕业时,⾃⾏
车不⽅便带回家,只能当做垃圾卖掉。
⽐尔意识到了这⼀点,便⽴即做出了⾏动,到学长们那⾥进⾏宣传,称愿意⾼价回收⼆⼿⾃⾏车。
⼤家⼀看有⼈愿意⾼价回收旧⾃⾏车,都很愿意把⾃⼰骑旧的⾃⾏车卖出去。这样⼀来,⽐尔很快就收购了
⼏⼗辆⾃⾏车。
接下来,他边发⼴告边把收购来的⾃⾏车进⾏修理、刷洗,之后⼜成⽴了⼀个⾃⾏车出租“公司”。
这次,⽐尔⼜抓住了新⽣们的⼼理。因为很多新⽣,想买⾃⾏车,但平常上课没时间出⾏,只有周
末才骑车出去玩,买新的到毕业时⾃⾏车只能当垃圾卖出去,很浪费,所以⽐较犹豫。这下听说有⼈出租⾃
⾏车,⾃然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于是,⽐尔以10美元⼀天的价格出租⾃⾏车,平常每天能租出去⼆⼗多辆,周末时⾃⾏车被⼀租⽽
空。看到⾃⼰的“⽣意”⼗分⽕爆,赚到钱后,⽐尔继续收购⾃⾏车,增加出租量。
⼀年以后,⽐尔正式成⽴了出租公司,他花钱请了⼀些⼈员,把出租⾃⾏车的范围扩展到周围好⼏
个⼤学,还开了⼏家⾃⾏车店⾯,出售新⾃⾏车。
毕业时,他的出租公司和⾃⾏车专卖店加起来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亲⼀家公司的销售额!
有⼈问到⽐尔创业的感受时,⽐尔答道:“我就是⼀个普通的⼤学⽣,能⾛到今天,只不过是⽐别⼈
多了⼀点敢想敢做的勇⽓⽽已。”
因为敢想,所以梦想⼀直都在眼前;因为敢做,所以成功并不遥远。
李开复说:“⼈⽣在世时间⾮常短暂,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
有悔恨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冒⼀些风险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可能会⽐较艰难,但如果我不
这样做,那蹉跎⼗年⼆⼗年后可能会后悔终⽣。”
美国⼤学⽣创业故事2:听美国⼤学⽣讲创业的故事
华尔街引发的⾦融危机正深刻影响着整个美国社会,也让毕业⽣的就业蒙上了阴影。
在美国待了六年,马上要从芝加哥⼤学⾦融专业毕业的⼩林决定不找⼯作了。去年年末,他与⾃⼰
的⼤学好朋友——⼀个美国⼈⼀起注册了⼀家培训机构,打算⽩⼿起家⾃⼰创业。
⽇前,来⾃美国⿇省理⼯学院的讲师Tony Eng和他的学⽣团队来到浙江⼤学管理学院交流时,说起
也许,在经济不景⽓的形势下,创业成了解决⼤学⽣就业的⼀剂“良⽅”。
美国⼤学⽣找⼯作也很难
提起美国⼤学⽣的就业情况,Tony很⽆奈地做了⼀个倒⼤拇指的⼿势。“找⼯作实在太难了。”Tony
说,据密歇根州⽴⼤学⾼校就业问题研究所测算,⽬前适合美国应届⼤学毕业⽣的“⼊门级”⼯作岗位⽐去年
减少8%。
不过,在Tony看来,这也不完全是⼀件坏事。Tony在⿇省理⼯学院的EECS(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即电⼦机械和计算机科学)学院任职。除了教授专业课程外,他还是EECS学院创业
课程的负责⽼师,指导和帮助⼤学⽣们创业。
“⾦融危机或许点燃了更多学⽣的创业梦!”乐观的Tony这样评价眼前的危机。
去年来,不断有学⽣跑来问Tony——“这个想法适合开公司吗?”“⾄少有⼀半的学⽣还没有毕业就曾
开办过⾃⼰的公司。”同样毕业于⿇省理⼯学院的Tony在读书期间也创办了⾃⼰的公司“RallyPoint”,申请了
政府的⼩额贷款资助,专门研发智能⼿套。
其实,⿇省理⼯学院的创业氛围⼀直⼗分浓郁。据悉,⾃1990年以来,每年该学院的毕业⽣和教师
平均创办150家新公司。每年,该校师⽣创办的这些公司⾄少雇⽤上百万⼈,销售额达⼏千亿美元。
46%优秀⾼新技术公司诞⽣于创业⼤赛
有⼀年冬天,⿇省理⼯学院的师⽣们⼀觉醒来,发现⼀辆雪佛兰车“爬”上了学校查尔斯河边教学楼
的⼤圆顶上。
原来是⼀个学⽣突发奇想,想出⽤直升机把汽车吊到屋顶,给全校师⽣⼀个圣诞惊喜。Tony说,各
种奇思妙想的创意和创新,在⿇省理⼯学院随处可见。“学校⾮常⿎励学⽣们实现⾃⼰的想法,甚⾄还会出租
直升飞机提供担保。”创业⼤赛是⼤学⽣们实现梦想的良好契机。Tony说,他们学校每年都有⼏家新企业从
创业⼤赛中诞⽣,并有相当数量的项⽬被附近的⾼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买⾛;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来的
企业,有的短短⼏年就成长为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的⼤公司。据统计,每年美国表现最优秀的100家⾼新
技术公司有46%出于⿇省理⼯学院的创业计划⼤赛。在⿇省,⼤部分教授都在给公司担任顾问,每周⾄少有
⼀天的时间呆在公司。“学校的理念是确保教学和研究处于最前沿阵地,确保师⽣不仅仅在课堂和实验室的学
习,⽽且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把学到的东西很快地转移运⽤到企业中去。”Tony说。
⼤学⽣创业,⼿续简便政府⽀持
刚到杭州时,Tony和⼏个美国学⽣⼀起去游西湖。午后阳光明媚,湖⽔波光粼粼,⼏艘⼩船飘荡在
湖⾯上,Tony忍不住起了骑⾃⾏车环湖游的念头。他们兴致勃勃地跑到⼀个⾃⾏车出租点,咨询租借事宜。
⼀位⼯作⼈员让Tony转过路⼝到另⼀个站点办理租借。Tony⾛了⼗五分钟,好不容易找到了地⽅,对⽅却告
知,要先办会员卡。⽆奈之下,Tony⼜去找会员卡办理点。花了⼤概半个⼩时,Tony找到办理点,郁闷地得
知——卡已经卖完了!
“我想,这也许能说明⼤学⽣在中国创业和在美国创业的最⼤不同吧。”Tony说。2001年,还在念书
的Tony曾在上海⼀家公司实习了两个⽉。这两个⽉,关于在中国创业他听到最多的词汇是“关系”和“⾯⼦”。
“我感觉在中国很多东西还很不明确。如果不是本地⼈,也许创业会更难。”⽽在美国,⼤学⽣创业有着极其
便利的条件,⼿续简便,资⾦来源顺畅,学校⽀持,还会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悉⼼指导。
美国⼤学⽣创业故事3:美国⼤学⽣⽤垃圾敲开财富之门
在汤姆·萨奇眼中,⼈们随⼿扔掉的果汁包装袋可不是垃圾,他看到的是⼀个铅笔袋;⽽⼀张被丢弃的
唱⽚可以变⾝为挂钟;糖果纸呢?当然是漂亮的风筝啦。
萨奇,28岁,美国新泽西州地球循环公司总裁。对这位商业奇才⽽⾔,正是这些奇思妙想助他敲开
了财富之门。
地球循环公司不像其他垃圾回收公司那样把垃圾打碎、分解或制成浆,再做成其他东西,⽽是收集
各种废弃包装,想办法让它们“重⽣”。例如,优酪乳瓶可以改造成花盆;零⾷包装袋可以做成浴帘。公司85名
员⼯制作的商品多达200种,⽬前通过Petco(美国⼤型宠物连锁店)、沃尔玛等零售企业销售。
萨奇的公司如今市值达740万美元,并已进军墨西哥、加拿⼤、英国和巴西,和2002年草创时的情况相⽐,
不可同⽇⽽语。
由于没钱做产品包装,萨奇和拜尔只好上街,在资源回收箱⾥搜集空瓶,还差点⼉被抓进警察局(他
们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不过,他们倒有⼀个意外收获:发现⼤多数废弃空瓶的尺⼨其实⼤同⼩异,盖⼦
也⼤致通⽤。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利⽤⽣产线来快速装填产品。⽬标⾮常明确:化垃圾为产品!萨奇觉得他可
以从普林斯顿⼤学退学了。
地球循环公司⾸推的产品是肥料。他们利⽤⼤型餐厅的剩饭剩菜养殖蚯蚓,将蚯蚓的排泄物装在回
收瓶⾥贩卖。结果这种廉价⼜环保的绿⾊肥料,迅速在市场上赢得⼝碑。
2004年,家居建材连锁超市家得宝开始把这种肥料放在旗下的加拿⼤商店⾥销售,形势⼀⽚⼤好,
就连园艺产品巨头施可得,都开始注意地球循环公司这个新兴的竞争对⼿。
2007年,施可得将萨奇的⼩公司告上法庭,声称地球循环公司的黄、绿两⾊包装图案,与施可得的
品牌包装图案过于相似,误导了消费者。
地球循环公司⽴即更换了包装,萨奇却形容这次诉讼是“前所未有的好事”,因为媒体⼤肆报道“⼩虾
⽶对抗⼤鲸鱼”,让地球循环公司有以⼩搏⼤的宣传效应,业绩⼀夜间飙升了⼀倍以上。地球循环公司⾃此迅
速成长,并增加了新的⽣产线。
发动庞⼤的“资源回收队”收取原料
地球循环公司的另⼀件明星产品,是⽤果汁包装袋制成的铅笔袋。最初,该公司共同创办⼈罗宾·塔
特听说,加拿⼤某处存放了2000万个回收的卡普⾥阳光果汁袋,被压成⼀堆堆⼜黏⼜臭的垃圾块等待处理。
他赶到那⼉,说服加拿⼤官员把这堆可怕的垃圾交给他。“他们认为我脑⼦坏掉了!”罗宾说。
随后,他找到了卡普⾥阳光所属的卡夫公司,向⼏位负责⼈说明来意。对⽅欣然认同了这个资源再
⽣的好主意。
如今,地球循环公司的仓库,每周都会接收200万个来⾃“资源回收队”的包装袋。回收队成员来⾃学
校与⾮营利组织,并由⼏家袋装⾷品公司赞助。回收⼈员每交出⼀件回收物品,可以得到两美分的报酬。
新泽西州罗宾斯维尔市沙隆⼩学的⽼师艾伦·玛丽萨,动员学⽣组织了⼀⽀回收队。仅仅⼀年时间,
孩⼦们就收集了2万个果汁包装袋。“表⾯上看来,他们花了好⼤⼒⽓才赚到400美元,”玛丽萨说,“不过,这
些活动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垃圾回收的重要性。我们还给每个孩⼦买了⼀个⽤果汁袋做成的铅笔袋。”
“⾃然界没有垃圾”
赞助企业也从中获益。只要由他们的产品包装改制的商品成功售出,他们就可以得到销售额的百分
之五⾄百分之七,但同时也得捐出部分收⼊给慈善团体,企业形象因此⼤⼤提升。卡夫公司的杰夫·沙赫利
说:“由于我们公司的努⼒,⼤约500吨垃圾(相当于1亿多个包装袋)摆脱了进⼊垃圾场的命运,我们捐款超过
25万美元。”
来到地球循环公司的办公室,⼀切物品都经历着⾃⼰的“第⼆春”(或许是“第三春”、“第四春”了)。这些
家具打哪⼉来?萨奇说:“垃圾车。”他⽼爱强调,⾃然界没有垃圾。
地球循环公司进⾏垃圾回收再制作,必须与许多⼤公司合作,但这些⼤公司往往被传统环保分⼦视
为“⽣态⼤敌”,萨奇承认他⼀直受到批判。
“但百分之⼋⼗的美国⼈都在⼤卖场购物,”萨奇说,“因为⽐较划算,这点是不会改变的,问题出在
那些有机、绿⾊产品总是⽐较贵。⽽我们公司的所有产品都由免费的垃圾制成,⼈们有权利不必花⼤钱,也
能保护地球。”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5:5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7989208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