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
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分组进行讨论。
⑶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
再分角色表演。
⑷学生练读,表演。
⑸汇报,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
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
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
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揭示课题
(1)指名读字。
(2)读词语。
(3)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1)、学生自主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
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
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
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
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
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
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
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
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
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
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
(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
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
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
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2: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
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
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
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
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课件3:带
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4:去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
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
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
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
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
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
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
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
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
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
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
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
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
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
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
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
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课件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
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
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
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
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
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
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
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
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
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
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
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
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
中读出来。(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
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
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
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
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
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
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
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
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
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
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
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
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
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
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
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
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
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再次出示课件5)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
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
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
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
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
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
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
《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
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
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
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
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
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
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
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
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
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
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
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
他们。
板书:
赠汪伦
李白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
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
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
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
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
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
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5:5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755983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