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

更新时间:2023-11-07 05:48:40 阅读: 评论:0

一段文字-假期表现

自贡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我家的书架)

1 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

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

知识,蕴含了要从小就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识字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人物角色较

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

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

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课文是连环画的形式,设计教学时,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仔细看图,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和表达能力。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难点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师:1. 生字词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

蛙).

2.有关蝌蚪和青蛙的科普片段。

学生: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和青蛙。

2.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展示)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难点

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眼睛,绿衣裳,四条腿,宽嘴巴,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

知道它是谁吗?

2.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寻

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

的妈妈哪儿去了?……)

3.初读课文解疑。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纠正错误读音。

5.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6.看课件:动画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

—最后看见青蛙妈妈.

三、抓住重点段落,品读感悟

1.看图: 课文写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3.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自己的妈

妈。可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你们能帮帮我吗?

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噢,我看见鲤鱼阿姨了,我去问问她。(指导读第2

然段)

小蝌蚪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的?(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急切)

看谁读得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同学们扮小蝌蚪读一下。

5.遇到鲤鱼的部分,指导朗读的语气。

(1)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这部分要用急切的语气读。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

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向

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阿姨能发现自己.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找妈妈→ 鲤鱼

()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表演.

2.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3.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难点

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小蝌蚪找妈

妈》。

二、复习旧知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遇到乌龟时,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指名说)课文中为

什么要用“追上去”?(表示小蝌蚪高兴、急切的心情)

(1)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4)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提醒学生: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是青

蛙的特点.理解动词:蹲、披、露、鼓.

2.指名分段读第46自然段。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心情怎样?用感叹号说几句能表达小蝌蚪此时的心情的句

子。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啊!)

四、认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师:老师还不够明白,小蝌蚪的妈妈怎么是青蛙呢?(学生回答)

找出写青蛙的生长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3.教育学生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先让学生自己谈,然后老师总结。

五、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然后学生自主评价。

六、生字书写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2.出示生字: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顶、跳、肚、孩、哪、眼、睛;两是独体字。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青蛙,捉害

虫)

错误!鲤鱼,(迎) 乌龟,(追)) 青蛙,(游))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

趣。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

么大?”孩子们被问着了,我就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还有些欠缺。其次,对

于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我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完全没有顾忌孩子的想法,只

是草草地收场了。再次,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开自己,导致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没

充分调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比较闷。总而言之,我还需要多讲课,多让其他教师听课、评

课,打磨自己,平时多读书学习,在磨炼中成长!

识字4 中国美食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1种中国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

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拓宽眼界,让学生

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学生接触这一课时,应该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吃美味的食

物。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只需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同时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类美食的精美图片,

起学生的胃口,再顺势引导他们识字、读词;图文对照,总结汉字规律,从而认识更多的汉

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从中认识生字。

4.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汉字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认识中国美食,能说出美食的名称,能说出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

难点

1.能从汉字中发现规律。

2.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厨师帽。

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难点

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三、视频导入

1.课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欣赏.

2.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同学们,看着这些美味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

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美食》,认识美食。(板书课题:中国美食)

四、随图识字

1.出示“凉拌菠菜"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道菜吗?你们吃过这道菜吗?

(2)呈现生字“菠",指引学生认识。

3)齐读“菠",发现其中的规律:草字头,下面是“波浪”的“波”。

2.出示豆腐、茄子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食材吗?

(2)学习“腐、茄”两个生字。

3)你们知道这两种食材能做什么美食吗?

(4)出示“香煎豆腐”“红烧茄子”图片。

(5)同学们,你们吃过这两道菜吗?

(6)认识“煎”这个生字。

7)你们知道“煎”和“烧"是怎样的两种做菜方式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3.用以上方法依次学习“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这几组美食及其中

的汉字.

4.请“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以下四种美食: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1)请出今天的“小厨师”。

2)由“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他的拿手菜.

3)出示课件:蒸饺图片.

(4)由“小厨师”说说蒸饺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其他学生认识生字“蒸”。

5)由另外3名“小厨师”介绍其他三种美食,并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教师特别

指出“炸”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五、了解中国美食

1.出示课本上的美食名称: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2.齐读上述美食名称.

3.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美食?请说一说。

4.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四大菜系。

5.教师小结。

六、梳理板书

中国美食

错误!

语文天地一

语文天地一

1、变换部首复习生字;词语搭配。

2、仿照例句说句子.

3、读背古诗。

1 变换部首复习生字;

2 正确说词说句,训练表达。

3 有感情地诵读诗文,激发对秋天的热爱.

教师组织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批注、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描一描,写一写。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说

1、观察汉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一句说话

2、指名介绍写这四个字时要注意

些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关键。

4、学生独立书写.

二、组字小魔术.

1、学生弄清题意。

2、示范“拾"的变换部首练习。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

4、指名反馈,交流评议.

三、说秋天,填词语。

1、自由说秋天。

2、自由练习填词。

四、读一读,仿说句子。

1、自由读例句。

2、了解句子表达的形式。

3、独立思考,练习说句。

4、指名发言.

第二课时

一、观看枫叶,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

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句说话(可

以是介绍枫叶的,也可以是赞美(学生自己选择想说的图

枫叶的)。看谁说得好。 片)

4、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5、掌握抄写句子的方法。

2、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见过真

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

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

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

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

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

? 学生读题,自由谈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1、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

了什么。读了诗题,还有什么问

题要问。

2、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有“小杜”之称,多才多艺,工诗

文,能书画,流传下来的诗有二

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

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

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

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引导学生自

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四、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1、出示幻灯片(老师将图片顺序自由读诗文,做标记。

打乱)学生讨论:

(1)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练习说话:让学生总结每一幅画

上的内容。

2)再次讨论:每幅图片的内容

和诗中的哪一句有联系?

2、既然我们已经观看了和这首诗

有关的图片,请四人小组合作,

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

来。 了解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3、从哪句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学习查字典

枫叶?

5、指导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五、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法。

1、认识字典。

2、了解部首查字典的主要环节:

找部首—数笔画--—翻页码—--

找到字。

3、生练习查一查.

七、作业:

练习查字典.

《祖先的摇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提问交谈的方式,增加学生学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

习的兴趣。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

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

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

生字. 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

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

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

.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

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

.

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

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

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

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

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

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

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

写字姿势。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

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

吗?请看录像。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

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

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的学习兴趣。

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

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

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

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

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

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

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

照样子,说一说。

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那( ),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

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

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

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

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

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

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

(3)练读23节。

加深感悟.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

)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

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

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

生活.

你会有哪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

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

.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探索太空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

三、复习导入

1.拿出字卡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再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

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新奇。

2.全班比赛,师生共评。选出朗读得最好的小组.

3.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5.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非常有趣的原因?(

名说)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没有重力,就会经历这样的失重状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超重与

失重。譬如,我们在电梯中,就能经历超重与失重。当电梯启动上升时,由于我们和电

梯一起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超重了。相反,当电梯启动下降时,由于我们和

电梯一起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失重了。)

五、拓展延伸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以“我要向宇航员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

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六、梳理板书

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绑在睡袋里

喝水 带吸管的饮水袋

走路 穿带钩的鞋

洗澡 特殊沐浴室

七、教学感悟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太空生活的趣事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

时,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实现由视频课件向文字的自然过渡。通过不

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

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还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

兴趣.

只组词-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自贡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5:4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732083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贡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贡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