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7 05:42:32 阅读: 评论:0

酒店安全-文化产业园区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pqp)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

10个生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

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

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

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蛙的科学知识或者诗歌、故事。选择自

己最喜欢或者大家感兴趣的内容,练习读给大家听。

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

教师:课文多媒体PPT课件、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读诗,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

2. 一起来读读小诗《小蝌蚪》。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青蛙)

师:为什么他们的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

认识,今天,我们一起随小蝌蚪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

3.想象读课题,读出内容。

1)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哪个字眼体现了课文要写的内容?

2)说“找”:根据学生课前读书的经验,让学生说出小蝌蚪“三次

找”遇上谁?教学生画出“找”的结构图。

【设计意图:学习表达注重抓注关键字眼,去梳理内容。这一个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从课题中去发现课文写什么,并画出结构图(这是要教的)

厘清故事的内容的同时,培育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二、读字用词,说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

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

的。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

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

“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

笔顺。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2.出示词组一:池塘、脑袋、黑灰色、捕食、阿姨、欢迎、乌龟

学习策略:扩词法学习“塘”;换部首法学“脑”;比较法学“乌”;造

句法学“捕”

3.出示词组二:披着碧绿的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学习策略:设计多个活动,读好“碧绿的衣裳;大大的眼睛;雪白的肚

皮;

长长的尾巴”(用图来引导读;用加形容词的办法来扩充读;)然后再引导

学生围绕描述蝌蚪的 “青蛙”妈妈,用上这些词语,再扩展到“披”“鼓”

“露”“甩”的运用。

【设计意图:学词,重要的是在运用中来积累,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

和生活经验,学习才有效果。词组二的学习,先是读好词语本身,然后用

词来描述小蝌蚪的青蛙妈妈,再拓展运用动词。学生会在运用中积累。

4.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停顿。

三、分角色体验读文。

1.读好内容。画出小蝌蚪“三遇”的内容,再结合插图,学生依据插

图说话。

2.体验读第2段。

1 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

鱼阿姨”的话。表演读理解“迎上去”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

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练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评选和表扬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

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

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

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3.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分别学习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追上去”“游过去”

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

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

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

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

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

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图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学生自己真实的感受激发出来,练习朗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

4.进行全文朗读训练,读好角色。

1)男同学读小蝌蚪的话,女同学读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话,老

师读旁白。

2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

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

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

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

自己心中的理解。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

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保持和滋润多彩的童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一字开花”,复习生字词。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

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这些字一般

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如“袋”扩展出“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迎”

扩展出“欢迎、 迎接、迎风、迎面”“塘”扩展出“水塘、池塘、鱼塘、

荷塘”,这些词语都是学生认知经验中的常用词,学生只要读出字音,就能

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建立字形

和字音之间的联系,扩大了词汇量。

2. 自由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和青蛙

妈妈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 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

4. 变换角色自述,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我是

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教师板书鼓、披、露、雪白、碧绿等

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本的语言在理解后,通过朗读,用自己“读”的方

式表达出来,以“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积累

和转换。

5.迁移仿写训练。

1)辽阔的草原上,走来一头大象,__________的耳朵,__________

的鼻子,__________的象牙,__________的身体,________的四条腿,

__________地走来走去。

2)竹林里这只_____的大熊猫,身体_____的,竖着_____的耳朵,脸

上嵌着一对______的眼睛,边上的毛黑黑的,好像_________ _____着一

______的皮袄,它正在__________ ,可爱极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此处主要是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

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能力。再经过整理、

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述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演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老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4.学生配乐表演读(一名学生扮演小蝌蚪,一名学生扮演鲤鱼阿姨,

一名学生扮演乌龟妈妈,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一名学生读旁白)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

故事。

六、读写拓展、延伸总结。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

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

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

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

生拍手读儿歌:

玻璃瓶,小嫩手,妹妹塘边掬蝌蚪。 瓶里蝌蚪游不走,妹妹摇摇

笑开口。

我劝妹妹不要捉,青蛙就是小蝌蚪。 吃蚊子,吃害虫,保护庄稼

得丰收。

妹妹想想点点头,小心放掉小蝌蚪。 小蝌蚪,黑溜溜,自由自在

水中游。

妹妹小手拍红了,跳着唱着塘边走。

设计意图:补充儿歌升华主题。孩子们对小蝌蚪非常了解,也有不

少孩子亲手捉过蝌蚪,结合这一情况和学生喜欢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的习惯,

补充儿歌,既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记了生字,又避免说教,巧妙地

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就是小青蛙,应该保护它。水到渠成地向学

生渗透了保护蝌蚪和青蛙的意识。

七、以文带文,拓展读。

读故事《毛毛虫找妈妈》,想一想毛毛虫的妈妈是谁,毛毛虫在找妈妈

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出来。再跟同学或者爸

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加大课外阅读。

八、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他们游哇游,过了几

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他们( )着( )的衣

裳, )着( )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观看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寻找自

己的妈妈,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告诉小朋友“有志者事竟成”的

道理,也教育孩子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它取材于绘画大师齐

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笔调细致的水墨画和细腻的动作设计,使其在世

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一举获得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

奖和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会

把小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和一般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

妈》比,更具有渗透中国文化因子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碧绿

小蝌蚪————— ————————————青蛙 雪白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附:

小蝌蚪

小蝌蚪,在小河,/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波浪就像五线谱,

/

蝌蚪就像小音符。/小小音符我问你,/为啥光跳不唱歌?/蝌蚪说:

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毛毛虫找妈妈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天气也变暖了,蝴蝶妈妈在树叶上

生下了一个个黑黑圆圆的卵来。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看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就

决心去找自己的妈妈。毛毛虫爬呀爬呀,看见蚕姐姐长得和他很像,便迎

上去叫了起:“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蚕姐姐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蚕姐姐,你们的妈妈有一双翅膀,

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告别了蚕姐姐,又向前爬去。他看见一只小小蜻蜓正张开一对

小翅膀飞来飞去,便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

小蜻蜓亲切地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很漂亮,正在前面花

丛中采蜜呢!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来到花园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便叫起来:“妈妈,妈妈,

我终于找到你了!

蜜蜂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很美

丽!

正在这时,小毛毛虫看见了一只蝴蝶,她有一双五颜六色的翅膀,正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跑上去叫起来:“妈妈,这次我一定找对妈妈了!

蝴蝶说:“好孩子,快到妈妈这里来。毛毛虫兴奋地爬上去,好奇地问:“妈

妈,我怎么长得跟你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

过几天你就会长成我现在的样子了。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吐出了白丝,缠成了一个茧[jiǎn],躺在里面一

睡就是好几天。

又过了几天,小毛毛虫的茧上裂了个缝,从里面爬出来一只蝴蝶。他

和妈妈一起在花园里幸福地生活着。

久久美-jnk信号通路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5:4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6952228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