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7 04:21:18 阅读: 评论:0

关于父母的作文-嘉纳治五郎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十二生肖的传说)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772字)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

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

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

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

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

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

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

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

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

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

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

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

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

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X班的小朋友

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

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

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

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

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

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

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

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

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

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

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

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

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

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

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

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

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

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

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

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

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

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

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

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

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

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

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

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

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

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1386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

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

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

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

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

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

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

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

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

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

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

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

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

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

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

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

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

(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1689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翻滚、双脚跳和手脚爬。

3、体验游戏的快乐并能够大胆的表达对妈妈的爱。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使幼儿在翻滚、双脚跳、手脚爬

等能方面得到发展。

活动难点: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手脚协调的爬过拱形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小

蝌蚪、小青蛙、青蛙妈妈、大鲤鱼、乌龟、螃蟹、贝壳等动物头饰,

垫子、荷叶、拱形门、音乐《加沃特舞曲》。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过《小蝌蚪

找妈妈》的童话剧。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谜语:小黑球,水里游;细细的尾巴,大大的头。(蝌蚪)

师:幼儿园的池塘里多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游一游、扭一扭、

转个圈来想一想我们的妈妈她在哪?

2、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寻找妈妈。(自由游动向大鲤鱼、

乌龟、螃蟹、贝壳等询问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2)妈妈的一封信。

师:这里没有我们妈妈,可是妈妈在走之前托乌龟先生给小蝌蚪

们留了一封信。(亲爱的孩子们:妈妈没有抛弃你们,妈妈在很远的

田里捉害虫,你们还不能来找我,因为你们还不够强大,要变得更强

大就要经过考验,闯关成功就能见到妈妈啦,加油我的孩子们。)

3、小蝌蚪来闯关

1)翻滚吧小蝌蚪。(要求幼儿不能用手和脚协助,通过身体

滚过垫子。通关的小蝌蚪会长出两条后腿。)

2)荷叶蹦蹦跳。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要双脚连续跳荷叶,

闯关成功的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

3)穿越彩虹门。长出四条腿的小蝌蚪手脚爬钻过拱形门,褪

去尾巴变成小青蛙。

4、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1)闯关成功的小青蛙用咒语“啊呜哩嘛啼轰”召唤了妈妈。

青蛙妈妈:“宝贝们真棒,你们是怎么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卵变成青蛙,巩固知识。

2)和妈妈一起捉害虫,体验变成青蛙的乐趣。

5、活动延伸:

1、小青蛙捉害虫,练习撑跳触物,跳的过程中抓住害虫。

2、表演区自由演绎《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本着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和兴趣需要。

以游戏化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作为主线贯穿

于活动之中,引导幼儿帮助小蝌蚪找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

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先是从一颗小小的卵慢慢的活

动起来变成一只小蝌蚪,小蝌蚪滚过垫子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后

腿的小蝌蚪跳过荷叶长出两条前腿;长出后腿和前腿的小蝌蚪手脚爬

过拱形门,褪去尾巴变成一只小青蛙,来到田里找正在捉害虫的妈妈。

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一个一个的关卡,感受由卵变成小青蛙的喜悦,

验小青蛙的成长过程。在支持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幼儿翻滚滚、

双脚跳、手脚爬等能力的发展。

根据《指南》精神,手脚爬应该是本年龄阶段幼儿的活动重点,

因为平时开展活动时,手脚爬练习的相对比较多一些,所以大部分幼

儿掌握的都比较好。反而是翻滚的部分,平时并不是很注重这方面的

练习,导致“翻滚”成了本节活动的难点,大部分幼儿不能掌握翻滚

的技巧。因此,再实施本节活动时应把“滚”作为活动的难点,在平

时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些翻滚的游戏,促进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1037字)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 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 故事《小蝌蚪找妈 妈》

1.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

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

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

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

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

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

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

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

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

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

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

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

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1049字)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 ,在阅读中体验小

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 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活动前让幼

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

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

(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

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

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

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

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

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

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 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

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5

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

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

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773字)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

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

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

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

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1265字)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

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

饰(1个)、大树头饰(1个)、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

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

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轻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

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

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

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

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

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

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

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

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

《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

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

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

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2291字)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

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

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

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

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

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

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

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

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

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

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

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

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

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

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

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

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

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

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

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

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

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

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

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

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

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

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

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

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

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

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

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

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

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

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

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953字)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

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

谁吗?”

.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

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

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

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

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

成了青蛙。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1049字)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重要情节。

2.能用生动及较完整的语言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在故事中感受到人情美。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与重要情节。

2.能用生动及较完整的的语言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青蛙生长过程图片。

配套课件

大班语言课件《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

下载地址

__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

游。(幼儿猜一猜)

谜底:蝌蚪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讲述故事,

2、观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幼儿: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蝌蚪们都把谁当做自

己的妈妈了?

3、引导幼儿分部分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1: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了?你们认为它能不能找到妈

?

观看2:遇到鸭妈妈时小蝌蚪说了什么?鸭妈妈怎样回答了小蝌

?

观看3:遇到鱼妈妈时小蝌蚪是怎么叫她的?鱼妈妈怎样回答?

观看4:遇到乌龟妈妈后小蝌蚪说了什么?乌龟妈妈又是怎样回

答的?

观看5:遇到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什么?鹅妈妈是怎样回答的?

观看6:他们遇到了谁?青蛙妈妈见到小蝌蚪们后,她是怎么说

?它们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朋友们最喜欢哪一段故事?为什么?(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复

述故事内容)

2、出示青蛙生长过程PPT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小结:小蝌蚪过几天会先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又长出两条前腿,

等四条腿长齐了,褪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一只只小青蛙。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849字)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

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故事、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

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图片,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

遇到妈妈时说了些什么?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5、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6活动延伸:引到孩子们把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用绘画的形式做

环画册,供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四、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

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1963字)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

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

?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

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

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

?"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

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

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

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

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

(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

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

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活动反思:

在集体教学中,这是一个语言活动,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

给予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时

候,大胆描述故事内容,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其中,活

动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

形式有点单一,只是通过图片让幼儿来学习,所以部分幼儿兴趣点不

是很高。

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故事内容图片以及绘画材料,请小朋友

先观察图片,然后在纸上绘画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图册,最后装订在

一起。提供好看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自制图书的兴趣。活动

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韦雪小朋友在区域的时候,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

一起制作图书,在绘画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过了一会之后

就不太认真的了,绘画内容简单,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容易分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集体教学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内容

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活动形式,设计新颖的活动环节,增加活动的

趣味性,同时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语言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表达的机

会,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孩子观察能力有了一

定的发展,能够观察到图片中细节方面,在绘画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

很多活动都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也有部分较弱的幼儿需要帮助和指

导,有的技能还需要加强,例如:在涂色以及装饰的时候,有的孩子

会不认真对待,随意涂色装饰,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要多多提醒幼

儿,在细节方面也要做好。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972字)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体验小

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

2、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

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

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

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

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

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

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

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

5、图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

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教育幼儿与人交

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深触我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07 04:2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302078208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