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博新计划将开启评审!附评审标准
2022年1⽉底,全国博⼠后创新⼈才⽀持计划发布了申报通知,今年共有400个名额,⽀持⼒度仍为63万元。
⾃2016年博⼠后创新⼈才⽀持计划⽴项以来,6年期间国家⼀共资助了2000余位优秀博⼠后。据中国博⼠后⽹站2020
年公布的历年博⼠后研究⼈员进站⼈数统计显⽰,2019年,博⼠后进站⼈数达到25514⼈,对于⼀年只有400个名额
的“博新计划”⽽⾔,⼊选⼈数仅占到1.56%,可谓百⾥挑⼀,遴选出的博⼠后均为各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按照全国博⼠后管理办公室公布的时间,申报已于昨⽇正式截⽌,今天起将开始评审⼯作:
2022年1⽉25⽇起,申请⼈⽹上提交申请材料,2⽉28⽇申报截⽌。
3⽉1⽇⾄7⽇,设站单位⽹上审核。3⽉份开展通讯评审;5⽉份组织会议评审。5⽉底前,公布获选结果。
以下是专家评审指标:
2015年,我国博⼠后制度已设⽴30周年,⼈社部及全国博⼠后管委会对完善博⼠后制度开展了调研,结果显⽰,优秀
博⼠来源不⾜是制约博⼠后培养质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于是博新计划应运⽽⽣。
可以说,“博新计划”是对博⼠后⼈才制度的⼀种改⾰。
作为“博新计划”的⾸批获选者之⼀,清华⼤学博⼠后赵诞曾说过,“与普通进站博⼠后相⽐,‘博新计划’在资⾦⽀持⼒度
⽅⾯的优势⾮常⼤。有时候想做⼀个实验,如果科研经费不太充⾜的话,就会畏⼿畏脚;可能同期有国外的研究者花上
⼏万美元抢先做了这个实验,拿到了实验数据,发表了论⽂,⽽我们⽐别⼈晚做⼀两个⽉,成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就会
⼤打折扣。”
两年63万的资助,对于刚进站的博⼠毕业⽣来说,并不是⼀笔⼩数⽬,400⼈,每年2个多亿的⽀持,体现出国家对培
养⾼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才的决⼼。
⽬前,“博新计划”的实施得到积极响应,参与的设站单位和博⼠逐年增多,未来,“博新计划”将为国家更长远的发展储备
更多的优秀⼈才。
以下为通知原⽂:
全国博⼠后管委会办公室
全国博⼠后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做好2022年度博⼠后创新⼈才⽀持计划实施⼯作的通知
博管办〔2022〕8号
各省、⾃治区、直辖市及新疆⽣产建设兵团⼈⼒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共海南省委⼈才发展局,国务院有关部委、
直属机构⼈事部门,中央政治⼯作部⼲部局,各博⼠后设站单位: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从事博⼠后研究⼯作,加速培养造就⼀批进⼊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才,根据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后创新⼈才⽀持计划的通知》(⼈社部发〔2016〕33
号),现就做好2022年度博⼠后创新⼈才⽀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实施⼯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作安排
(⼀)项⽬内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战略、战略性⾼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
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进⼊国内博⼠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后研究⼯作,国家给予每⼈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
元为博⼠后⽇常经费,20万元为博⼠后科学基⾦,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员。拟进站的资助⼈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内办理进站⼿续,逾期视为⾃
动放弃⼊选资格。
(⼆)申请条件
申请⼈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后研究⼯作的⼈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 拟进站的博⼠后研究⼈员须为获得博⼠学位3年以内的全⽇制博⼠,应届博⼠毕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
博⼠毕业⽣在申报时须已满⾜博⼠学位论⽂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
计划。
3. 新近进站的博⼠后研究⼈员须是2021年3⽉1⽇(含)之后进站的⼈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后创新⼈才⽀持计划、
中国博⼠后科学基⾦特别资助(站前);博⼠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1⽇(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后科研流
动站、⼯作站进⾏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4. 1990年1⽉1⽇(含)以后出⽣。
5. 申报项⽬属⾃然科学,涉密项⽬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智能、量⼦信息、集成电
路、⽣命健康、脑科学、⽣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研究主要⾯向新⼀代信息技术、⽣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程技术、共性
技术等。
6. 申请⼈的博⼠后合作导师应为⾼⽔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提供⾼⽔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科技项⽬、
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7. 留学回国博⼠和外籍博⼠不可申请本项⽬(有关⼈员可关注“博⼠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
8. 未⼊选过中国科协青年⼈才托举计划、博⼠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引进项⽬)。如⼊选过其他国家级⼈才计
划,须在申请书中注明。
9. ⼊选者办理⼊站⼿续时须将⼈事关系转⼊博⼠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后研究⼯作。
(三)申报流程
(三)申报流程
1.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后创新⼈才⽀持计划申请书》、⾝份材料、《博⼠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
表》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具体填报要求如下:
申请书。申请⼈登录中国博⼠后科学基⾦会⽹站“中国博⼠后科学基⾦管理信息系统”在线⽣成(模板见附件1),⾃⾏⽣
成⽆效。
《博⼠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在中国博⼠后科学基⾦会⽹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
后科学基⾦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上传扫描件。模板见附件2、3。
⾝份材料。已获得博⼠学位的申请⼈须提供博⼠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毕业⽣须提供学⽣证、博⼠学位论⽂答辩决
议书或博⼠论⽂预答辩通知书;如⽆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
提供扫描件。
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最⾼学术⽔平和科研成果的论⽂、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
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提供全⽂,专著提供⽬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不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在⽹上申报开通⽇期前,可在中国博⼠后科学基⾦会⽹站“资料下载”专区下载相应模板作为填
报参考。
2. 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登录中国博⼠后科学基⾦会⽹站“中国博⼠后科学基⾦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院系或
⼯作站分站。
设站单位的联系⽅式可在“中国博⼠后科学基⾦管理信息系统”中⾃动获取。申报截⽌⽇期前,申请⼈对已在⽹上提交的
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逐级申请驳回。
3. 设站单位审核
院系或⼯作站分站博⼠后⼯作管理⼈员登录中国博⼠后科学基⾦会⽹站“中国博⼠后科学基⾦管理信息系统”,审核申报
信息并提交⾄设站单位。
设站单位博⼠后⼯作管理⼈员⽹上审核申报信息并提交⾄中国博⼠后科学基⾦会。
管理⼈员在博⼠后研究⼈员申报截⽌后才能进⾏⽹上审核。
⼆、管理与服务
(⼀)设站单位对“博新计划”⼊选者的资助经费应单独⽴账,专款专⽤。其中,40万元的博⼠后⽇常经费从“博新计
划”⼊选者办理进站⼿续起按⽉计发,核发24个⽉;20万元的博⼠后科学基⾦按照《中国博⼠后科学基⾦资助规定》第
21条的开⽀范围列⽀,不限定各项费⽤的⽀出额度;3万元的国际交流经费原则上⽤于⽀付博⼠后研究⼈员在站期间参
加国际会议或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短期科研合作。
(⼆)资助经费中的⽇常经费部分应全部⽤于获选⼈员的⽇常⽣活费⽤(含⼯资、奖⾦、⽣活补助及社会保险个⼈缴纳
部分等),设站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缴费部分不得从“博新计划”资助经费中列⽀。
(三)地⽅⼈⼒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设站单位应加强配套投⼊,对“博新计划”⼊选者在科研经费、住房、津贴补助等⽅
⾯给予经费⽀持。⿎励地⽅和设站单位设⽴博⼠后重点⽀持计划,吸引更多优秀博⼠加⼊博⼠后⼈员队伍。
(四)设站单位应在“博新计划”⼊选者职称评定、科研⼯作条件等⽅⾯制定配套政策,并在出站留任、⽀持职业发展等
⽅⾯给予适当倾斜;⽀持“博新计划”⼊选者在站期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五)设站单位应与“博新计划”⼊选者签订科研计划书,做好绩效评价和成果追踪⼯作,将创新型科研成果作为考核重
点。出站考核合格的,由全国博⼠后管委会印发《博⼠后证书》。
(六)“博新计划”⼊选者确因科研项⽬需要延期出站的,设站单位应参照“博新计划”资助标准,解决好延期期间的经费问
题。
(七)全国博⼠后管委会办公室定期对设站单位“博新计划”实施进⾏考核,重点考核政策配套情况、⼈员培养成效,并
将考核结果作为博⼠后设站单位综合评估的依据之⼀。
三、其他事宜
(⼀)申请进⼊本单位同⼀个⼀级学科且由博⼠导师继续担任博⼠后合作导师的⼈员总⽐例不得超过40%。
(⼆)评审⽅式。采取两轮评审,先进⾏通讯评审,再进⾏会议评审,会议评审采⽤答辩⽅式。评审指标见附件4。进
⼊会议评审⼈员届时由设站单位通知。
(三)时间安排。2022年1⽉25⽇起,申请⼈⽹上提交申请材料,2⽉28⽇申报截⽌。3⽉1⽇⾄7⽇,设站单位⽹上审
核。3⽉份开展通讯评审;5⽉份组织会议评审。5⽉底前,公布获选结果。
请各地⽅、有关部门和设站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着⼒做好宣传,制定配套措施,进⼀步加强管理与服
务,⼴泛动员优秀博⼠毕业⽣及合作导师积极参与“博新计划”。
联 系 ⼈:朱⽼师 张⽼师
联系电话:(010)84207345 (010)62335395
全国博⼠后管委会办公室
2022年1⽉24⽇
本⽂综合⾃全国博⼠后管委会;⽂章仅作分享之⽤,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邮箱:hrwx@。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22:4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81982208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年博新计划将开启评审!附评审标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年博新计划将开启评审!附评审标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