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1期
2013年1月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V01_32 No.1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an.2013
论“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
戴志鹏 2胡 鹏
(1.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 要 “社会体育”概念是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产物,也是对“群众体育”概念的一种完善与发
展。“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它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理论基础、供给主体、服务容体、
手段与内容以及供给模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概念;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00(2013)01—0009—04
The Value of“Social Mass”in Current Society Condition
DAI Zhi—peng ’ HU Peng
(1.P.E.College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
2.P.E.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Social Sp0rt”,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 improvement or the concept of“Mass Sport”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emt of Mass sports in our country.The value of the concept of“Mass Sport”is reflected o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it and the public spots service system in related theory,service providers,service object,
methods,contents and the providing mode.
Key words:Social Spots;Mass Spots;Concept;Public spots service system
展。这是本文的理论逻辑思路。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理论逻辑
1.2问题的现实背景
“社会体育”这一概念在我国自出现之日起就
成为了体育学术界争议的一个热点话题,我们可以
第一种观点可以归为“群众体育活动说”,即
要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我国体育事业的
对这些争议性观点进行梳理:
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其
中,全面发展群众体育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 把“社会体育”看作是一种群众体育。持此类观
任务,这是因为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居于主
点的认为:“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概念外延
体地位…。群众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呼唤理论
缩小的产物 J,“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
的指导,尤其是基本理论的指导。对“社会体育”
概念的相关意义进行探讨,并梳理“群众体育” 来看,这类观点把二者的关系确定为属种关系。
系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_3j。从概念问的关系
和“社会体育”的概念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深 第二种观点可以归为“身体锻炼活动说”,即
入、全面地认识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群众体育,有 把“社会体育”看作是身体锻炼活动。持此类观
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发 点的认为:“社会体育”在概念上与“群众体育”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DJ12B022)
收稿日期:2012—11—26
作者简介:戴志鹏(1974一),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
会学。
9・
・
第32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1期
没有本质区别,“社会体育”就是“群众体育”或 “十二五”规划》对于群众体育的发展明确提出了
“大众体育” ;“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是社
“以建立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
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
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并
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 。
制定了“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
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这类观点把二者的关系确定
育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
平,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
为全同关系。
第三种观点可以归为“体育活动说”,即把
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体
“社会体育”看作是一种“体育活动”。持此类观
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在
点的认为, “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都属于
“体育活动”范畴,但二者的种差不同:“社会体
育”是一种自主性体育活动,而“群众体育”是
一
种组织性体育活动 J。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这
类观点把二者的关系确定为交叉关系。
从逻辑思维的相关理论来看,概念的界定应该
遵从同一律。但是,同一律并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
化,以及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和命题的变化。运用
辩证的、现实的眼光来看待发生在概念之间的争
议,将有益于我们跳出为了概念界定而界定概念的
思维拘囿,有益于我们较为客观地分析处于争议中
的相关概念各自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作为两个存在
争议的概念,“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有各
自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和存在价值,我们可以从
特定的视角对这两个概念各自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进行判断。这是本文对“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
意义进行探讨的现实背景。
2论题的两个基点
2.1 “社会体育”概念的要点归纳
根据论题的需要,本文只对“社会体育”概
念已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归纳,其目的
是从这些不同的概念界定中抽出其中的基本要点。
对于“社会体育”概念而言,其组织管理包括政
府和社会的共同行为,其运作形式包括公益性和经
营性,其活动目标具有多元性,其活动手段和内容
具有多样性,其参与方式具有主动性"J,其功能强
调以人为本,其观念倡导健身体育观,其参与主体
具有全民性和权益性 J。
2.2 当下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站在了一
个更高的起点,建设体育强国和小康社会体育的历
史任务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民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让公民有权利选择公共服务
.
10.
新历史时期的重要时代特征。
3 “社会体育”概念与公共体育服务
体系具有一致性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2011年我国《体育
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对于
第32卷 戴志鹏等:论“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 第1期
的提供者,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提供的垄断;政府
展提供所必须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 体行为、民间团体行为乃至个人行为协同的全社会
特点。在“社会体育”概念中,体育活动的组织
不要试图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是要为社会的发
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行为、地方公共团
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导
行为转化 。相对于“群众体育”所体现的鲜明
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 “公益性”,以及在供给主体上过于依靠政府的特
共体育服务为目标”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的认识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表现出高度
的指导思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在理念上
的一致性。
重点,以统筹协调发展为基调,以人人享有基本公
点,“社会体育”概念对于群众体育服务供给主体
也坚持了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
3.3服务客体方面的一致性
设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在“群众体育”概念的理论体系中,政府 育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基本原
(干部)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垄断性提供者,群众是
公共体育服务的被动性接受者。群众难以参与相关 客体是广大享有体育权利的公民。
政策的制定,无需承担应有的公民责任,无法获得
应有的权利进行选择。从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进程来看,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带有响应号召和执行
政策的顺从倾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主要是政治
功利性)色彩,养成了隶属关系的“群众”下位
意识,滋生了“福利体育”的依赖思想,形成了 很大程度上是党和政府关怀人民健康的符号,也被
“政府花钱,个人出汗,为国家锻炼”的体育行为
习惯。相比之下,“社会体育”概念在理论体系中 政治挂帅”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公民独立的个体意
则明确了活动的主体是全民,强调主体的公民性和 识和体育享有的权利意识淡漠,只见义务,难见权
权益性,倡导自治的组织模式。“社会体育”概念
在诸多方面也体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
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理念表现出较好的一致
性。
3.2供给主体方面的一致性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界定
在文字表述上存在差异。如:有人认为公共服务的 权利的保护,体现了社会体育参与主体的全民性和
供给主体是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 ;有人认为 权益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体育”的服务客体
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公共组织 。但是,公共
部门、准公共部门与公共组织的表述在本质上基本
一
致。这类公共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公益企业、事
业单位、民间公益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自治
组织等公共部门的机构载体¨ 。从特征上看,这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体
类供给主体具有多元性: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不是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
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变了
第32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l期
乐、消遣、健身、交际等多方并举转变),以及活
的进程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不能否认,但“社会体
育”概念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变迁和群众体育事业自 动手段和内容具有多样性(即从体育活动手段和内
身发展的产物。正如有研究者所说,“社会体育”
容由“群众体育”的“三原色”发展到五彩纷
呈) ;在体育观念方面不再仅局限于“群众体 是自身结构更加完善,生存环境更加适宜,发展机
育”概念的强身体育观,而是强健身心体育观, 制更加合理的群众体育 。“社会体育”概念的时
即,“社会体育”概念所倡导的体育模式不再是一 代意义在于它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诸多要素表
现出了更多的一致性。
种单纯的生物体育模式,而是一种生物一心理一社
会的综合体育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外修其身、内养
其心的健身系统性,注重均衡、对称、协调的全面
参考文献
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手段和内容上,“社会体
育”概念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念表现出了
较好的一致性。
3.5供给模式方面的一致性
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服务供给模式具
有多元性特征。这种多元性不仅包括供给主体的多
元性(如政府、市场和非营利性组织),而且包括
供给方式的多元性以及供给主体形成的多样性。政
府购买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之一,以这种购
买方式来说,就存在非竞争性购买,体制内、外混
合购买和部分购买而非买断等多种形式 …。非营
利性组织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以这种
供给主体的形成特点来说,其产生体现了与血缘、
业缘、趣缘、学缘和地缘等众多因素关联密切的特
点。非营利组织的成员构成也具有多样性特征,因
为这类组织的成员可以分为体育精英、文化精英、
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等多类型_2 。在“社会体育”
概念体系中,体育活动的运作机制是以市场经济为
基础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社会化强调体育活动
的供给以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基础;产业化表明体育
活动开始成为人们消费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体育”概念在供给模式上与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多元供给特点表现出了较好的
一
致性。相比之下,“群众体育”的运行机制主要
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统一部署和统筹安排,无论
在内容上或是形式上,都与“竞技体育”保持高
度的一致性。
4 结语
群众体育”的概念在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发展
・
12・
[1]董新光.论群众体育的主体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06,
(12):7~9
[2]周结友,裴立新.群众体育等于社会体育吗[J].西安体育
学院学报,2005,22(1):8~1l
[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陈安槐,陈荫生.体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5][8][17]冉学东,王广虎.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
及的两种不同形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
32~36
[6】『l9]吕树庭,王伯超.再论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之
间关系的梳理与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
(8):l一4
[7]【22]刘德佩.从群众体育到社会体育[J].体育文史,1996
(4):l0~l1
[9]肖林鹏,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10]郑家鲲.“十二五”时期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思
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1—6
[11][18]任春香,等.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
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5):40~43
[12]顾丽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之启示
[J].南京社会科学,2005(1):38~45
[13]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1:24
[14]肖林鹏,等.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15]刘熙瑞.中国公共管理[M].北京:党校出版社,2005:65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19: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6970483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社会体育”概念的时代意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