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赢家》写作技巧的分析
◎张燕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接篓《木马赢家》是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之一.故事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与人的整体异化问题,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英国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本文从作品的结构及写作技巧分析这个短篇的写作特色,从而更
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寓言象征舛比反讽
D·H·劳伦斯‘木马赢家》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这
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由高度发展而渐趋平稳的时期,工业文……”,这样的开头是作者有意识的吸纳了口头文学的传统.
明、特别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这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接下来叙述者按照时问顺序把故事娓娓道来。曲折神秘的故
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极大事以奥斯卡叔叔的一段讽喻结束全文:做妈妈的拥有八千多
的困惑、缺憾与不平衡,以至于精神与情感被扭曲、被摧残,造英镑是件好事,糟糕的是儿子因此搭了条命。不过能离开这
成悲剧发生。劳伦斯的‘木马赢家》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个为财而狂的世界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件幸事呢。
生的一个短篇。小说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本
性善良的男孩保罗渴望母爱,但是母亲对金钱的追求窒息了众,其语言通常简洁、直白、悦耳,句式短小,通俗易懂,这也正
……”,。有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住在一个可爱的花园洋房里
寓言由于口头文学的传统,旨在把寓意传达给读者或听
她的母爱天性,使她丧失了爱的能力和爱的感知力.他的家
中总是充斥着一个声音:。一定要有更多的钱l”为了赚钱来
获得母爱,也为了让家里那个扰人的声音停止下来,保罗骑上
个家庭超出财力范围之内而购买的圣诞礼物·木马的出场是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母亲的看法,让母亲快乐起来.他为了
伴随着父母对金钱的渴望,连没有生命的木马都听到萦绕在
这个家庭中的呼喊。随之,这个木马又变成了保罗为母亲找赢钱,试图用金钱换真情。然而,可悲的是他最终沦文母亲金
到好运的工具.因为只要他骑上木马。拼命的摇-当骑到疯狂
的近乎癫狂的状态时,他就能看到在赛马比赛中冠军的名字,了社会对人性的腐蚀,以及人心的摧残。
从而在赛马会上赚上一笔。保罗通过这种方法赚了5千英磅
送给母亲,在这种意义上,木马是运气的象征。在篇尾,破旧
的木马相对于比赛中的马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失败物,成了保斯写到海斯特的“家里有一个男孩和两个小女孩。他们住在舒
罗自我毁灭的象征。保罗拼命摇晃木马赢得的金钱带来的好适的、带花园的房子里.有伺候周到的仆人”然而她却总是抱怨
运气并没有止住母亲心中渴望金钱的声音,却使它更为膨胀,命运不好,抱怨丈夫不会赚钱。通过这种结构上鲜明的反讽劳
最终保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停止策马前进,茫然无神地伦斯保证了读者能明确地领会其中的意味:美丽的开始和华丽
朝母亲扫了一眼,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但是他已经失的家园呈现的不是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却是母子、夫妻和
去知觉,久久不能醒来,象是得了脑膜炎。他辗转不休,满口叔侄的冷漠无情,并在结局中在小男孩保罗的离世时达到高潮。
吃语.”吓坏了的保罗连续两次没有“看准”损失了几百英镑。从作者的叙述中知道海斯特曾经异常美丽。并且她“为爱
他变得有些急躁,神志失常。更加发狂地驭策木马,身体越来结了婚”。作者对于她为“爱”而结婚的说法无不充满嘲讽,她
越糟糕.而当他最终“知道”了天机赢了八万英磅,却丢掉了
性命.所以说,木马实质上是毁灭的象征。
‘木马赢家》中“闪闪发光的木马”,象征着现代社会满足的角度说出了心底的话“孩子们在她面前时。她总觉得踏的内
人们投机心理的虚幻的承诺,象征着人们幻想着只要紧追不心深处开始变硬”,为了掩饰,她会对孩子表现更亲切温和.
《木马赢家》写作技巧的分析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5)
被引用次数:0次
安徽文学(下半月)
1.黄梅吴尔夫精选集 2000
2.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 2003
3.李建军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期刊论文]小说评论 2001
-
4.邱红光当代寓言体小说的人物及情节结构模式 2004
5.王军英国短篇小说赏析 2007
6.欧荣木马赛冠军:一则现代寓言[期刊论文]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3)
-
1.期刊论文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象征与寓言-理论学刊2005,""(5)
中国当代小说主要有如下几种象征类型:一是意象象征,意象象征是借助特定的意象组织起小说的形象体系;二是整体象征,整体象征是依赖于形象体
系的整体,即用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命运等来充当某一思想、观念的象征;当理性观念的力量强大到个别形象难以承载的时候,小说的整体象征将向寓言
演变.象征和寓言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含蓄性,使作品获得更加开阔深厚的意蕴.
2.期刊论文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1)
电影象征问题,或著述,或论文,可谓比比皆是,故文章题目用一"也"字,象征在当今文艺领域,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媒介.在电影艺术中,也存在丰富
的象征话语流变.在电影创作中,应力求准确地选取象征意象,正确运用符号象征、寓言象征、本体象征、形式象征等方法,使电影彰显其艺术魅力.
3.期刊论文臧运峰象征与寓言的辩证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象征与寓言在诗学发展史上,往往处于对立之中,特别是自浪漫派兴起以后,象征备受推崇;而自本雅明以来,寓言则成为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宏大叙事
.詹姆逊在其<政治无意识>中,在对二者继承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辩证改造,他认为文本是社会象征行为的体现,而对它的阐释则是一种寓言行为,象征
体现了同一性思维,它表现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寓言则体现了差异性思维,它表现出了乌托邦倾向,詹姆逊在阿尔都塞的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将二者
进行了辩证结合.
4.期刊论文马娅君特·格拉斯文本的象征寓言-学术探索2004,""(5)
君特·格拉斯(Gunter Grass)在"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中,用超现实的象征寓意手法,构建与阐释了二战德国的黑色历史寓
言,使文本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
5.学位论文包桂影乔治·赫伯特宗教诗中独特的象征艺术2002
乔治·赫伯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诗人,著有诗集《教堂》.《教堂》于1633年出版后,诗中所体现的那种虔诚的宗教思想、独特的表现形式一
度赢得了当时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但是后来便被人们长期忽略,直到十九世纪后期,他的声誉才再度上升,他对上帝堪称典范的虔诚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
价.赫伯特善于使用古典技巧和传统意象来表达他对上帝复杂的思想感情.对赫伯特而言,各种的宗教规则、形式和习俗都是他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处理
上帝和人的关系"是赫伯特诗中永恒的主题.虽然这一主题在我们看来略显单调,但是这种单调的主题却被赫伯特表现的丰富多彩,而这一效果的取得,正是
他对"象征"这一传统写作手法的独特、新颖运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评论家都看好他.例如, Paul Elmer More就曾把赫伯特贬低为渺小的模仿者;即使比
较熟悉他诗作的GeorgeHerbert Pa1mer也曾为这位"渺小的诗人"而感遗憾,他说:只有那些非常重视文学的人,才会高兴地去搜寻这位温和、欠完美的诗人
,才会在他狭窄的宗教领域稍稍驻足.是爱略特的称赞为赫伯特赢得了新的荣誉,也引起了二十世纪评论家们对他的广泛关注.不过,只是最近评论家们才勉
强承认赫伯特的成功不但取决于他强烈的宗教信仰,而且也取决于他独特的表现艺术,其中他使用最频繁也最成功的当数"象征"这一传统写作手法在他不
同形式诗歌中的广泛运用.而在这一领域,除了He1en vendler有所涉猎外,尚无他人对此作详细、系统的研究.因此,该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赫伯特"独特、
新奇"的象征形式来分析他的宗教诗.整篇文章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赫伯特大量运用象征的起因,阐述他的"形式概念",简述象征发展的历史.
第四章主要探讨《庄子》象征文学对中国诗歌和小说的影响以及与西方象征文学的相似相通之处。庄子象征文学对后世诗歌小说的艺术精神以及文
人的人格重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西方象征文学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在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8.期刊论文王慧青.WANG Hui-qing废墟上的救赎--瓦尔特·本雅明"寓言"理论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5,30(6)
本雅明认为,在异化没落的现代社会里,和谐、整一的象征艺术用一种形式的调和表现出肯定的思维,平和了人们反叛的欲望;而寓言艺术作为对没落
现实的认识和批判,却以其忧郁性、破碎性、多义性把形式的不和谐推向了极端,引发人们的"震惊",唤起人们对破碎世界的自觉关注,从而以一种批判的
姿态,清醒地正视、思索并否定异化的现实.
9.期刊论文蒙金含试论庄韩寓言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大众文艺2008,""(6)
<庄子><韩非>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但由于不同创作手法的运用
,庄、韩寓言在风格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者诙谐浪漫,讥刺横生,而后者明彻犀利,冷俊峭拔.同时,庄、韩寓言在先秦时期具有明显的早熟性,在形式上
也有一定的先天缺陷性.
10.学位论文杨霞“民族寓言”——伍慧明的《骨》中的象征主义2008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在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华裔美国文学异军突起。本文关注的是新生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和她的处女作《骨》
(1993)。此书一经问世即引起轰动,获得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由于《骨》的巨大成功,伍慧明也藉此成为继著名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
、谭恩美之后又一位步入华裔美国文学界一线阵营的年轻作家。
虽然《骨》在美国华裔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但多数评论家和读者对其的推崇,仍主要限于它是一部个人自传,一部再现华人移民真实生活和悲惨
经历的自传。而鲜有人注意到隐藏在这个文学文本内的深层意义。伍慧明从个人经历出发,将其放大,把家庭问题提升到历史文化的层面,使之象征化
,寓言化,使得小说更具深层内涵和象征意义。因此,本文将以中国移民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从象征主义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对小说中重要
象征全面而细致的剖析,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骨》是一部第三世界的“民族寓言”,它把个人和家庭问题与文化、政治问题相联,并深入探讨了华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19:1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69350208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木马赢家》写作技巧的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木马赢家》写作技巧的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