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_省略_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3-11-06 09:38:36 阅读: 评论:0

入园准备-结婚的祝福语

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_省略_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单摆)

#学术综述#

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

)))/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0综述

刘晖 江沛

20091116)18,/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

会史学术研讨会0在天津召开,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筑路政策的调整,是国内外金融形势变化下的利益

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抉择。京赣、浙赣路筹建过程,资银行业逐渐形成

学历史学院、5近代史研究6编辑部、天津市社科院历史以债券质押借款为主的投资规模大、险防范机制完

研究所和中国现代史学会联合举办,得到南开大学备、银行合组银团联合放款的铁路放款及投资模,

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用中外合作、以材料借款为主体的利用外资形式,形成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的资助。中外合作融资新模式。

来自日本及国内40余位学者与会,提交论文38篇。在对清末干路国有政策的研究上,陈晓东(苏州科

交通体系与近代中国社会变动这一主,技学院)的论文提出,清廷颁布/干路国有政0,

代表围绕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及其政策、代交办川路公司宜昌分公司多数股东激烈反,对清廷就

纽与城市化程、近代通体功能、近代川路公司已用款、余款不返现银并转为国有铁路股

区域社会变动、代交体系航运航空票的做法强烈不满。他们5公司6对抗上谕,拒绝

视野下的中近代交通系等,热烈邮传部、督赵丰接昌分司的,成罢

的研讨。工、罢市活动,成为官民决裂、诱发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资转为内资为主、外资相结合,既是对晚清以来借债

千叶正史(日本明治学院)所撰论文,从中日比较角度

阐释了两国铁路国有政策的关联性,认为20纪初两

国围绕东三省铁路问题相继确立铁路国有体,由此

奠定了1930年代前东亚铁路体系的格局。复杂的过程。江沛(南开大学)认为,末铁路引进

一、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及其政策

认识、接受和引入铁,在近代中国有个曲

非源于单纯的经济发展需,而是经济、防、行政

制与主权诸因素博弈的结果。基于获取廉价资源和开

拓市场的需要,外资借助政治、技术、资金的强,积极

参与诸路建设与管,清末铁路体系的特性影响,对区域城市化进程也影响较大。李惠民(河北广播

大。华北铁路建设的展开与走向,既有保卫京师、增强电视大学)指出,家庄铁路枢纽特点有三:是因路

行政管理、巩固海防的考虑,亦受明清以来北方传统商而兴,是铁路枢纽零起点的城市化;二是京汉和正太路

路格局的影响。尹铁(浙江教育学院)在论文中揭示了轨距不同,在石庄交不过;线路向由

中国早期现代化被延误的深层次原因,出清廷围

铁路建设长达20年的论争,及经济、政治、文化诸层间长,故其主导了城市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曹海燕

,/夷夏之防0文化观贯穿其中,实质也是中西文化交(南开大学)的论文考察了近代北京交通枢纽从传统驿

融中价值观演变的过程。站到火车站的变迁,阐述了从通州车站规划、马家堡车

马陵合(安徽师范大学)的论文指出,京政府站修建到前门车站建成的过程。她认为,车站突进

期铁路建设呈现主体多元化特,资金来源由依赖到市中心,加强了人、物交,推动了近代交通枢纽的

二、近代交通枢纽与城市化进程

近代交通体不仅造就通枢型城的崛

/T0字形向/0字形过渡。由于/T0字形枢纽存在时

158

刘晖 江沛/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

发展,但破坏了古城墙的完整性,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也有相当影响。

刘晖()指出,于平汉、陇海

,郑州原有腹地交通与地域构造的时空限制得以

,地域构造发生了经济中心显著位移,经济空间大为

拓展,铁路沿线市镇兴等新变化。左(

)认为,烟台、青岛经贸地位的异位,是胶济路通车后

两城腹地吸附能力差异所,青岛港现代设施与优

服务也是因素之一。烟、青两港主导的外贸,拉动山东

经济重心从鲁西运河沿岸东移至胶东半岛。

刘海岩(天津社会科学院)论文认,1906年天

津开始运行的首条电车线,联通了旧城区和五国

界区,两大区域因之融合加速,城市空间呈现出向东南

拓展的明显趋势。民国初期,生计受到影响的脚行、

力车夫及商家抗议电车通,迫使直隶省议会否决

电车公司开通海河北岸线路的计划,致使河北区长

停滞不前。

熊亚平、(),

1736)1937直隶(河北)省市镇数量、分布和规模

化趋势的统计后,在短(1905)1937),

铁路的确对区域某些市镇发展影响较;从长时段

,市镇数量及分布状况并未产生显著变化。

近代交通与区域社会变迁间的关系,是理解区域

四、近代交通与区域社会变动

社会发展内在机理的有效途径。丁贤(杭州师范大

)提出,交通变革使浙江传统的弧形曲线式商路被直

线取代,树形分叉式商路被横切贯通,表现出空间上的

级差性、网络化与发展中的时序性、互补;交通变革

推动城镇发展,呈现由沿江河分布向沿铁路公路分布

转变、中心城市拓展和城镇市域沿交通线出入口外扩

的特征;交通变革重构浙江的商品产销圈,变了原材

料、工业品尤其是生鲜农副产品产销的时空距离,商人

活动半径扩大,地缘性商人团体随之兴衰更迭。

张晓辉(暨南大学)的论文从岭南铁路建设所引发

的社会各界关注、国势力染指及国人抗争入手,阐释

了潮汕、粤汉等7条铁路复杂的成长史,认为岭南铁路

建设促成了各路的经济社会辐射,港澳经济腹地

大为延展。抗战前期,中国外贸线路以穗港为枢,广

九、粤汉两路为运输主干,形成/港通0,力支援

了北方战场。吴强(云南省档案馆)解读了滇越铁路兴

筑及路权丧失经过。他认,修筑该路是法国迫使云

南开埠通商后进一步输入商品与资本的步骤之一,

饱受经济掠夺的同时,滇越铁路也改变了云南联通内

地及世界的路径,明主动开埠,工商业逐渐转型并开

放。马义平(南开大学)的论从铁路促煤矿业兴

,刺激机制面粉业、蛋加工业和棉纺织,扩大棉花

种植业及商品化三方,讨了铁路在豫北经济转型

中的重要作用。

朱从兵(苏州大学)的论文把社会力量视为与政府

力量或官僚阶层相对的概念。清末铁路筹设过程,

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外国势力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了

社会力量内部整合,主体意识增强,集体活动活跃。铁

路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社会力量成

长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社会力量争夺政治话语权的前

提。

刘阁春(天津科技大学)则把视野延展到宏观的层

面。他认为,近代中国铁路运营过程中,水、间、

别等观念得以重构,铁路建设利于经济、国防的认识得

以深化;铁路建设促进了新式教育、近代铸造业、煤炭

开采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了自然经济的解,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郭海成(重庆邮电大学)以经济因素考量为中心考

察近代开发西北的舆论,从节省运输费用、低交易成荡、路政设施与旅游设备不足等均是旅游业发展的

本、巩固国防、振兴农工商业、救济灾荒等方面条分缕约因素。

三、近代交通体系的功能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引发交通体系的结构性变

革及功能整合。张利(天津社会科学院)认为,

与铁路的兴起,重冲击了内河和车马等传统运输

,交通环境为之一变。该文结合华北实例,阐释了近

代与传统交通工具的互补性与依存性,示了近代

通体系在华北不同自然和经济环境中的多样化特征。

徐畅(山东大学)的论文详尽统计了近代中国粮食

进口数量和价,深入探讨了粮食进口的过程、阶段、

特征与影响,其中也涉及交通与粮食进口数量的关系。

张彩霞(厦门大学)通过分析刘铭传率军抵抗法国

侵略的实例指出,铁路运输受自然和地理条件影响小,

大大增强了清军的机动能,对于晚清台湾军事防

具有重要意义。

秦熠(中南民族大学)在研讨了津浦铁路通车对传

统文化两大圣地)))山、曲阜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认为,交通条件改观并不足以打破旅游业瓶,会动

159

2010年第3

,还原了陇海铁路西展时/交通救国0的舆论实态。轮船招商局开辟日本航线的艰辛。杨蕾(日本关西大

)通过对有关日本轮船的海运广告领事报告、新闻

报道和旅行日记等史料整理,考察了19世纪20

纪初日本开通和运营天定期线的因、,

到港轮船名称和班次、输货物的种类与数量等进行经济发展及外来冲击等影响,南沿海15个通商口岸

了量化分析。形成中短程、跨区、远洋三种对外航线,布不规则

电报技术传入晚清中国后,信息沟通便捷,影响日相互依存。不同层次的口岸因对外航线结构不同、

重。耿科研(南开大学)依据5美国外交文65海防能差异较大,形成三个等级的港势地位,港口的港势地

()#电线6史料,考察了1860年代美国官商获位及层次因港口自身条件、腹地经济规模与水平、外来

得特许权、将电报引入中国的活动,为清政/权自势力介入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王列辉(东师范

我操0的电报自办理念具有两面性,既维护了清廷的电)在其论文中运用/区位优势)自我增强)技术与制

报自主权,亦导致电报业延缓迟办,致使中国落伍于近度保障0的框架展开分析。他认为,期的上海港凭借

代世界信息革命的进程。良好的区位条件逐步扩张,口发展形成临港集聚

五、近代交通体系中的航运与航空

毛立坤(开大学):受地理位置、地特

生成报酬递增和自我增强的机,港口和城市形成

性互动。上海港集聚优势的发挥和繁荣局面的保持,

亦得益于技术与制度保障。张志国(南开大学)探讨

连云港修建、运营和港市互动关系后提出,由于战争影一次学术会议,特色鲜:一是视野开阔,传统交通

响、资金匮乏、腹地落后等原,云港功能难以发挥,的驿路、水运、人力及畜力,到构成近代交通体系的

推动腹地工业化的作用有限。铁路、公路、水运(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空、电报均有研

谭刚(西),亚航1931),侧重点不同,但基本覆盖了近代交通体系的重要节

1937年的迅速发展,除国民政府支持与公司经营、管理;二是形成了由点(铁路枢纽、港口、市镇)线(铁路、

得当外,与以保持公司经营主权为前提的德国资金航线、公路)(区域经济与社)(市场圈、贸易

支持也密切相关。)和空间(港口)腹地、地域构造、城市空)构成的

七、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第

多重研究结构;三是讨论深,争论激烈,铁路运输

与华北区域城镇发展的关联,早期铁路与旅游业发

,交通运输对城市化村产业化、业影响的量化

认识,港口崛起机制的考量以及市内交通与城市空间化进程中具有共性,国际视野下的比较考察无疑

拓展的互动关系等问题,都有激烈的意见交锋。要的。谢俊(东师范大)了兴筑时

与会学者探讨了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作为一个新烈反对、果却大相庭的()()

兴交叉学科的可能性,涉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内路和中国()()的历程。认为,

容、特性、功能,与经济史、会史、术史等学科的

关系,如何借鉴经济学、社会学、交通地理学、通运输非筑路本身,担心外资此控;国则

学、交通经济学理论等问题。这些思索的沉淀与拓展,护道统而反对西方及修路本身。船户、车夫等利

必将推动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关者基于生计的反在两相似。辩后

六、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交通体系

移植西方的近代交通体系与邮,在东亚各国

/铁路之争0性质本不,焦点/0

迥异,东横铁路顺利运营,通铁路夭折,射出

领导者不同的政治气度,两国近代化不同结局

影响。

末轮船招商局开辟外洋定期航线,是近代中

通史上的重要篇章。松浦章(日本关西)

轮船招商局轮断续往日本的日期、程、

载货物等进行了统计分,揭示了遭受抵制背景

1作者刘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

;江沛,开大学历史学院教,jiangpei@

nankai1edu1cn天津,3000712

(责任编辑:谢维)

160

花大全-什么布剪不断

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_省略_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9:3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34716207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_省略_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交通体系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动_省略_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