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更新时间:2023-11-06 09:36:55 阅读: 评论:0

代建单位-装饰合同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我不想当忍者)

第26卷第2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al of Shanxi Co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

Vo1.26 No.2

2013年6月

Jun.,2013

【青少年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黄 瑶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要:偶像崇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和个性发展。青少年如果过度沉迷于偶像崇拜,容易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因此

需要进行ig'3的干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特征主要有偶像娱乐化、形式表面化、内容消费化等,其原因可以从青少年

自身和社会媒体导向两个方面来分析。应理性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并就偶像崇拜问题加强家庭教育。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青少年;偶像崇拜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997(2013)02—0016—03

偶像崇拜:一种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带有一定的特征,如情绪强烈、拟社会

性(即虚拟的人际情感关系)、行为上的非理性和不能自我控制。 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是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

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和行为,我们还可以把青 热点之一。大众传媒和造星运动的蓬勃发展,使青少年偶像崇拜

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偶像娱乐化 像崇拜综合征”(CeebrWorhiSyndrome),指的就是人们对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是一般意义上对宗教神圣的崇拜,名人有不健康兴趣的心理状态。在中国,章洁、詹小路在调查中

不是指对社会精英、精神榜样、成功人士的敬仰,而是在全球影 发现青少年崇拜媒体人物的比例高达92.88%,崇拜影视歌星、

视娱乐大幅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的一

种非常新型的、独特的狂热崇拜。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 具有普遍性。

研究中心曾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 710名大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

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99%以上来 佩之情。人们在理想、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就是崇拜。崇拜者

自娱乐界和体育界[,由此可见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有鲜明的娱 与被崇拜者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崇拜者能够清醒地看到两者之

乐化倾向。

2.形式表面化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深刻

现象愈演愈烈。美国心理学家Lynn E.McCutcheon所提出的“偶

体育明星的青少年则占77.51%1 ,可见偶像崇拜在这一群体中

崇拜主要来源于宗教仪式,是人们对灵物或杰出人物的敬

间的差距,在崇拜中表达渴望、羡慕、敬佩、赞美、欣赏等情感,体

现了其希望成功、追求完美的心态。

国内有学者认为,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 崇拜形式的表面化是伴随着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娱乐化产

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则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 生的。崇拜形式表面化是指青少年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过分

注重偶像的外貌特征,而忽视偶像的内在人格魅力。当前,大部

分青少年过分关注偶像的长相、身高、体型等外在条件,而忽视 显的临床心理症状1。前者强调的是青少年认同偶像形象,情感

其素养和文化内涵,他们简单地把外貌的美等同于成功。这种 和行为上表现出尊敬、欣赏和热爱;后者则是从病因学角度出

关系,受卷入和成瘾(absopton andddicton)的驱使,会导致明

发,认为沉溺于偶像崇拜会出现某些心理症状,需要心理专家介 偶像崇拜纯粹靠直觉和情绪化的依恋,表现出来的是非理性地

入。轻度偶像崇拜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情感上的依恋 完全模仿和过分热爱偶像的肤浅的表面化行为。青少年在偶像

崇拜过程中因无法适度地正确选择偶像,最终会因盲目崇拜偶

像而失去自我。

和虚拟人际关系的正常表现,但过度的偶像崇拜行为则可能发

展为严重的甚至具有临床症状的心理问题。

收稿日期:2013—04—10

作者简介:黄瑶(1989一),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社会学理论。

16

3.内容消费化

3.从众心理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会带来大量的冲动性消费,表现出

崇拜内容的消费化,例如他们为了表达对偶像明星的追捧,会购

买偶像的专辑、海报以及偶像们所穿用的名牌衣物或生日礼物

在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

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的陪伴,内心十分孤单。为了获得同伴群体

的接纳,他们选择了从众,盲目地崇拜那些大多数人喜爱的偶像

明星。出于对同伴群体的归属感的考虑,他们害怕因自己的与众 等。大量草根选秀节目的兴起和娱乐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网络

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被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行为上的一

致,因而他们在偶像崇拜的问题上倾向于采取从众行为。 惜花钱为自己喜爱的歌手和明星进行非理性投票,以保证其偶

4.缓解压力

文化和现代通讯工具的普遍运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

像在比赛中的名次和巩固偶像在娱乐圈中的地位。但是对于青

少年自身而言,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承担狂热追星的费

当代青少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用,导致某些青少年选择不正当手段去获取财物以达到追星目

的,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4.“粉丝”竞争化

偶像的晋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众投票的结果,因而偶

像之间的竞争就演变成“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各个“粉丝” 像崇拜,这样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愉快,减轻心理上

团体通过狂热投票和购买周边物品的方式来提升其喜爱的偶像 的抑郁,获得暂时的轻松号喻悦。

明星的地位与名声。有过度偶像崇拜心理的青少年“粉丝”之间

疯狂竞争,他们通过在网络等公共平台上污蔑其偶像的竞争对

手,以使其他的偶像明星社会声誉降低、社会形象变差,这种现

象被看作是“粉丝”之间的“反文化”,或者说是“黑文化”。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探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主要可以从青少年自身和社会两个

方面加以分析。

(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彭文波、邱晓婷等人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卷入类型与特征

分析》一文中指出:初中生、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下、正处于“非常

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非理性的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多

与自我心理意识发展、情感归属、从众心理和缓解压力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成熟而体现出崇拜差异;青春期的中

学生需要通过外部的价值认同来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从而进

行明确的自我定向[

1.自我意识发展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偶像崇拜密切相关。青少年正处

于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时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他们 崇拜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中

需要借助一个标准化的“参照物”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

得到社会上其他人士的认可和称赞,从而融人某一群体并获得 样化转变,人们对偶像的选择也会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追求转变,

群体认同感。偶像崇拜行为需要依靠社会交往体系才能够习得,

青少年把偶像明星当作“成功人士”,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学习

他们的穿着打扮,以此来赢得社会认同和集体归属感。

2.情感归属

青少年在成长时期需要情感上的宣泄和释放,这也是他们

产生偶像崇拜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转型

时期,他们喜欢美好的事物,对异性的好感也会不断涌现。这一 者大多是一种认同式的依恋,青少年对杰出人士产生认同,可以

时期的青少年们普遍有着“寻求爱情”的冲动,也需要通过某种

方式来寄托和抒发情感。青少年对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喜爱和

幻想,他们喜欢偶像明星的光鲜亮丽,通过对偶像明星的崇拜,

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寄托。

们不仅要面对老师、家长在学业上的期待,更要面对青少年时期

的重大转型。青少年必须去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但由于心理

上并不成熟,因而他们无法承担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为了缓解这

些压力,他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外表光鲜的明星身上,沉溺于偶

(二)社会原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媒体导向是造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

重要原因。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媒体是代替受众思考的大脑”,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大众文化和草根文化的泛滥,娱

乐行业炙手可热,而媒体则成为推动娱乐产业进步的动力和催

化剂。青少年接纳了媒体传播的信息,从而诱发了更多的偶像崇

拜行为。行为主义学说认为,行为是个体对于环境刺激做出的反

应,人们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根据行为主

义的观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在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中得

到进一步的强化,置身于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明星逸事的大环

境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肯定会愈演愈烈。近些年来,“快乐男

声”、“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热播,

更进一步助推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浪潮。加之当今的一些主流

媒体也参与到明星的包装和制造中,它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

开始诱导社会大众,偶像的曝光率也随之越来越高,使得青少年

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偶像明星,偶像崇拜的热情自然居高不下。

四、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

恋、自我认同和心理归属感的需要,都会使青少年产生对偶像的 梁启超、周恩来、鲁迅等,这些榜样性偶像对几代青年都产生了

崇拜。从家庭角度看,目前大多数家长已经无法满足青春期中学

生崇拜、学习和效仿的需要,中学生要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同

深远影响。

(三)加强偶像崇拜的家庭教育

1.注重与青少年的情感联结

性,需要有更多、更完美的形象作为认同和依恋的对象,置于

闪光灯下的名人明星自然就充当了这一角色。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明显减弱,对父母权威的

认同、信任以及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都逐渐降低,父母与孩子的

沟通面临困难。但是,一些父母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常常以“权

威者”和“全能者”自居,忽视孩子的想法,认为他们应完全听从

其次,要引导青少年区别偶像的舞台形象与现实生活。舞台

形象是演员在特定的表演中塑造的,而大多数青少年所崇拜的

只是舞台形象,这种人物形象在他们看来是非常完美的,但这种

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诸多与他们的想象不一样的方 自己的教导。而此时的青少年,其情绪更加丰富、敏感,自我意识

面,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要教育青少年

大大增强,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有了更强烈的独立、自主要求,即

从过去的情感依赖转变为主动的构建和选择,因此,极易与父母

产生冲突。为此,家长应改变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态度,从尊重

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偶像,大众传媒也应注重和加大对能反映时

代精神与社会价值的先进人物的介绍,在扩大青少年的视野、培

养道德品质、更新价值观念和提供角色参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

用。

和理解人手,以接纳和理解为前提,以平等和共情为方式,与青

少年建立情感联结,用心和他们沟通交流,以建立平等和信任的

关系。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压制孩子的偶像崇拜,就会增加孩子

对父母的疏远和反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更加困难。

(二)区分榜样教育和偶像教育

偶像教育应区别于榜样教育,榜样教育属于思想道德品质

的范畴,而偶像教育则更接近于心理教育。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本

质上不属于单纯的道德范畴,而是一种同道德品质、个性有关的

发展心理行为。青少年教育需将偶像教育和榜样教育有机结合 加强教育。家庭教育模式属控制型或放纵型的家长特别需要改

2.行为上注意分享与引导相结合

在态度转变和建立情感联结的基础上,要用适宜的行动来

变教育方式。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教育需要有更多的情感上的沟

起来。首先,要肯定榜样教育的巨大作用,同时不应忽视偶像

的示范作用。榜样不仅可敬,而且可爱和可近,我们不能要求所

有的榜样形象都是“高大全”,这样才能使榜样更贴近生活,才不

会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和排斥心理。青少年需要学习社会角色,

母应该成为子女的榜样甚至人格偶像。其次,要使榜样型人物向

偶像型转化,成为榜样型偶像。榜样型偶像作为社会杰出人士, 崇拜转变为榜样学习,减少其消极影响,增强其积极作用。同时,

不会给青少年带来理想化的幻想,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特殊气质

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对青少年有深深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 励孩子以偶像为榜样,激发其动力并让他们逐渐获得自我认同。

通,而分享则是体验、共情和增进理解的最好方式。家长可以利

用分享偶像信息的机会(例如一起听歌星演唱会,一起看明星讲

述成名历程的访谈类节目等),与孩子共同分享激情、梦想与感

动,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的偶像崇拜行为,使偶像

家长还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在分享和理解的基础上鼓

[参献]

[1]洁,詹小路.媒介人物与中学生偶像崇拜——兼谈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区别[J]现代传播,2006(6)

2]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7)

[3]ohn Mahby,LiDay,Lynn E.McCutheon,meHourn,Dine AsheExtme elebr worhip:fantpronene and dicion:Develpihe

surement and understanding celebritworship 'wihin a clnical personalicontextPersonaly ad Individua Dierences,2006,40(2):273—283.

[4]王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社会学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彭文波,邱晓婷,刘电芝,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卷人类型与特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The Youth’S Idolatry Studied wiSociological View

HUANG Yao

(ColegefSociology,Suzhou Universiy,Suzhou,215123,China)

Abstract:Idolatry has a deep infuence on the youth in terms of psychology and feature.The youth’S being confused with idolatr will

cause some social problems,which calls for proper intervention.The youth’s idolatry shows features such as taking stars in entertainment

circle as idols,adming the idols only due to their appearance,and making consumptons f admiration.We can analyze the reasonsn two

aspects such as the youth themselves and social media’S guidance.We should treathe youth’S idolatr with reason and strengthen

education in family on the phenomenon.

Key words:sociological view;the youth;idolatry

(责任编辑:孟建伟)

18

什么不停蹄-我是中班小朋友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9:3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34615207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