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更新时间:2023-11-06 09:24:37 阅读: 评论:0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质量互变规律

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人体损伤鉴定标准)

2012年3月

第28卷第2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al of Jiangsu Instut of Educaton(Soci Science)

Mar.,2012

Vol,28 No.2

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水

王玉贵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 构建创新型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众多的区域文化形态中,吴文化具

有鲜明的创新特质,在构建区域和谐、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吴文化;创新型社会;和谐社会;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71—1696(2012)02—0098—03

在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吴

文化所在的核心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等地,是可

以成为率先垂范的先行地区之一。这是由吴文化所 人,也无千金之家”。公元前11世纪,黄河上游西周

具有的创新特质所决定的。

地时,这里地多人少,物产较为丰饶,人们过着衣食

无忧的生活,因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既“无冻饿之

吴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

部落的泰伯、仲雍为避免王位之争率众南迁吴地。

他们一方面“断发文(纹)身”、积极主动地融人当地

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中原地

区的先进文明植入吴地,开挖运河,筑城建屋,改变

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既把北方地区的先进

耕作方式带到了吴地,同时又与吴地的自然条件相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吴文化是由先吴文化、

吴国文化、吴地文化3个不同层次、但在诸多本质内

容上又由一脉相承的具体文化形态所组成。概括来

说,吴文化既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鲜明特点的区域

文化,又与其他区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整

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延续着中华

结合,种稻养鱼,植桑养蚕,吴地人民从此告别了迁

徙不定、以捕鱼狩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进入了农

耕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社会形态1

臻完善。泰伯、仲雍由此获取了吴地人们的信任,从

而“归之者千余家” j。

民族传统精神的文化,又是一种凸显着中华民族现

代精神的文化;既是一种兼收并蓄、有着中华共性的

文化,又是一种个性突出、体现吴地民众生存方式和

精神物质的文化。 1 7)而创新正贯穿于这一文化

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始终。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吴地与中原、巴楚、齐鲁之

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多。孔门72个著名弟子中就有

来自吴地的言偃,学成南归的言偃在吴地积极传播

儒家文化。泰伯的后人季札更是遍游中原各国,进

吴文化从产生时起,就与创新结缘,可以说创新

是吴文化与生俱来的特质。就先吴文化来说,其形

成过程中就明显地受到来自中原地区的商周文化、

长江中上游的巴楚文化、东南沿海的越文化、山东半

步借鉴吸收北方的先进文化和礼仪。吴越争霸

时,吴王阖闾重用来自楚国的兵圣伍子胥,终于成为

称霸一方的南方诸侯强国,鼎盛时势力达到江淮、荆

楚、南粤的广大地区。此外,齐国的孙武、越国的文

岛的齐鲁文化等的影响。先吴时代,江南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在文明曙光初现吴 种、范蠡等,也相继汇聚吴地,从而使吴文化与来自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吴文化与近现代苏南工商企业家研究”(项目编号:09JD024)。

[收稿日期]2011—12—1

[作者简介]陈敏(1969一),男,江苏泰兴人,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讲师。

王玉贵(1965一),男,江苏滨海人,苏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

98—

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以及楚文化、齐鲁文化和越文

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得以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 展过程中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实现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由野蛮转 近代以来,吴地思想家更是得风气之先,以开放

向文明,多源合流,是吴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

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人口的快

速增加、生态条件的逐渐恶化以及长期战乱,北方人

口大量南迁,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为吴地进一步

带来了北方地区相对较高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形态。

经过孙吴、司马氏和宋、齐、梁、陈等政权的长期经

营,吴地成为当时中国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具备了同中原文化进行平等交流的实力和底蕴。

同时,吴文化经历了一次带有根本性质的创新和转

型,即由此前的“轻死易发”、“尚武重战”转向“崇文

重教”、“尊儒守法”。这是吴文化形成以后在继续发

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隋唐以降,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吴文化和中原文

化的交融更加容易,唐末因安史之乱而引发了长期

社会动荡,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宋元时期,

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一方面偏安东南地区的南宋

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进行了整体移植,促进

了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总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另一

方面又实现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从而为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

同时,随着中外交往的开展和逐渐增多,吴文化和欧

洲、非洲以及亚洲的日本、朝鲜等海外文化的交流也

不断加强。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始发自吴地或

受到吴文化辐射影响的地方,隋唐时期众多来华学

习的Et本人、朝鲜人以及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

可波罗等都到过吴地。以佛教为代表的印度文明和

基督教为代表的欧洲文明也相继传人吴地,促进了

吴地地域文化与海外异质文化的交融,吴文化的活

力进一步增强。随着吴地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中

国的主流文化形态之一,其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无论是倡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著名政治家范

仲淹,还是关心国家大事、与阉党做不懈斗争的东林

持农副工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为主要特征和内涵的“苏南模式”。[ 此后,按照

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

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

来。” ¨( 加 胡锦涛也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吴地积极转换

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外

向型经济,对乡镇企业和国有经济主动进行以明确

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改革。与此同时,一大

批国家和省、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建立。吴地

已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并已实现全

面小康,正在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稳步前进。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

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

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吴文化的

创新特质可以为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必要的经验和

理论支撑。

首先,要构建创新型社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思

吴地不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不仅比起邻近的

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创新,没有思想观念和文化形

安徽等省要晚得多,就是与同省的苏北地区相比也

要滞后一些,但为什么一旦起步就能快速发展?除

了其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避免先行者的试错和反

复外,最主要的就是发挥了吴文化的创新品质。以

乡镇企业发展为例,乡镇企业刚起步时,因其不在国

家计划之内,外部的整体环境又极为不利,但吴地广

大干部、群众顶住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开创了

农村工业化的新路子。为了找到发展市场经济的成

功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吴地的各级党政

领导每年都要南下北上,到处取经。后来更把视野

扩展到国外,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乡村干部远赴重洋,

或者长期学习,或者短期培训,或者参观考察,极大

地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吴地人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率先将发展思路转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吴文化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

转变,这是吴文化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型和创新,

并且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启示。

三、吴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启示

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表明,吴文化经历了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历史阶段里,其具

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先吴时期,以自然质朴,粗放

落后为主要特征;东晋南朝时期,由“轻死易发”转向

“崇文重教”,实现了由粗放向儒雅的华丽转身;明清

时期,由于人口的长期快速增长,人地矛盾日趋尖

锐,工商业由是大兴,由此使经世致用、崇尚实学成

为主要内容;及至当代,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

变。同时又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特征,

这就是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视

野开阔。

构建创新型社会是当今我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

要任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

是由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决定

的。对此,江泽民曾多次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00

态的率先创新,其他具体工作的创新难以实现。吴

文化自形成以来所表现出来的生生不息、不断进步

描写烟花的作文-连锁药店

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9:2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33877207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吴文化的创新特质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