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必考文言文
篇一: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课文板书设计
一、论语板书设计
一、孔子:千年伟人之一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
族,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二、《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
之一,四书五经之一,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
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三、对《论语》和对孔子学说评价:
1、“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政治家:辅佐赵匡
胤)
2、“真正能够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
与大乘佛法”—— 20世纪70年
代,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汤恩比。
千古名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
舍鱼取熊掌 故不为苟得也 正面论证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故患有所不辟也对
比论证
舍生取义 如使??则??反面论证
使??则??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例论证
见利忘义(反)万钟之禄 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者得我
千古名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摆事实: 舜 管夷吾 傅说 孙叔敖 胶鬲 百里奚 道理:人才
要在艰苦中造就
生于 正面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活上:劳、饿、空乏
忧患 思想上:苦其心志 作用:动心忍性 曾
益其所不能
行动上:拂乱
分 个人成长 人恒过 然后能改
论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正面论证 接受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磨炼
死于 国家治理:入则无法家拂士 人的
安乐 出则无敌国外患个人成长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 必要
性
结论:国恒亡
总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语:多难兴邦、玩物丧志)
千古名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曹刿论战《左传》
请见: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
问战(详) 问战:大小之狱??必以情 的先决条件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参战(略)——“长勺之战”:未可??未可?? (谨
慎、果断)
将鼓??将驰?? 对比(鲁庄公:急躁 冒进) 论战(详) 善抓
进军时机:彼竭我盈
善抓反攻时机:辙乱旗靡
曹刿:谨慎、果断、善抓战机、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鲁庄公:急躁、冒进、草率行事
千古名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比美: 类比(家事国事 )
妻私(偏爱)宫妇私(偏爱)妾畏(害怕)朝臣畏(害怕)
王之蔽甚矣
客人 有求(讨好) 四海之内 有求(讨好)
三问 三答 三思
齐王除蔽: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结果:
三令 上书中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四国朝齐
谤讥下赏 无可进者 战胜于朝庭 性格分析:
善思:以小见大 善听:从善如流
邹忌: 善谏:足智多谋一代忠臣 齐王 一代明君 求实:实事
求是 善做:改革创新
六、出师表(诸葛亮)
危急存亡之秋(客观不利因素和主观有利因素)
提出建议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语重心长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亲贤远佞荐宫中府中贤良报
先帝, 论亲贤远佞之理(正反)忠陛下
追忆往事知遇之恩知恩图报
托孤之重
臣不效,治臣不罪
明确责任无言,责彰其咎 言辞恳切
君深追先帝遗诏
总结全文: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千古名句: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没有战争
线索:访问桃源 风俗淳朴 理想社会
“渔人进出 社会风尚 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桃花源” 和平安宁
离开桃源:不复得路,无问津者(虚幻)
八、三峡(郦道元)
总貌:山高岭连 遮天蔽日
夏水:水涨湍急 交通阻断雄奇险拔
江水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秋水:水枯气寒 猿鸣凄凉清幽秀丽
九、马说(韩愈)
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有常有。
策之不以其道 表达:怀才不遇;
事例进行论证: 食之不能尽其材埋没人才 控诉:埋没人才
论喻引题
陋室铭仙龙——吾德馨 安贫乐道
环境之雅(景) 淡泊名利
陋室不陋 交往之雅(友) 高洁傲岸
生活怡适(趣)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千古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移步换景(行,隔,闻,伐,取)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 特写镜头(动——静)抒发了在贬谪独
居的境况下孤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贴切比喻(斗折蛇行,犬牙) 寂凄凉
的感情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
作记缘由——记叙
异古仁人:议论 远大抱负
不以已悲——后乐天下
千古名句: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3、居庙堂之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居。
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境:琅琊——酿泉——醉翁亭
亭
得名:作亭者——名亭者——含意 寄情山水
风景画:朝暮——四时
滁人游——太守宴
风俗画:
众宾欢——太守醉 与民同乐
归: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
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十四、爱莲说(周敦颐)
生长环境
莲 体态香气 君子—— 托物言志
清高风度 不慕名利
菊 隐逸者 逃避现实 正衬
牡丹——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洁身自好
千古名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月色入户
叙事——赏月缘由 贬居寂寞
怀民相与 悲凉苦闷
积水空明
写景——庭下月景景色宜人 豁达乐观
藻、荇交横
但少闲少
抒情——愉悦苦闷 点眼之笔
水异
分写湍急(动)厌倦仕途
山势之奇 寄情山水
山奇
情趣之奇
千古名句: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北国早春(欲扬先抑)
满井 面:一望空阔
满井春色 早春郊游
游记 点:人山柳田人鸟鱼
厌恶俗世
寄情山水(表明志向)
千古名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篇二: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
(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
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
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
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
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
的。”
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
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
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
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
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
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
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
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
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
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
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
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
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
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
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15课)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
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
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
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
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
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
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
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
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
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
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
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
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
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
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
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
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
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
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
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
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
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
多的人了!
三峡(八年级上册26课)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
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河北省中考语文的古诗必考篇目与古文必考篇目 古诗词背诵
篇目: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结庐在人境)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次北固山下
7.使至塞上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19.赤壁
20.泊秦淮
21.夜雨寄北
2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2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2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6.登飞来峰
27.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
2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9.游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3:5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213812207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中考必考文言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中考必考文言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