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

更新时间:2023-11-05 20:12:26 阅读: 评论:0

江畔独步寻花全诗-那些特立独行的猪

《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
2023年11月5日发(作者: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

《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

【原文】

知人智者,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

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

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始终不离根

基的人就能够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的。

【解析】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老子从道的立场上阐释了智、

明、有力、强、富、有志、久、寿的概念,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

乐”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所理解的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总是快乐

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于现状,这与老子所阐释的思想大相径庭。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呢?真正的富有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拥有宝马

香车,真正的富有不是你实际拥有了什么,而是你能在多大的程度上

摒除私心杂念,抛弃自己的妄想。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称为真正的

富有。

什么是妄想呢?人们在观察具体事物时,了解到大道的生命运行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与上文有隔离之感:

“不失其所”意为落叶归根,它所指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叶子会回

归到生它养它的根系中去;一个是人类也会回归到孕育他们的天地中

去。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短短的几十个春秋。生老病死是合于道的

自然规律,我们没有超越生命大道的能力,生死不是我们能够掌控得

了的。在老子看来,“所”是我们最终要去的地方,是自然之所,是

我们合于大道的切合点。我们从最初的不愿接受死亡,到现在的读懂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

志”矣。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虽死而以为

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自己感到满足了,就不觉得缺失什么,当然就富有了。勤奋努力

的人,他的志向必会实现,所以说顽强努力的人是有志的。对自己有

清醒的认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偏离自己的位置,必然能够长

久。虽然死去而依然能发挥活着时候的作用和影响的,道不灭亡,他

的寿命就没有完结。躯体死去但是道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何况躯体存

新西兰的大学-寒食节来历

《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20:1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86346207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pdf

标签:知足者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