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关于⾳乐的故事,你可能读过,也可能尚未读过
图⽚发⾃简书App
对,就是这本《⼩夜曲:⾳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从1982年,⽯⿊⼀雄发表处⼥作《远⼭淡影》后,才确定了⾃⼰的写作才华。
⽯⿊⼀雄是个爵⼠迷,半个⾳乐⼈。现在还能弹得⼀⼿好吉他。2007年,他为爵⼠乐新星史黛西.肯特谱写了⼏⾸词,荣获⾏业⼤奖,算是如愿圆
了⾃⼰的⾳乐梦。
⽯⿊⼀雄从⼩受到英国⽂化熏陶,对现代⽇本⼏乎⼀⽆所知,对⽇本没有归属感。他⾃认为是地道的英国⼈,从未认为⾃⼰是真正的⽇本⼈。⽇本
背景把他和英国主流社会之间划起⼀道鸿沟。在中西⽅⽂化夹缝中的状况让⽯⿊⼀雄让他既⽆法从⽇本找到⽂化落脚点,也不能在英国觅得⽂化⾝
份。正是这种⽆根情结⽆根情结,让⽯⿊⼀雄的作品常常在简洁平淡的叙述之下,暗埋线索,蕴含主旨,发⼈深思。形成了⾃⼰的独特风格。
正如2017年诺贝尔⽂学奖颁奖仪式上对⽯⿊⼀雄的颁奖词所述:“⽯⿊⼀雄的⼩说,以其巨⼤的情感⼒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雄的⼩说,以其巨⼤的情感⼒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
幻觉之下的深渊。”幻觉之下的深渊。
第⼀乐章:《伤⼼情歌⼿》
表⾯是叙述⼀位过⽓知名歌⼿为重返歌坛与相爱妻⼦离婚的故事。其实是说三位爱乐⼈的故事。
第⼀位,“我”的母亲。“我”从事⾳乐⼯作,是母亲从⼩熏陶的结果。⼩说中对母亲收藏唱⽚、欣赏⾳乐等有很精彩的描写。⼤家可以翻看阅
读。如果碰巧你也是位爱乐⼈,那⼀定会找到共鸣。
第⼆位,“我”。在威尼斯从事乐队吉他⼿演奏。会因为好天⽓⽽愉悦地演奏,会因为现代吉他⾳乐在这个城市不受⼈待见,没⼈认真听,⼤家只
是听⼀个氛围⽽烦恼。⼩说中对“我”驻场跑场演奏的描写很有英国⼩说的风格。
第三位,过⽓歌⼿托尼.加德纳。加德纳曾有过辉煌,如今名⽓不在。为了热爱的⾳乐事业,决定与深爱的妻⼦分⼿,通过再婚取得公众注意⼒,
达到重返乐坛的⽬的。⼩说重点部分是加德纳在船上对妻⼦窗户深情吟唱的告⽩。依依不舍分⼿,不得已⽽为之。
书中提到不少经典曲⽬:《今天下⾬天》、《我从未想到》、《脸贴着脸》、《当他们跳起⽐津舞》、《爱⼈》、《四⽉的巴黎》。《今天下⾬天》、《我从未想到》、《脸贴着脸》、《当他们跳起⽐津舞》、《爱⼈》、《四⽉的巴黎》。
读者朋友不妨找来听⼀听,也许,边听曲⼦,边看⽯⿊⼀雄的《⼩夜曲》,会更配吧。
图⽚发⾃简书App
第三乐章:《莫尔⽂⼭》
任何⼈都可以嘲笑你的梦想,但是你⾃⼰不可以。遇到困难,永远不要灰⼼,相信⾃⼰⼀定会成功。这是本章的主旋律。任何⼈都可以嘲笑你的梦想,但是你⾃⼰不可以。遇到困难,永远不要灰⼼,相信⾃⼰⼀定会成功。
图⽚发⾃简书App
第四乐章:《⼩夜曲》
本章成功塑造了⼀位具有⾮凡个性的⼤明星——琳迪.加德纳。
因此本乐章也成为我最喜欢的⼀个章节。莫尔⽂⼭次之。
琳迪是娱乐圈的⼀股清流。她性情率真、豪爽,有胸襟,我⾏我素,古道热肠。
“我”史蒂夫和琳迪因为整形⼿术秘密住进酒店。在知道“我”只是个“崭露头⾓的⾳乐家”的情况下,仍然⾮常热情地主动向史蒂夫发出会⾯邀
请。听了他的演奏CD后,毫不吝啬对“我”的夸奖:“太出⾊了,你是个很棒的乐⼿,你是个天才”,甚⾄还很直率地说出⾃⼰嫉妒的⼼理。性
情中⼈,⾮常难得。
琳迪从⼩就⼗分渴望成为舞蹈家或歌唱家。即使没有天赋,被认为不会演戏,没有⾳乐才能,仍⼗分努⼒。她的始终保持着“只要努⼒就⼀定有只要努⼒就⼀定有
机会”的信念,完全不理会别⼈怎么说。很有韧性,对不对?机会
图⽚发⾃简书App
第五乐章《⼤提琴⼿》
这是本书《⼩夜曲组曲》中的最后⼀章。
没想到⽯⿊⼀雄以这样⼀个充满悲情的故事,结束整⾸奏鸣曲。
⼤提琴⼿名叫蒂博尔。那年夏天发⽣的事,改变了他对追求⾳乐的态度,包括为⼈处事的⽣活态度。
那年夏天,蒂博尔遇到⼀位⾃称是⼤师的美国⼥⼈麦科马克⼩姐。
这位⼩姐对蒂博尔的⽼师彼得罗维奇给予不敬的评论,对于⾳乐学院科班出⾝的蒂博尔则评价演奏的路⼦不对。
这位11岁后再没有碰过琴,确定⾃⼰是⼀位⼤师,认为⾃⼰天⽣拥有⾮常特殊的天赋,确信⾃⼰的才能没有得到挖掘的⼥⼈,以狂妄⼜抽象的长
篇⼤论,⾃认为对⾳乐有独特理解,对蒂博尔进⾏演奏指导。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3:3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62639207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这五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你可能读过,也可能尚未读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这五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你可能读过,也可能尚未读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