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05 13:01:39 阅读: 评论:0

字词积累-共感

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2023年11月5日发(作者:九零后的我)

影作品中的“中元素”用分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已积累成特定的中国

符号中国元素,为中外动画电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元素不仅是狭义上的传统文化元素,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和中

国的固有元素。并通过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有形的物质文化来传播和发

扬光大。无论是来自气候、人种、戏剧、水墨画、功夫还是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等等,都反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

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所接受

和吸收,甚至形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从那时起,中国元素在动画产

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被广泛使用。如美国著名的动画电影

《花木兰》《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等。由日本《少年JUMP》连

载的《中华小当家》已经充分运用了中国文化,使用了许多中华元素。

并成功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使中国元素在国际动画中具有了很重

要的意义。在过去的80多年中,中国动画电影也曾经达到过高点,

例如《大闹天宫》《葫芦娃》《哪吒闹海》等都充分的展现出了中国元

素,但中国动画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同质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出

现了《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但与

好莱坞动画和日本动画中中国元素的把握和应用相比,中国在发挥本

土文化优势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功夫熊猫》《花木兰》和

《棋魂》等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我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

的发展差距,为中国不断创作优秀动画作品提供创新的思路。

一、动漫与中国元素

动漫一词已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最早的

动画漫画的复合词。随著融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动漫作品

已经不限于动画和漫画。它们还包括广播剧、游戏、网络轻小说等等

的各种衍生产物。从全球来看,今天的动漫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庞大的市场。动漫作品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是

发展动漫产业的核心动力,文化元素是支撑动漫作品的骨架。文化不

但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且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5000多年的

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保存了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积累了许

中国元素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中国元素逐渐进入国际舞台,

尤其是在国际动漫作品中。美日两国作为动漫大国,相当重视吸收外

来文化的营养,因此许多动漫作品都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元素。在这个

文化多元发展中的时代,中国元素并不是中国所垄断的文化元素,

它拥有庞大的国际市场,逐渐成为国际动漫作品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美国和日本的艺术创作者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整合中国元素

创作出打动世界的优秀动漫作品。

二、美日动漫作品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一)好莱坞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是一个包含各种外来文化的移民国家。它对不同民族的优秀

文化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又被称为文化大熔炉。这种文化特质也是

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团队非常重视

选材。他们通常在世界各地寻找优秀的题材,借鉴不同民族的优秀文

化,并将其与美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优秀的动画和电影作品。

西方国家对一些神话传说以及功夫等神秘的东方世界有着浓厚的兴

趣。因此,对于好莱坞来说,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悠久的历史都是

极其珍贵的文化資源。加上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

断提高,好莱坞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密切。其中,《花

木兰》和《功夫熊猫》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对中国元素的把握和

运用非常到位。

《功夫熊猫》从背景元素、电影形象设计,人物生活细节等方面

均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视觉效果上增添了独特的魅

力。首先,从背景元素来看,影片从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示了浓浓中国

风的山水画,并将中国古代建筑作为背景,山水画与中国独特桂林山

水的风景契合度非常高。此外,电影中的和平谷与武当山非常相似。

中国文化中的武当山给人感觉一直是高手聚集的地方,因此动画中的

和平谷也被描述为武林高手聚集之地;玉皇宫也是模仿了中国的皇宫

建筑风格,巧妙地把中国独特的建筑元素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震撼。

其次,影片中熊猫和中国龙的形象设计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有力表现。

其中,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多次作为友好

的使者,为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通过赠送或租借熊猫进

行的外交工作被称为熊猫外交《功夫熊猫》将中国功夫的文化元素

推向了极致。其中,五位大师将中国的各种拳法使用到了淋漓尽致,

具体形象化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功夫。最后,人物生活条件以及风俗习

惯也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元素。例如:在影片中,阿宝穿的鞋子是中国

传统的粗布鞋,而鸭子先生穿的中国式大褂上设计有盘扣。此外,影

片中的角色是以馒头和面条为主食,用釉瓷碗和筷子作餐具,充分体

现了好莱坞电影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挖掘。

《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著名动画电影,这是好莱坞动画

制作团队试图利用中国文化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次尝试。这部电影根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改编,改变了故事中的中国忠

孝精神,加入了美国张扬个性和注重自我意识的精神核心,并实现了

用西方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迪士尼公司对木兰的文化内涵、情境

状态和人物造型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索,在筹备拍摄《花木兰》的时

候聘请了大量中国专家学者,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整

个制作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故事蓝本本身来自中国以外,

影片还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从直观感觉上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花木兰》很好的把握了每个细节,尤其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对木兰手

执剑的表现,反映了中国青铜兵器发展到南朝北朝时期的变化。改编

版的《花木兰》与美国文化融合,在美国市场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好莱坞电影的非常成功的一次实践。

(二)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文化在同属于亚洲国家的日本的吸收和融合下,经历了两千

多年的发展。被吸收的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佛教、儒学、汉字等。日本

的民族开放的性格在其文化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色彩。这在日本动

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例如,二战后,1958年日本播出的第一部彩色

动画片《白蛇传》就是取材自中国民间的传说。1961年制作的《铁

臂阿童木》动画中,1991年完成的《三国演义》也是根据中国故事改

编的。人物的设计与中国早期连环画《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设计相似。

该制作小组也去中国各地实地考察过好几次。配乐中融入了古筝、

胡等中国传统乐器,整部作品充满了中国气息。1997年播出的《中国

小当家》更是使用了许多中国美食和地名等元素。此外,著名的日本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展现的世界建筑取材自中国少数民族的吊脚

楼。由此可见,在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常常贯

穿其中。

开放的日本文化意识使日本本土动画文化的创作者以自己的传

统文化为创作基础,融合外来民族文化,使得日本动画文化追求

而不同实现文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比较典型的日本动漫《棋魂》

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围棋艺术形式,吸收和融合了中国围棋元素和围棋

精神,使中国围棋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曾一度引发

棋热的局面。《棋魂》中围棋精神的执着追求可能是其受到广泛关

注的重要原因。一旦棋局开始,方寸的棋盘上就会硝烟四起,变幻莫

测,对弈双方不仅要保护自己的领土,还要突破对方的阵营。面对强

者,要树立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斗志,当然,在对决中也需要高尚的

修养,称为棋士品德

这一独特的围棋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通过

无形的精神文化形式,充分吸收融合了中国元素。当然我们必须看到,

虽然日本非常重视使用外来元素,但在动画作品的创作中,日本还是

堅持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日本动画文化的繁荣主要是由当地本土文

化所支撑的。

三、中国元素本土化运用的反思

(一)根植本土文化,突出创新元素

功夫熊猫是基于中国元素和好莱坞先进的制作形式。为国内外

观众展示了中西融合成功的典范,创下了6.31亿美元的超高票房纪

录。在我们感叹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

思为什么美国人用中国文化制作的动画电影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

们处在一个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却没有这样的

成就?回顾《功夫熊猫》,这部电影由400多名艺术创作者和来自世

界各地的多达450名参与者在五年内制作完成。为了创造出独特的中

国风格,让观众感受和享受中国文化,这部电影的艺术总监花了大量

的时间去挖掘和了解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和表达。而《花木兰》是基

于中国的故事和美国精神的核心的融合,它通过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

的碰撞交融创造了花木兰的全新形象。《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优

秀的好莱坞动漫电影通过他们用心的创作态度和不断的努力广受好

评,这也说明国际动画市场肯定了中国元素。我们作为中国民族的

形象代表,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多元文化的融合。

中国动画的走出去必须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和支撑。首先,要不

断探索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将本土文化的精髓融入动画背景的设计、

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其次,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强调画面效

果、忽视文化元素的同质化现象。因此,对中国新一代的动画人来说,

开展中国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充分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最后,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文化本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想要让传统文

化在动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必须融合现代不同的文化,从而融合出

创新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突破中国动画发展的瓶颈,将其推

向世界,建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二)精准把握具象化、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有时,中国动画很难准确把握精神形体在过去,中国动画

中总有一些刻意的说教意义。这会让一些观众对动画作品感到厌倦。

甚至为国产动画作品贴上面向儿童的标签。因此,精神层面的内涵

不应过于抽象,中国早期播出的《宝莲灯》对美日动漫风格的模仿过

多,这使其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内涵和意境,但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现代中国动画的说教模式,在抽象表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形体层面上,对具象化的精确把握并不意味着创造必须被形式化。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避免被传统限制,不断借鉴和融合多元文化

元素,努力继承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做好本国文化的代言,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吸收中国的元素,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固有的优势,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就对中国动画制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动画制作能力,而且需要吸收强大的民族文

化因素于一身,从而让动画作品呈现出文化精神形体的完美结

合。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创作者应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物设

定、情节安排、艺术设计、文化背景等方面要符合时代要求,同时大

胆进行新的商业化尝试,以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在中国动画发展史

上,也有不少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然而,它的形式往往是在特定的

历史环境中定格的。在这种环境下,也出现过经典的《哪吒闹海》《大

闹天宫》等优秀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却被功夫熊猫这样的大片打败了,

因此中国动画应该在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背景下,不断挖掘创新的

元素,及时思考改进中国动画作品中的负面反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

国动画的未来发展将突破瓶颈,不断吸收优秀文化精髓,形成自己独

特的风格。近年来,优秀的动漫电影如《西游记的大圣归来》《哪吒

之魔童降世》逐渐崭露头角进入国际市场,说明了中国动画在特色化

国际化发展的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小学生组词-女朋友生气了怎么道歉

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3:0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60499207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