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魂与民族风
——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
内容摘要:中国动画思想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走马灯,皮
影戏都是中国动画的原型;中国动画立足积淀深厚的中华文化之源,
探索出水墨、剪纸、木偶、皮影等动画艺术形式,打造一代经典。新
时代的动画电影,则以更加自信的民族风思考,讲述中国故事,在光
影幻奇中,展现中华民族玄幻的远古,辉煌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动画 水墨元素 东方美学 民族风 文化自信
动画一词,本意就是让画动起来。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则是集
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戏曲等众多艺术门类于
一身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立足
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以水墨元素为灵魂,融合剪纸、皮影、木偶
等形式,多种形式求索,一路坎坷,逐渐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特点。
中国动画虽是一门年轻的视觉艺术,但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已
经蕴藏了千年。在秦汉时期就有了走马灯,西汉时期开始盛行皮影戏,
南宋时期已经有手影戏,这些都可谓中国动画最早的原型;并且,中
国绘画为动画提供了水墨、线描、大写意、小写意、工笔、青绿、彩
墨等多种表达模式;再加上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妖魔鬼怪,狐精花
妖等神奇故事,给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所以说,中国动画只
有立足于东方美学丰厚的土壤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一、中国动画原型:光影奇幻
走马灯在国人记忆中并不陌生,现在一些元宵灯会上依然能见到
它的身影。《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刘邦入咸阳宫时就看到走马灯,
甚为惊奇;“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
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
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所以这个灯,当时又叫蟠螭灯。
①
到了唐朝,又称为转鹭灯,宋朝又称马骑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
时记·走马灯》中说:“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
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可见,这些灯驱动的原理相同,只是
②
根据不同时期的流行图案而命名而已。
一些文人墨客也有描写走马灯的诗句。范成大说:“映光鱼隐现,
转影骑纵横。”(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姜
夔说:“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姜夔《感赋诗》)辛弃
疾说:“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可见,
古人在这种神奇动画面前,往往沉浸在光影幻奇中流连忘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光源照射人物剪影以
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人物对话,故事情节,音乐渲染都非常成熟。
民间艺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车船马轿、奇妖怪兽皆能入戏,飞天入地、
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
皮影戏的起源也在汉武帝时期,《汉书•外戚传》记载:“上思
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
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汉
③
武帝思念逝去的李夫人,方士少翁就通过烛光把李夫人的影子映射出
来,能坐能行走。可见,这是最早的皮影戏。“张灯作戏调翻新,顾
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一口道尽
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④
滦州学正左乔林《海阳竹枝词》写尽了皮影戏的文化魅力和民间艺
人的高超纯熟的表演技艺。
虽然皮影戏能在音乐伴奏、戏曲唱腔对白中演出复杂剧目,但这
些肢体摆动,平移晃动,离当代的动画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说有一
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每秒24帧的视觉停留”造成的视觉幻真。
也就是说,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
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逐帧播放正
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基本原理,也是动画电影逐帧绘制,组合制作的成
败关键。
二、中国动画之魂:水晕墨章
水墨动画乃中国动画尝试探索中的专有名词,亦是中国动画早期
的辉煌篇章;就是把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水晕墨章的效果,展示在动画
片中。但水墨画边缘模糊,要想呈现在影片中并使之动起来,难度非
常大。在老一代动画人与众多著名画家的共同努力下,1960年,上
海美影厂终于拍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以齐白
石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原型的水墨动画片,立刻引起动业
界的轰动。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齐白石花鸟画的水墨意境中,黑色的
小蝌蚪,毛茸茸的小鸡,透明的对虾,大写意山水,荷花、水草、丝
瓜等,让观者随着小蝌蚪的游动,体验到人在画中游的审美感受。
另一部水墨动画是1963年拍摄的《牧笛》,这部影片讲述一个
牧童睡梦中找牛的故事。牧童骑牛放牧,一路牧笛悠扬,鱼儿嬉戏。
牧童在大树上休息,梦见牛儿丢失,到处在山间寻找,终于在一瀑布
前找到,可牛儿不听话,牧童砍竹做了一个牧笛,牧笛声响,牛儿循
声归来。此片以李可染的山水画以及系列《牧牛图》为原型,让人在
《山水情》更是一部诠释中国山水意境的水墨动画短片。整部影
片无对话,完全靠肢体语言与音乐表达,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这
句话。一高士乘舟渡河,突然晕倒,童子将其救下,好生照料。高士
善琴,童子好田间牧笛,遂为知音;高士教童子弹琴,渐入佳境。秋
至,高士归,童子驾一叶扁舟相送,畅游山水之间,或流水潺潺,小
舟荡漾,或激流乱石,险象环生,或风平浪静,山高水长;至一清幽
之地,高士携琴相赠,童子拜接,高士遂归隐山水之间,童子弹奏高
可以说,水墨片正是抓住了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心理而制作的更为
纯粹的水墨动画片,其所营造的意境,至今无法超越。但此类影片剧
情相对简单,大都是哑剧,不能完全把观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并且,
制作复杂,耗费巨大,市场受众面小,无法量产,只能作为一种探索
研究之用。但纯水墨片更象是一个标志,成为中国动画的一个典型符
号,甚至在其他类别的动画中,也都要贯穿一些水墨元素,成为中国
动画之灵魂。
三、动画的民族风:手绘巅峰
可以说,国产动画在 “探民族形式之风”的过程中,融合了多种
传统艺术形式,正是这些各具魅力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促使国产动
画电影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风格,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
式,都有别于外国动画电影,展示中华民族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比
如,剪纸动画电影《人参娃娃》《猴子捞月》,也以其清新的色彩感
获得观众的赞赏;木偶动画电影《愚人买鞋》《崂山道士》等,也别
有一番趣味;皮影戏动画《东郭先生和狼》,更让人感受中国原始动
画的古拙之美。可以说,中国早期的动画人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和手段,
不断探索中国动画的表达方式和美学意境,并推出不少优秀影片。特
别是几部大制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成为早
《大闹天宫》是1964年推出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影片处处考
虑到中国人的审美观,注重把中国美学元素融入其中,首先从人物设
计上,融入京剧脸谱的造型,很多打斗动作都是京剧戏曲中的经典桥
段,再加上紧密的鼓点和京剧伴奏,让人沉浸其中。更有一些细节,
比如云纹的表现,采用如意吉祥云纹;蟠桃园摘桃一段,天女飞舞就
是动画版的敦煌飞天壁画造型;对天马的设计,则让我们想到汉朝壁
画中马的矫健身姿。可以说,《大闹天宫》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动画
界的瞩目;荣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
特别奖,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奖项。
《哪吒闹海》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电影,影片于1979
年上映,本片成功地摆脱了原著《封神榜》的黑暗色彩,重新架构故
事情节,塑造一个正义勇敢的哪吒形象,营造如梦似幻的美丽童话世
界。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人物塑造也是极富神采。虽然
以水墨元素为基础,但已经完全改变了水墨边界不清的弊端,在色彩
的均衡渲染中,突出主题,保持浓浓的中国风。本片背景建筑借鉴山
东蓬莱阁造型,更突出太乙真人的仙风道骨,音乐上既有编钟、古琴
的古典美,又有戏曲锣鼓伴奏造势,被誉为中国早期动画电影的巅峰
之作。本片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和菲律宾马尼拉国际
电影节特别奖。
《天书奇谭》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 1983年出品的
动画长片。该片讲述天道无私的故事,袁公盗取天书私刻在石洞里,
被三只狐狸偷学,危害人间。袁公炼天鹅蛋化为蛋生,学习法术后和
袁公一起消灭了狐妖。本片以民间戏曲为框架,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
人物造型非常鲜明,如老狐狸的狡诈,狐女的魅惑,县太爷的贪心,
和尚的好色,蛋生的正义,农村老奶奶的慈祥等,表演滑稽富有童趣,
那天马行空的奇想,赋有深意的神话架构,充满着中国特有的美学魅
力。
可以说,这三部影片拍摄时间为,64年,79年,83年,这时
期的动画,基本还处在手工绘制阶段,与现代的2D,3D技术完全
不在一个概念上,但其讲故事的方法,人物造型的设计,情节的推动,
对话的精炼,美学意境的营造等,完全抓住了中国人的审美特性,成
为中国动画史上令人难忘的经典。
四、讲好中国故事:当代传奇
可以说,自1983年之后,中国动画开始向低幼化趋势发展,粗
制滥造,Q版动作,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低。而此时的日本,美国正
是动画电影的黄金发展时期。特别是美国,不但发展自己本国动画资
源,而且,开始用美国思维讲述中国故事。
首先是1998年,迪斯尼推出二维动画电影《花木兰》。讲述中
国古代少女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影片中的木兰活泼俏皮,不受传
统礼教约束,完全是美国意识形态下的中国女孩形象。不过,这却让
中国人脑洞大开,更加丰富了花木兰在中国人思维中的形象。很快,
2003年,中国推出另一位女扮男装求学的祝英台,虽然有点模仿的
感觉,但《梁祝》中唯美的镜头,还是让国人为之倾倒。
不过在那一阶段,国产动画精品毕竟太少,中国的观众已完全沉
浸在迪斯尼多彩多姿的公主戏以及日本宫崎骏的诡异神秘的妖怪戏
之中,国产动画被视为吐槽烂片的代名词。2005年9月,美国梦工
厂动画又推出《功夫熊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主人公,讲述一个
励志学习中国功夫,拯救天下苍生的故事。其经典而滑稽的动画造型,
建筑、服饰、饮食等环节,完全植入中国本土元素。引人入胜的故事
情节,虎、鹤、螳螂、蛇,各种拳法精彩的打斗场面,都给中国人很
大启发,原来中国故事也可以这样讲呀!
动画的英文就是Animation,原意是活力,动感。精髓就在于
动,那种逼真的动。我们在观看国外动画时,往往迷恋那一种眼神,
眼神的大小方圆能让一个恶贯满盈的坏蛋瞬间变为一个楚楚可怜的
小奶爸;能让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变为一个恶作剧的小坏蛋。可以说,
国外的动画制作在眼神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戏;另外,就是故事情
节的推动,文化、审美元素的植入;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每个
国家都有立根本土文化基因,讲好本国故事的精神诉求。
终于,在2015年,中国一部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让人眼
前一亮,本片重新架构了孙悟空与小屁孩江流儿的故事。齐天大圣孙
悟空被压五行山四百年后,大闹天宫成为一个传说;在山妖横行的长
安城,江流儿与师傅相依为命,为救一小女孩,被山妖追杀误入五行
山,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但唯独手上封印没有解除。在
与妖王的打斗中,没有法力的孙悟空败下阵来,江流儿为救悟空被压
死在乱石中,从而激发大圣的战斗力,终于解除封印,拿出金箍棒,
杀死妖王。本片可以说是向《大闹天宫》的致敬,《人民日报》赞誉
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大圣归来》可谓中
国动画电影的归来。
2016年,十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上映,本片取材于庄子逍
遥游和民间传说,以中国式的玄幻神秘,讲述了一个海豚女孩报答救
命之恩的故事。影片突出了中国红的色彩韵味,特别是女主角春穿的
红色对襟服饰,透着淑雅的古典之美。福建客家式围楼,大红灯笼,
高大的海棠树,奶奶是凤凰,爷爷是条龙,养老鼠的地狱灵婆,会说
2019年,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崛起之年。首先是1月间上映的
《白蛇·缘起》,本片展现《白蛇传》的源头故事,许仙与白蛇500
年前即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传奇。唐朝末年,国师为修炼道法发动
民众捕蛇,小白受蛇王之命前去刺杀国师,意外失忆,被捕蛇村少年
阿宣救下,两人一见钟情,小白蛇妖身份逐渐显露,许宣为跟小白在
一起,宁愿变身为妖。许宣为救蛇村居民前去阻挡白蛇,落入国师布
下的陷阱,为救小白,许宣被冻死,小白用珠钗留下珍贵记忆,预示
500年后西湖情缘。本片以唯美的画风,融入水墨元素和青绿山水风
味,极具中国美学意境,特别是小白一身素衣,飘飘欲仙,既有戏曲
花旦的美妙,又有卡通人物的造型,又具备蛇妖的典型特征,堪称完
美少女版白娘子,深受国人喜爱。
而7月份上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让人看到国产动画积蓄
的力量。本片用善与恶的纠结重新演绎魔童哪吒的三岁人生,本应为
灵珠转世的哪吒却被申公豹偷换为魔丸,刚出世的哪吒就极具破坏
性,成为恶作剧的坏小孩。但他的内心深处还存有一份善良和被人理
解的渴望,为救小女孩大战海夜叉,并与灵珠转化的龙太子相遇成为
唯一好友,但却改变不了人们对其妖怪身份的歧视。为掩盖偷换灵珠
的罪行,龙族要用巨冰掩埋陈塘关,哪吒奋起打败小白龙,救下陈塘
关百姓,却不忍心杀死白龙。在哪吒遭受天雷打击时,小白龙用万龙
甲相救,却不能抵御,魔丸和灵珠合体,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终于保
住了魂魄。本片讲述善恶同体的哲学,灵珠与魔丸正是太极的阴阳两
极,善与恶的人生命运都可以改变的。本片中的一幅乾坤图,把中国
绘画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支画笔可以画出任何想要的世界,其恢
弘而神奇的场景,让人惊叹当代动画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3D动画
技术营造的美奂美轮的美学意境。
从2019年几部影片看到,当代动画电影正逐渐突破技术壁垒,
逐步走向更加逼真的大场景的营造;现实中不可能拍出的场景都可以
通过后期制作达到,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
动画一方面具有影视的特性,但从它的基本创作手段来看,动画电影
应属于绘画艺术的范畴。它用美术的形式来架构和表现画面,用绘画
语言来概括和叙事情节。
⑤
结语
可以说,中国动画电影通过60年的发展,逐渐完成了中华民族
千年的动画梦想。以儒释道的哲学观,立足中国文学诗词所积累的丰
厚艺术土壤,汲取中国翰墨丹青所营造的美学意境,融合中华民族丰
富奇特的想象力,借鉴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发展,锐意出新,
厚积薄发。乘着文化自信的风帆,发挥新一代动画人的想象力,努力
打造人文动画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更期待,在疫情过后,会有
更多更好的动画电影上映,给我们带来更加新奇唯美的视觉盛宴,让
我们在光影传奇中看到中华民族玄幻的远古和辉煌灿烂的未来!
①
(晋)葛洪撰 《西京杂记·咸阳宫异宝》 三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第140页。
②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北京出版社出版1961年5月第1版 第81页。
③
班固《李夫人传》转引《古文大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第1版 第48页。
④
⑤
左乔林《海阳竹枝词》载《滦县志诗歌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第1版 第151页。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第4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2:0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57102206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