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形象的跨国变异研究———《木兰
诗》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对比
作者:张丽霞
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14期
摘要:国别文学是一种以政治地域观念“国家”为界限的文学研究,如中国文学、法国文
学、美国文学等。它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学单位,具有各自的文学传统。但是任何一个国家
的文学如果只在自己的文明圈中发展,必然就会走向衰弱。因此,文学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传
播与交流。顺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就出现了跨国别的文学研究。而对跨国别的文学进行研究,
必然会涉及一国文学流传到他国之后所产生的变异的问题。本文就以“花木兰”为例,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比较中国花木兰形象流传到美国之后所发生的变异。
关键词:《木兰诗》;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跨国变异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4-012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1 花木兰形象之变异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国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最早关于花木兰的记载来自于乐府
民歌《木兰诗》。在《木兰诗》中,花木兰是一个为了尽孝而替父从军的孝女。诗歌开头几句
就为我们点明花木兰替父从军完全是一个无奈之举。家中的父亲年迈,上战场就意味着死亡,
而家中却也没有能替代父亲上战场的人选。因为不愿看着父亲年老还要遭此横祸,无奈之下,
花木兰决定“从此替爷征”。
而花木兰的形象到了美国之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性格
独特,不似中国传统女子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反而是上蹿下跳,如一个“假小子”一般,
毫无大家闺秀的样子。影片一开场,木兰就被迫装扮成淑女的样子去“相亲”,虽然样子很淑
女,但还是漏洞百出,结果可想而知,木兰肯定没有被选上。她回到家后,心情郁闷,将自己
内心的感受唱了出来。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木兰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改变自己, 使自己尽量成为
丞相和皇帝等,而且还增设了男主角李翔,将故事情节引导到木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木兰的
爱情之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情节的变异。
3 价值观的变异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自然也
存在很大的差异。《木兰诗》突出了主人公以家庭为先,先有“家”和“孝”,再有“我”的
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以“孝”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
而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从头至尾贯彻了美国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特点,强调个人独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2: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57041206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花木兰形象的跨国变异研究———《木兰诗》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花木兰形象的跨国变异研究———《木兰诗》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