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花木兰

更新时间:2023-11-05 11:40:09 阅读: 评论:0

回馈活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

功夫熊猫花木兰
2023年11月5日发(作者: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功夫熊猫花木兰

美国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营造一个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

国神话,但同时也面临着创造力低迷的文化困境。为了谋求发

展,好莱坞陆续开始在异国文化基因中寻找本土文化的新突破,

《花木兰》《功夫熊猫》在文化传播中形成了多个异化

的文化产品。

一、对中国文化元素拼贴式消解

1998年,迪斯尼首次推出以华人为主角的动画电影《花木

兰》以中国传统故事木兰替父从军为蓝本,巧妙地将现实内在

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结合,通过对多种中国文化

元素的拼贴,塑造出了具备美国价值观的西式花木兰形象。通过

中国元素的添加,迪斯尼力求较准确地展现中国原味文化。片中

五首歌曲来源于中国民间小调,使用了笛子、二胡、古筝等管弦

乐器,力争使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突破迪斯尼

原有动画风格,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所讲求的凝练和阴阳平衡的

古代哲学,参照中国水墨动画虚实结合,工笔画与水墨画相结合

的特点,影片精简、凝练却又意境悠远,富有东方韵味。

2008年,好莱坞的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再次选取了中

国文化元素:功夫、熊猫作为创作对象。故事发生在如水墨山水

画般的和平谷,奇峰之巅雕梁画栋的玉宫、盘旋在大殿天井上华

贵威严的龙雕透露的王者气派,关照了中国龙图腾的崇拜心理,

乌龟大师的仙风道骨,羽化成仙的视觉再现,彰显了东方的生命

哲学。余音缭绕的中国曲风配乐,穿插着包子、面条、豆腐、筷

子、针灸、太极、鞭炮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处理极为巧妙。故

事呈现出中国武侠小说典型的叙事策略和架构:武林门派之争,

遁世高人,掌门人,五弟子:虎、蛇、鹤、猴、螳螂(中国功夫中

常见的五种动物拳法)师门败类太郎,清理门户者――熊猫阿宝,

奉若经典的武功秘岌神龙宝典,正邪双方围绕武功秘岌展开了

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在人物动作设计上,刻意模仿了以李小龙、

成龙、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功夫电影。

二、主题的去中国化

花木兰的华裔角色设计师张振益说:以往的女性角色都是

弱者,那些等待英雄相救的公主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在这一点

上,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与美国女性的反叛精神十分吻合。

迪斯尼在动画影片花木兰中,巧妙地转换掉替父从军在原

文化内涵中的核心主题――“自我牺牲忠孝,按照自己的需

要赋予花木兰全球化语境下全新的灵魂――“自我实现爱是

一切。影片将木兰女扮男装毅然从军归结为亲密无间的父女之

情、光耀门楣的渴望,以及对个体身份的追寻与实现,彻底颠覆

了中国原版故事中出于孝道和忠君报国的思想主题,塑造出了

一位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

传统儒家社会是以群体道德模式制定的社会准则为最高价

值准则,强调为群体利益而压抑个人的欲望与个性,要求个体自

我牺牲,这也是中国传统木兰替父从军的价值取向。在西方社

会,同样强调社会责任感,但却是以尊重个人、个性的发展为前

提的。在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下,以强调单方面付出的忠孝”“

我牺牲等宏大叙事主题为主的中国传统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缺

乏人性深度,难以理解。因此,迪斯尼的木兰便从南北朝古诗词

中描绘的那个重孝明义、勇于自我牺牲的中国传统女英雄,脱胎

换骨为一个活跃在片中富有爱心、勇于追寻自我、敢想敢做、重

视个性的独立女性。

制作者对《花木兰》的主题做了全球化的处理,在其原文化

核心上注入了美式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

的人性主题来。

《花木兰》全球票房高达3亿美元,创造了迪斯尼公司继巅

峰之作《狮子王》之后的又一票房新高。而《花木兰》在中国却

遭遇了滑铁卢。中国市场的冷淡反应,与影片中刻意凸显放大

国元素一味追求中国味道忽视史实、忽视细节真实有直接

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拼贴得有些

做作。北魏的战场上,充斥着宋朝的火炮,汉晋匈奴、唐朝服饰

与仕女妆、明清风格的庭园等等杂糅在一起,而故事的主人

――木兰更是具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古典神韵,成为追求个体

实现的美国人。可以说,《花木兰》是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资

源的一次冒险发掘。时隔十年,好莱坞再次推出以中国文化元素

为市场诉求点的《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拼贴了西方文化视域中”“功夫熊猫等最

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市场风险小的符号,沿袭好莱坞式的英雄

情结,塑造了一个传统迪斯尼式的英雄熊猫阿宝。遵照了西方思

维中英雄没有出处的规则,阿宝套上了功夫的外衣在超能力

(食物激发潜能)的帮助下,习得了绝世武功,扮演了维护和平、

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角色。

在如今的世界里,有些情感和追求是有普世价值的。除去表

层的中国功夫和民族元素,《功夫熊猫》的内核里,彰显的是励

志主题――“勇气与责任。功夫只是途径,好莱坞显然比《花木

兰》时期更能理解东方传统和叙事规则了。在《功夫熊猫》这个

以中国文化为卖点的影片中,透过浮在表层重重叠叠的中国文化

镜像,我们看到熊猫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被潜意识地赋予了

超人这个美国的文化身份,功夫熊猫已经被美国文化改造了,

成为了一个变异的中国符号。

三、给我们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动画在美、日等国动画的渗透、

压力下,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受众群。好莱坞以我国丰富的艺术资

源和广袤的自然造化为创作基础拓展市场,在《花木兰》《功夫

熊猫》等动画片打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

美国价值观植入了中国观众的脑海。中国动画在国内市场慢慢被

侵蚀、国外市场难以找到安身之地的情况下,日见萎缩。

文化的传播有其特殊性,民族色彩浓烈的文化往往更受欢迎。

在中国动画业的发展中保留和发掘我们的本土文化基因,打造我

们的民族文化特色,不仅有着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而且是迫

在眉睫。中国动画也曾在丰厚的本土文化中寻找艺术形象,创作

出了一些体现中国本土文化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注重对中国传

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并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造型风格和

艺术语言等传统文化特有的表达符号,《大闹天宫》等。《花

木兰》到《功夫熊猫》,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好莱坞正是这样不停

地消解异质文化,据为己有,形成具有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特点的

美国新文化,在与别国优秀文化基因的融合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并

走向繁荣。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在全球化热浪中不断递进。我们

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别人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素材。这并

不妨碍我们做自己的动画片,关键是在构思故事的时候用自己的

思维,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创作理念上求创新。审视创作理念上

存在的缺陷,本土文化特色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我们前进中的障

碍,如果我们在继承本土文化寻找动画语言时,仅仅把一些传统

文化样式、民间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不仅永

远无法找到动画的本土文化基因,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同时

也根本无从了解西方艺术的传统精神。而这一点恰恰是好莱坞给

我们的深刻启示。中国本土动画曾经有过辉煌,也产生过世界经

典之作,但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国外动画片及其衍

生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刻,我们既要提倡和挖掘动画影视

艺术的民族性,呼唤从本土文化中尽快创作出一系列能体现中国

文化特色和民族生命力的动画形象,同时又要在东西方文化的融

合中,发挥文化消解的传播优势,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

国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点,使我们的动画影视作品能以我

们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优势在占领我国动画影视市场的同时走

向世界。

校园相声-有关雪的诗句

功夫熊猫花木兰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1:4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55609206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功夫熊猫花木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功夫熊猫花木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