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

更新时间:2023-11-05 11:31:58 阅读: 评论:0

笨的反义词-爱情里流过的眼泪

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
2023年11月5日发(作者:铁血江桥)

龙源期刊网

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

作者:罗慧康

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1

[摘要] “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最初形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之后虽经历代文人以各种

方式加以创造,但故事始终围绕展开。迪士尼1998年推出动画片《木兰》,引发

一阵木兰热,影片对木兰故事的陌生化表现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木兰》 陌生化 文化侵略

木兰形象源于北魏时期的民歌《木兰辞》,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木兰故事走到大洋彼

岸,迪士尼于1998年推出动画片《木兰》,在美国刚上映的第一个周末票房为2280万美元,

最终在美国国内获得了1.2亿美元,以及全世界约共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其中中国贡献了

1.2亿的票房),成为年度第二高票房的家庭影片。从票房上来看,《木兰》的收益远远大于

2009年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经统计,电影的最终票房为13.5千万美元)。在口碑上,

也好于中国搬上大银幕的几部关于花木兰的电影。木兰故事如何在西方视野的改编下如此成

功?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对传统木兰故事的陌生化表现。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搜检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那你所认知的那

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变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1]。在这里,陌生化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要求主体创造性地

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从而把一种新鲜的、童稚的、富有生气的前景灌输给我们”[2]

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理论后,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了戏剧中的陌生化概念:

把一个时间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

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感和新奇感。”[3]在动画片

《木兰》中,价值观的陌生、叙述风格的陌生以及人物形象的陌生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奇感,

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木兰故事。

一、价值观的陌生化

中国是儒家文化浓厚的国家,二义占有崇高地位, 也是木兰故事得

以展开最基本的核心,突出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政治教化的作用。

《木兰辞》的木兰从军是因为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出于保家的尊父孝道之

心。到了《隋唐演义》里的木兰面对征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吾观史书上边,有绣旗女

将,隋初有锦伞夫人,皆称其杀敌捍患,血战成功,难道这些女子俱是没有父母的,当时时

势,也是逼于王事,勉强出征,反得名标青史。”[4]突出的是一个字。在《北魏奇史闺孝

烈传》中的作者更通过木兰的奋勇杀敌至吐血、到敌营下书宁死不屈、女将卢玩花的身世与回

titannic-微笑面对危险

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1:3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55118206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电影《木兰》阐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