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3-11-05 11:17:41 阅读: 评论:0

描写老师的文章-美女黄18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2023年11月5日发(作者:杨氏女)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故事来源于中国南

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辞》。《木兰辞》是一篇叙事诗,讲 述了在北魏

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派兵侵扰中原地区,北 魏朝廷大量征兵以抗强

敌的背景下, 木兰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的 故事。木兰从军十二年,屡建奇

功。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 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

不想要财物,她只希 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

派使者护

送木兰回去。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

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 都万

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1998

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花木兰的故事,投资制作了动画 电影《花

木兰》(),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 中国传奇故事。

Mulan

部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成为迪斯

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 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电影也极力通过

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外包装。 但是影片从人物

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 本文将具体分析文化 的几个组

成要素在影片 《花木兰》和中国传统木兰传奇中的体现, 探讨中西方文化

的差异。

、木兰的性格塑造

中国传统故事里的木兰温婉贤淑, 勤于女工, 是个典型的中

国古代女子形象。 当她为了年老伤病的父亲, 不顾家人的反对和

重重困难,毅然从军,不仅体现出她的勇敢,更反映着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孝文化。 中国古代的孝文化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来

源,孝对一个人的要求,根据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木

兰的父亲哪怕伤痛在身仍然要应征,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木兰代父从军更

是对孝文化的直接体现, 也是这个传统故事的 伦理出发点, 体现了个人

应该报效国家, 孝敬父母等中国文化中 的重要价值观念。 而在电影中的

花木兰从外形的塑造上看是西方 人眼中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形象:柳叶眉、

樱桃嘴、单凤眼,每只 眼睛斜翘了 度。而这种造型其实与中国传统的

45

审美观有一定 的出入。在性格上,她从影片一开始去相亲时就洋相百出,

受到 人们的白眼, 反映出了她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的格格不入。 当她得

父亲要带伤病再次出征的时候, 她站出来表示反抗, 而来征兵 的官员一

句“我们男人说话怎么有你说话的份”把世人对她的

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她代父从军 不仅是为

孝敬父亲, 更多地是为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

以不同

于“嫁个好人家”的另一种方式给家庭带来荣誉, 体现出其独立

而不甘心受世俗约束的叛逆性格。 因此,与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

象大相径庭。 这样的木兰形象体现出美国追求个性的自由、 解放

的价值观。而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象体现的是中国的集体

主义文化,强调人们要为了一个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

传统的木兰形象上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为了孝敬父亲、 为了家庭

利益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与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军寻求自身价 值的思想

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中价值 观念差异的体现。

二、木须龙的角色塑造

木须龙是在这部迪斯尼动画中独特的动物形象。 美国人爱养 动物作

为宠物,这条名叫木须的龙其实扮演的就是木兰的宠物的 角色。迪斯尼动画

片中的动物配角形象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动画人物都有一个动物

宠物或好友,如灰姑娘仙杜瑞拉和 她的好朋友小老鼠葛斯和杰克, 白雪公

主与七个小矮人等。 在电 影《花木兰》中木须龙的角色塑造也是一大亮

点。在西方神话传 说中,龙是邪恶的象征,它的形象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巨大

蜥蜴, 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因此,当影

片中的木须龙向花家的祖宗们表示自己有能力保护他们时, 就想

通过从口中喷火体现自己的力量, 传递着西方人对龙的理解。

须龙的外形虽然借用了中国龙的形象以突出其中国元素, 却没有

一点中国龙威猛、高贵的影子,而是一条小得可怜也没有什么力 量的守护祖

宗灵魂的动物,颇像一条看家狗的形象。

木须龙对整部电影情节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他在花家祖宗 的要求

下承担起保护木兰的任务。 从花木兰从军后一直忠心耿耿 地跟着她接受各

种考验,跋山涉水,参加训练,冲锋陷阵。他对 木兰的照顾无微不至:早上

花木兰睡懒觉,木须龙揪着耳朵把她 给拉起来把军装扔给她,然后一边唱着

励志歌一边挥舞着锅铲干

净利落地做早点,等木兰穿好衣服,面前已经放着一个漂漂亮亮 的荷包蛋和

两片吐司;木兰参加训练,木须龙就跟在后面,险象 环生,不是差点被火烧

就是险些掉进河里, 但总是可以化险为夷;

当李将军骂花木兰没有男子汉气概的时候, 是木须龙安慰她。不

是木兰实践 过,木须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掩护木兰的女子身份,

从军梦的重要保证。

最后,花木兰功成名就,拿着单于的宝剑衣锦还乡,鼓乐齐 鸣,木须

龙拉着小蚂蚁跳起舞来,流下激动的眼泪,因为他可以

重返宗祠了。木须龙通过保护木兰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最终

改变自己在祠堂受凌辱的现状, 重新获得了祖宗们的认可。 这种 不甘心为

他人的思想左右, 争取自我价值的体现,与木兰身上的 拼搏和抗争精神相

得益彰,也是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念的体 现。

三、影片隐含的女权意识

《木兰辞》

中靠女扮男装而扬名的花木兰无论在战场上如何

风光无比,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家庭, 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当时社 会对女性

的归属的道德规范。 因此,中国传统中的木兰形象虽然

也反映出了一定的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权意识, 但是最终还是与现

达成妥协。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观念在道德体系中除了对女 性有三从四德

等种种要求与束缚外, 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根本无 法得到实现。 况且,花

木兰成功隐藏自己的性别特征竟使得战 友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郎”,这不仅是出于保护自

己的需要,更是在这一特殊境遇下女性谋求自身认同的极其无奈 的惟一出

路。影片中的花木兰从一开始相亲画面中抄写三从四德

在手臂上就表示出对这些封建伦理道德的不屑, 她的个性活泼热

情、开朗大方、不拘一格、勇敢执著,体现着现代女性的特点。

她代父从军从性别意识的角度看也体现出她希望男女平等, 与男

性平分天下的胆识。影片最后救皇帝的时候,导演还上演了一场 男女换装大

戏,所有士兵扮演成女子才能混进皇宫, 传达的正是

导演们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受压迫地位的一种讽刺。 所以,影片的

情节虽然大致还是遵从了中国故事的木兰形象, 让她最终回归家

的怀抱,但是从影片中男女角色的转变和戏谑中无不体现出西

方现代文化中的较成熟的女权意识, 隐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女性的定位的批判。 西方女权意识的中心即男女平等,

女性应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自我奋斗实现解放与发展。 影片中的

花木兰便是一面宣传美国女性主义的隐形旗帜。 花木兰身处男权

会,要靠美丽、给家庭生儿育女的才能实现其身为女性的价值。

但是,她不顾世俗偏见,趁着代父从军的机会,以彻底的男装将 女性包裹,

跟男人一样上战场,打破了世俗对女子的角色定位。

因此,影片《花木兰》蕴涵着丰富的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气质和 强烈的男女

互助互补的女权意识。

四、影片的美式幽默风格

美国卡通和漫画具有批判、幽默、讽刺的特征,其中最大的 特点在于

浓厚的幽默感。美式幽默被称为热幽默,以简单、直接

为特征。例如,影片在一开始的相亲环节中就极力渲染了这样一 种喜剧氛

围。木兰被迫梳妆打扮、扭捏地学习淑女风范,她不会 背三从四德就把答案

写到手臂上,媒婆不知情地抓到她的手臂而 染上了墨水,然后用手一摸嘴,

整个嘴就画上了黑色的一圈。之

后更是因她无心的错误弄得鸡飞狗跳、 狼狈不堪,这些细节的刻

让人捧腹大笑,奠定了这一动画影片的喜剧基调。 又如在影片 末尾,当木

兰成功地把战利品单于的宝剑和皇上赐的玉佩带回家 时,她奶奶说:“真希

望她带个男人回来。”紧接着,李翔就出 现在门口。奶奶马上改口说:“下

次打仗我也去。”这里面的风 趣也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元素传达这一幽默风格, 通过

人物夸张的造型就是视觉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幽默

元素。例如,影片中的一些士兵造型: 滑稽而深藏不露的和尚、

夸张荒诞的幽默 有勇无谋的武夫都加剧了这部影片的喜剧效果。

格植根于美国文化,源于美国的历史。

幽默是一个国家、民族语言智慧的体现,是其文化历史的产 物。由于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表现习惯的不同,中西方 电影中的幽默文化也

在内容、 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

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 形成了大写意式

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 洋商业文化,

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 随性而张扬。中

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 形成了一种较内敛的

民族文化, 包括其幽默文化, 主要体现在对小人物的讽刺上的黑 色幽

默; 美国从其建国以来就宣扬独立自主、 自由奔放的外向型 文化,这种

民族性格自然也渗透在其影视剧中。

五、结语

迪斯尼动画电影 《花木兰》 以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 为原

型,结合了很多中国元素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具 有现代女性意

识的木兰形象。 影片从主要人物性格塑造、 配角动 物和人物的刻画、

事情节的改编和喜剧风格上无不体现出美国 影视的特点和美国文化的特

征,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却没能得 到表现。这是一次成功的以中国元素

为外包装进行美国文化营销 的商业运作, 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商业消费。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还要依赖于本国影视制

作的发展。

选用其他民族的传说进行本土化然后全球化是目前全球化在影

视方面的一个表现。 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对如何通过中国电影传

递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生产管理体系-教育的作文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11: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54261206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