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工程中坞墩施工关键技术
王志强;历智;胡克飞;杨建辉;李泽弘;仇潇潇
【摘 要】山船重工西区造船坞工程具有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紧迫等特点,为
此在船坞坞墩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关键控制技术:具体包括坞墩结构合理分块、
分层;混凝土施工时间与结构分层间歇期控制;减少结构侧面约束的模板工艺;坞墩混
凝土内散热孔设置与块石埋设;混凝土养护与测温控制等.实施效果达到了整个船坞
不渗、不漏、不裂,混凝土表观质量良好.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5页(P168-172)
【关键词】空间桁架作业平台;网眼模板散热孔;多通道现场定时自动测温记录仪
【作 者】王志强;历智;胡克飞;杨建辉;李泽弘;仇潇潇
【作者单位】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山海关,066206;中交一航局第五
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2;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山海
关,066206;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2;中交一航局第五工
程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2;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山海
关,0662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673.33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山船重工厂区西侧,坞口(图1)宽100 m,坞墩结构沿船坞轴线方
向长度28 m,西坞墩宽11.5 m,东坞墩宽10 m;坞墩底高程为-11.7 m,坞墩
顶高程3.5m。底板下设100 mm厚素混凝土垫层。坞口混凝土总量6 252.54
m3,用闭合块分割成5块;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程+0.0 m以上为C35F300;高
程+0.0 m以下为C30。
2 工程特点
1)坞墩结构尺寸大,混凝土浇筑方量大,工期紧迫。
2)大型桁架模板加固难度大,施工作业空间安全要求高。
3)结构受到多种约束,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难度大。
3 施工总体安排
1)在基坑开挖完成、条件具备后,先进行东坞墩施工,待水泵房二层施工完成后,
再进行西坞墩施工;尽量缩短分层施工上下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坞墩底层
施工时预留帷幕灌浆孔,底层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永久止水帷幕灌浆。
图1 坞口平立面
2) 坞墩竖向分5层施工(表1),在确保施工间歇期的前提下,争取在低温季节
施工。具体分层高度为:第1层-11.7~-7.6 m,层高4.1 m(含部分坞口底板厚
度);第2、3层层高均为3.6 m,顶高程依次为-4.0 m,-0.4 m;第4层-0.4~
2.6 m,第5层2.6~3.5 m,墩顶布置有0.3 m高护轮槛、工艺管沟、轨道槽和
系船柱等。
表1 坞墩分层浇筑混凝土量部位 层次 数量/m3 实际浇筑日期1西坞墩1 443.0
2008-06-21 2 1 057.0 2008-08-02 3 1 057.0 2008-08-15 4 880.8 2008-08-
29 5 265.2 2008-09-18 1东坞墩1 271 2008-06-08 2 906 2008-07-13 3 906
2008-07-25 4 755 2008-08-24 5 227 2008-09-08合计 8 768
4 坞墩施工关键技术方案[1-2]
4.1 模板工艺
1)1层模板根据开挖断面砌砖墙作为模板,砂浆罩面以减少侧面约束。
2) 2、3、4层模板采用P60钢模板组合横竖钢楞再加竖向槽钢桁架的结构形式,
模板之间采用“帮包底”、“侧包堵”的组合;接高模板底口标高通过模板托架调
整。为保证模板底口不漏浆,在模板底口设固定弧形发泡橡胶条止浆,橡胶条用
8#槽钢与模板加固。M24单拉螺栓一头通过圆台螺母与外组合螺栓相连,另一头
用准18带肋钢筋连接,再与预埋件焊接。
3)模板顶口用空间桁架与模板焊接加固,模板加固如图2所示。采用空间桁架代
替模板顶口斜拉,节省施工用料、重复利用,兼作混凝土浇筑时抛石作业平台。
图2 模板加固
4.2 钢筋工艺
1)钢筋进场后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钢筋按规格进行存放,挂牌进行
标识;为避免钢筋锈蚀,钢筋下方垫木枋防潮,上部盖蓬布遮雨。
2) 钢筋在加工场地成型,加工前先进行调直、除锈;钢筋闪光对焊前根据施工条
件作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正式施工;成型钢筋按规范进行检验、标识。
3)钢筋运输采用15 t汽车牵引钢筋车将钢筋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钢筋运输采
用塔吊吊运和人工搬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较长的钢筋吊架进行吊装。
4) 钢筋按照分段、分层的浇筑顺序依次绑扎,钢筋绑扎前将垫层清理干净,根据
钢筋间距在垫层上弹线,作为控制钢筋的标志。底板钢筋一次绑扎成型;为避免底
板和坞墩顶层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挠度大于10 mm,采用∠50×5角钢焊接
钢筋支架,支架设置斜撑,支架立柱与混凝土(垫层)表面上的预埋铁件焊牢,支
架完成后进行顶层钢筋绑扎,为避免钢筋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位移,顶层钢筋应与
支架焊牢。
5)坞墩竖向钢筋根据坞墩分层进行接高,钢筋接高采用电渣压力焊工艺,焊接前
进行试验确定焊接参数;较长的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的连接工艺。
6) 预埋件安放根据预埋件的位置、大小、形状、轻重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固
定生根;施工前由专人负责筹备,施工中专人负责安装、验收,避免发生漏放、错
放、位置错误等情况。预埋铁件外露部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4.3 混凝土浇筑
4.3.1 施工操作平台
坞墩平面尺寸较大,东西坞墩第1层施工时,利用帷幕灌浆操作平台作为混凝土
振捣的施工平台;在东西坞墩第2层以上施工,空间桁架结构模板顶面焊接在一
起,既可以起到控制模板顶面结构尺寸的作用,又可以为预埋件加固、混凝土浇注
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操作面,同时也消除了夜间施工的安全隐患。
4.3.2 散热孔布置
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坞墩内设置直径1 m的散热孔,散热孔由网眼模板加
工而成,根据结构施工分层设置,具体布置如图3;散热孔东坞墩设置5个、西坞
墩设置6个;上下散热孔错开布置,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将下层散热孔填充。在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散热孔有效积聚泵送混凝土的泌水;浇筑完成后孔内注水,不仅
有利于混凝土内部温度散热,同时使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环境形成平缓的温度梯度,
防裂效果非常明显。散热孔布置见图3。
图3 散热孔布置
4.3.3 块石埋放
1)坞墩断面尺寸较大,根据温度场的计算中心部位水化热温升最高;为此按照规
范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埋入20%的块石,通过减少发热量,降低水化热温升。
2)块石选用形状大致方正、最大边与最小边之比不大于2,块石埋放前用淡水冲
洗干净并保持湿润;浇筑过程块石坞墩南侧采用坞口行走式塔吊吊筐吊装至坞墩混
凝土仓内,坞墩北侧提前备石,人工配合转载机装于吊筐,吊车吊装至混凝土仓内。
在混凝土仓内两人站于吊筐内,其他人员人字依次排开进行人工码放块石。
3)块石与结构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0 cm。在混凝土分层处,使埋入的块石外露一
半,增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坞口底板在东西坞墩第1层混凝土浇筑前,在靠
近坞墩一侧提前准备一些块石,先将备用块石用于底板混凝土浇筑;首层50 cm
厚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人工均匀码放一层块石,重复此过程,直至块石均匀掺入。
4.3.4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用两台泵车同时浇筑;根据坞墩平面尺寸计算混凝土一次最大覆盖量为
164 m3,每台泵车工作效率按25 m3/h计算,3~4 h可覆盖完成。混凝土初凝
时间为6 h,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初凝时间可以满足抛石要求。
混凝土浇筑按“自然斜坡分层法”进行,“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
到顶”的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完成,为了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速度,混凝
土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50 cm以内,自然流淌坡度为1∶7~1∶8。混凝土浇筑完
成后需人工及时将表面浮浆刮出。
2)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方向与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反,以免已振捣完成的混凝土受扰
动;混凝土振捣振捣时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振捣顺序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振动取梅花式振点,点距30 cm左右,泵
送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10 s左右。振捣时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并快插慢拔,上
下抽动,以利均匀振实,保证上、下层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不
少于50 mm,下灰时保证混凝土落距小于2 m。
3)混凝土浇筑到至顶80 cm时及时通知现场调度让搅拌站调整坍落度,满足泵车
泵送混凝土最低坍落度即可。混凝土顶面的浮浆要及时刮除。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
上升,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泌水现象,泌水用麻布及时将水吸干。混凝土表面二次
振捣,防止沉缩裂缝;底板处顶面在混凝土初凝前后进行二次抹面,表面密实后及
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水,防止出现因表面水分散失引起的干缩裂缝。
坞墩第1层底板顶面抹面时,先用木抹粗搓平,再用自动抹光机抹平(不带压光
板),混凝土初凝前用自动抹光机 (带压钢板)进行二次抹面,个别不到位置还需用
铁抹压光,压光遍数不少于3遍。抹面完成后用毛刷沾清水进行拉毛,拉毛时间
通过试验确定,避免过早而造成起砂;拉毛方向要一致,确保美观均匀。
4.3.5 混凝土养护
1)测温点的布设:坞墩部位大体积混凝土在内外温差、降温速度、炎热天气、刮
大风等情况下均会产生温度应力,为了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以便及时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在坞墩内部分区分层埋设测温点布置见图4。
2)测温:本工程选用多通道现场定时自动测温记录仪进行测温监控,记录仪由传
感器、记录仪和GSM远程通讯单元模块组成。测温点按照平面图位置根据不同埋
深选用不同长度的传感器,传感器触头用胶带固定于测温点钢筋上,测温点水平距
离传感器也固定与钢筋上,同时触头不能紧贴钢筋或预埋件,以免影响测温结果。
安设传感器之前,需在传感器两头分别按照测温布置详图中的编号进行统一编号,
这样,编好号的传感器在安设中就不会串线。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距离触头和传感
器不要小于10 cm,以免破坏测温触头和传感器,中断测温传输信息。传感器按
照不同深度埋好后,另一头按照编号接入现场定时自动测温记录仪相对应的通道中,
记录仪通过数据线与GSM远程通讯单元模块连接起来。
3)测温时间:记录仪安装现场之前,在电脑上设置记录参数,每半小时测量一次
温测点的温度、养护层温度和大气温度,电脑上连接一个短信模块,通过GPRS
通讯信号将现场GSM远程通讯单元模块采集的信息上传至电脑上。
图4 测温点布设
4)养护方法:坞墩顶面养护采用一层塑料布两层土工布的方法;侧面在拆模后先
均匀涂刷一层养护液,然后外挂一层土工布进行洒水潮湿养护。坞墩施工在6月
以后,从测温显示记录上看,混凝土浇筑后前3天水化热逐渐升至最高,此阶段
属于保温阶段,养护层下方水蒸汽可以满足自身养护条件;三天后温度逐渐降低,
为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大于25℃时,向散热孔底部注水以利于混凝土散热,
同时散热孔内溢出的温水养护顶面与侧面。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将
底层塑料布掀开,安排混凝土凿毛,凿毛后用空压机吹净表面碎渣;下午内外温差
大于25℃时停止凿毛,并恢复覆盖养护,最终养护时间根据测温结果确定。
5)成品保护:模板支立及拆除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防止模板碰撞混凝土;混
凝土外露面养护时采用无纺土工布,以防引起色差,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派专人
对坞墩、底板表面进行清扫,防止车辆行驶时造成混凝土表面损坏;混凝土表面不
堆放杂物,加强脱模剂、沥青、油漆等材料的管理,以免污染混凝土;设备安装时,
在混凝土表面堆放物品,必须支垫木枋,吊放要平稳。
5 结语
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西区造船坞工程,坞墩施工模板工艺革新、混凝土测
温控制手法先进、养护到位,工程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做到了坞口大体积混凝
土无有害裂缝;2009年1月15日开始放水,至今经过多次循环,造船坞没有渗
水情况发生、运行良好。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
非常有效,这为以后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盛兜.船坞工程防渗及止水工艺介绍[J].华南港工,2008(4):51-55.
[2]《建筑施工手册》审编组.建筑施工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08:5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45849206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船坞工程中坞墩施工关键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船坞工程中坞墩施工关键技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