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序号 教学班级
教学课时 1 教学形式 新授
课 题
名 称
使用教具 多媒体
过去的年
1、欣赏作者对过去的年的精彩描写,领略传统节日浓浓的民
俗风味。
教学目的
2、体会并理解作者简约朴实、恬淡平静却韵味无穷的语言风
格。
熟悉年的习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过年的习俗
阅读课文,了解年俗。
课前准备
课外作业
课后练习。学习指导用书。
过去的年
莫言
时间
板
书
辞灶日 下饺子,祭灶,供关东糖,贴灶
设
计
除夕 女人包饺子,男子上坟,挂家堂
腊八 熬粥,放八样粮食。想象解放前
内容
接济穷人的景象。
马头。
轴子,摆香炉、蜡烛和供品,穿
新衣,吃年夜饭,放鞭炮,祭神
祇,磕头,吃饺子。
本节课由对刚刚过去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讨论导入,学生非常
有话可说,自然引入到对课本“过去的年”的探讨。然后分三个时间段: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年,连同中国许多传统的节日,以及节气、风俗,都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各民族、各地区、各家庭的
过年习俗是不尽相同的,而这其中都有它的来历和讲究,
我们不可能完全知晓。但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年”这
个传统节日氛围中,人们的欢乐情感,团圆意识是比较统
一的。春节也刚刚过去,同学们谈谈身边过年的习俗。
很多人都感觉年味不浓了,那么今天学习莫言的《过
去的年》。
(一)作者介绍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
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
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
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
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
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
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
《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阅读课文,夯实基础
1、纠正读音。
奢侈(chǐ) 拮据(jié jū) 黏 (nián) 稠
拙 (zhuō) 劣
神祇(qí) 豆秸(jiē) 烟熏火燎(liǎo) 祭祀(sì)
吝啬(sè)
教学手段
与方式
创设情境
讲述
提问
讲述
朗读
识记
导入课文
教师简介
作者
整体感知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
节
2、解释下列词语
【奢侈】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 提问
【拮据】形容缺少钱,境况窘迫。
【拙劣】笨拙而低劣。
【神祇】泛指神明。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名讳】古代指应该避讳的师、长之名。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段与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过去的年中的哪几个片段?
腊八、辞灶日、除夕
(2)在每个片段里分别写了那些事?完成下表
教学手
式
朗读
讨论
讲述
时间
腊八 熬粥,放八样粮食。想象解放前
内容
接济穷人的景象。
辞灶日 下饺子,祭灶,供关东糖,贴灶
马头。
除夕 女人包饺子,男子上坟,挂家堂
轴子,摆香炉、蜡烛和供品,穿
新衣,吃年夜饭,放鞭炮,祭神
祇,磕头,吃饺子。
(3)理清思路,了解结构。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朗读课文
提问
教师总结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文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
的意义。
第二部分(3-9)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
第三部分(10)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
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叙写了自己童年时所过的年
的具体情形,展示了极富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
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字词
2.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第一、二题
教学手段
与方式
课题序号 教学班级
教学课时 1 教学形式 新授
课 题
名 称
使用教具 多媒体
过去的年
1、欣赏作者对过去的年的精彩描写,领略传统节日浓浓的民
俗风味。
教学目的
2、体会并理解作者简约朴实、恬淡平静却韵味无穷的语言风
格。
体会并理解作者简约朴实、恬淡平静却韵味无穷的语言风
教学重点
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过年的习俗
阅读课文,了解年俗。
课前准备
课外作业
课后练习。学习指导用书。
过去的年
莫言
时间
板
书
设
计
除夕 女人包饺子,男子上坟,挂家堂
辞灶日 下饺子,祭灶,供关东糖,贴灶
腊八 熬粥,放八样粮食。想象解放前
内容
接济穷人的景象。
马头。
轴子,摆香炉、蜡烛和供品,穿
新衣,吃年夜饭,放鞭炮,祭神
祇,磕头,吃饺子。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过去的年的特点进行概括。这个问题稍稍有点难度,
教
学
感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默写
朗读
提问
讨论
讲述
归纳
b、流露出作者对过年这种传统民俗的浓浓感情,在作者笔
(一)复习旧知
1、提问作者及文学常识
2、.默写字词
(二)研读课文内容
1、 本文是对童年时过年场景的回忆,但在行文中时常将
思绪收回现在。
请找出有关现在的语句,反复体会,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
明确: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表露无遗,过去的年
虽然穷,但是有希望、有期待,有与平时的差异,有许多
的风俗习惯,因此就有许多诗意,有许多故事,显出了年
的不平凡和人们生活的意义,而这些现在都失落了。现在
人们富有了,但少了情趣,少了诗意。
2、文章为什么以“过去的年”为题?(小组讨论交流)
a有美食的诱惑、有神秘的气氛、有纯洁的童心,就有了
过年的乐趣。
下,无论是腊八的美食,辞灶的饺子,还是过年的神秘,
都传递出传统民俗的深深魅力。
3、作者说:“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
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作者叙述童年过年就是从
这三方面入手的,请分别举例说明。
明确:
1、美食的诱惑:“锅里的蒸汽从……下到锅里去了。”
“一口气吃了三碗”在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饺子是最好
的奢侈的食物,也只有在过年时蔡吃到。
2、神秘的气氛:比如送灶和除夕,这种神秘的气氛主要是
通过过年时的民间习俗特别是民间宗教活动的描写来表达
的。
3、纯洁的童心:装财神和接财神
(三)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过年的场景,重点描写了腊八、
辞灶日以及过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春节的深深的
追忆,对传统民俗浓浓的怀念之情。
教学手段
与方式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学生练习
2、 本文的语言特点:语言平实易懂,注重细节的真实
(四)学生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的习题
教学手段
与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05:5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3470128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过去的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过去的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