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
节脉络。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
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一、线索的分类
文章线索的分类,主要有六种: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
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例文: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
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
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
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
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
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
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
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
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
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
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 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
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
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
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
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
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
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
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
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
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
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
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
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
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
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
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
且过得分外热闹。
分析:
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腊月的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很明显的,这篇课
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课文的。
2、以地点为线索
例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①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②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
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
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
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
来的。
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
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⑦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
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分析:
本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依次是:金华城→罗甸→入山路上→外洞→孔隙→
内洞。因此,课文是以地点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这是课文的主要线索,也称为
明线。
这篇课文,还有一条线索,是以溪流为线索的。这条线索不明显,称之为
暗线。
3、以人物为线索
例文:
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
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
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
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
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
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
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
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
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
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
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
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
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
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
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
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
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
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
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
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
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
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
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
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
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
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
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
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
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
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
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
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
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
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
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
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
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
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
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
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
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
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
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
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
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
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
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
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
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
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
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
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
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
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
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
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
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分析:
《孔乙己》课文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
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
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4、以物品为线索
例文:
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
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
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
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
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
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
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
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
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
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
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
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
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
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
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
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
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
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
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
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
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
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分析:
这篇课文,先写人们爱腊八粥,再写八儿等腊八粥,最后写一家人喝腊八
粥。所以说,这篇课文是以物品(腊八粥)为线索的。
5、以事件为线索
例文: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这一次,他们都依次派出上等马、
中等马和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
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
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 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
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
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
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分析:
本篇课文,先写田忌第一次和齐威王赛马,三场三输;再写田忌在孙膑的
帮助下,第二次和齐威王赛马,赢得了比赛。所以,文章是以事件(赛马)为
线索组织材料的。
6、以感情为线索
例文:
荔枝蜜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
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
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
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
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
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
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
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
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
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
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
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
的名儿,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
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
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
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
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
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
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
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
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
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
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
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
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分析:
本课,先写作者不喜欢蜜蜂,然后写作者想去看看蜜蜂,再写作者赞颂蜜
蜂,最后写作者想变成蜜蜂。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所以,本文是以感情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二、线索出题形式:
1、直接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
例: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答: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雪花是明线,因为全文描写的都与雪花有
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让作者感到温暖。
2、间接提问:
①、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例:
《放学》答:这些时间是线索,推动故事的发展;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
发对主旨的思考;突出孩子活动的投入;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②、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例:
《远去的乡村》答: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的惋惜之
情。
③、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起的作用
例:
《又见姑姑笑颜》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我是事件的叙述者;我
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03:5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27570206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阅读指导6:文章的线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阅读指导6:文章的线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