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
○付一枫
【摘要】近年来,负面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环境、人们的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恰当的负面新闻报道方式
对司法公正的僭越等多种
虽然可以启发全社会的道德大讨论,但其更容易造成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损害、对新闻当事人的不公平对待、
找准新闻切入点,提高传者预见性。
反面效应。因而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注重负面新闻的报道方式,以人为本,
【关键词】负面新闻社会影响报道方式
2014年8月10日,一名产妇在湘潭
妇幼保健院产下孩子后因羊水栓塞经抢
救无效死亡。此事最初经湘潭当地媒体报
,一时间
道后被渲染成“恶性医疗事故”
这几乎又成为一
对该院医生的谴责四起,
件“医患之间紧张关系爆发”
的代表事
件。尽管专家鉴定组9月11日发出的调
扭曲新闻事实并
初的新闻报道存在夸大、
但不恰当的
隐瞒、曲解关键病因的情况,
新闻报道对当事人及整个医院、医疗系统
所造成的伤害已无法挽回。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在形容当下的社
会现状时常常说到的两个词是道德滑坡、
人心不古。似乎突然有一天开始,随着一
个个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人们内心的不
这些后果一定
安和怀疑全部一点点爆发。
程度上是由新闻媒体对社会敏感新闻的
不恰当报道导致的。
一、负面新闻报道现状
负面新闻的主角常常为社会弱势群
体,内容多是弱势群体的悲惨经历或遭受
的不公平待遇。负面新闻一旦披露极易引
较
发大范围的讨论及井喷式的舆论狂潮,
为有代表性的几次负面新闻报道甚至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公民传统的行为准则与
价值观念。
媒体报道彭宇案之后,超过五成网友
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再也不会扶老人,中国
人一向以尊老爱幼为其基本道德准则,而
现在国人的行为准则正经受颠覆式的转
向。随后铺天盖地的药家鑫故意杀人事件
报道之后,人们见识到了不加节制地表达
意见将给公平和正义带来多么大的损害。
舆论潮带来的媒介审判之后更是影响到
了案件的宣判。
小悦悦事件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而这些恶果都源于对
遭到了进一步破坏。
这些新闻及
负面新闻的不恰当报道方式。
其所引发的大讨论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
响一直在持续。因而探讨此类新闻的报道
方法有重要意义。恰当的报道不仅遵循了
新闻报道的原则,报道本身的质量得到保
证,同时在重塑社会思维、引导社会发展
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
媒体对社会敏感新闻的报道并非全
无好处。事实上,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让人
利用舆论浪
们的视线集中于某类问题上,
潮对社会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道德剖析,
并促使相关
履行媒体本身所肩负的责任,
这是
部门重视进而出台解决方案或政策。
一次整个社会进行自我批判和反思的过
程。
对负面新闻
而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
的大肆报道,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正面影
响。
无根据猜测、随意
首先,“标题党”、
归类等当下常见的吸引眼球的报道方式
背离了新闻专业主义。为了抓住人们稍纵
即逝的注意力,媒体常以暴力血腥色情的
这些新
内容偏向吸引人们的关注与点击。
闻中的道德批判色彩浓重,带有明显的撰
稿人的价值倾向,一味引导受众朝着媒体
此类新闻无疑严
设置好的方向形成舆论。
重背离了新闻人应该坚守的新闻专业主
义。此类异化的新闻传播极易导致传播行
经济利益
为的主观化、表面化和脸谱化。
使它们
第一位的做法蒙住了媒体的眼睛,
看不见此类报道将对社会造成的重大影
新闻媒体乐于充当
响甚至是重塑的力量。
“道德审判者”,并在此过程中将自身权
此种行为乃属职
力无限放大。毫无疑议,
能错位。
其次,不恰当的报道常造成对报道对
象的个体讨伐,使他们成为沉默螺旋的
。为了抓
“受害者”在信息大爆炸的今日,
住人们的注意力,媒体在发布信息时必须
争分夺秒。许多媒体在面对负面新闻时一
味追求快必然导致对新闻事实及其背景
报道人容易以
了解不翔实、采访不深入,
并夸大与新
自身猜测弥补重要新闻细节,
①
闻事实无关的内容导致错伤当事人。
证明最
查结果排除了医疗事故的可能性,
.. All Rights Rerved.
只
学者陈力丹认为具体的新闻真实,
第一条相关新闻面向
能表现为一个过程。
但媒体必须在
受众时的不准确可以理解,
随后的连续报道中不断修正之前有误的
一些负面新闻报道
新闻要素。而现实是,
的初期很热闹,而随事件的发展却少有深
媒
入追踪报道以一步步还原到新闻真实。
毫不节制地进行
体不能预见到报道后果,
意见表达,极易引导受众出现相应的极端
言论进而是极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
负面新闻被报道之后,新闻当事人往
学子论文选登
NEWSWORLD
重,以抨击、取笑小人物来使自己占领道
德的高台。新闻报道缺乏对普通生命的
②
尊重,因而造成道德名义下的伤害。
再次,误导受众——
—拟态环境的环境
《公众舆
化。美国记者、政治家李普曼在
此原
论》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问题。
“道德
理在“彭宇案”及之后引发的社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类似事实尚不
媒体将个
滑坡”的讨论中有极强适用性。
别事件的恶果与救助弱势群体惹麻烦之
间画上了等号,成功将此种印象植入人们
此案后,即便真有老争取在保
的“主观现实”之中。标来选择报道角度和报道语言,
原来
人生命垂危倒地也无人敢上前搀扶,证时效性的同时为社会提供良性议题。
被客观
存在于拟态环境中的“道德滑坡”
环境化了。公众对倒地老人的冷漠态度很
大程度上是源于媒体建构起的
“冷漠现
实”意识。此案的报道造成全社会人际关
系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猜忌成风,人们的思
维方式与行为准则逐渐改变,这对社会的
良性发展造成了阻碍。
第四,对有类似新闻因素的事件形成
导致媒介干扰司法
先入之见和刻板印象,
。
从而形成“媒介审判”对一类事件的先
似乎媒体只需将文
方式、语言等的原则。
稿固定下来,遇到相似事件只需改变其中
同类负面事
人物名称及地点等要素即可。
件的大量涌现会使得公众对整个社会氛
极易引发价
围形成负面印象,长远来看,
值观的颠覆与社会行为的改变。
“扣帽
同时,媒体习惯性地给当事人
子”。一旦民众接受了新闻人物“杀人狂
魔”之类的外号时,极易通过舆论压力影
响到案件的正常侦破、审判的节奏和秩
应
序。媒介审判作为一种媒体越权行为,
该被限制及消除。
第五,报道中的“偏离放大螺旋”
效
应常导致社会互信被蚕食。媒体对相关事
扭
件的跟风式报道使原发事实被夸大、
效应,由
曲,并逐步形成“偏离放大螺旋”
。
此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
“偏离放大螺旋”效应的形成可分为
媒体广泛
三个步骤。首先,中心新闻发生,
之后,受众对
报道,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此关注度持续走高,媒体为吸引眼球进一
步选择有相关或相近新闻要素的事件加
以修饰,将其中的矛盾冲突无限放大并扭
曲后进行大肆报道;最后,这一系列新闻
事实被草率地“标签化”,从此之后凡是
与之相近、相关、相似的新闻都会被媒体
从而引发更大的
通过各种手法并入其列,
社会讨论。偏离放大螺旋的恶果便是社会
③
恐慌。
第六,提高传者预见性。国内学者童
清艳所提出的“传者预见性”这一概念,
其原义指传播者要对新闻事实到达受众
之后将会引发的受众心理反应及长远社
并由此改善自身的
会效应有思考和把握,
传播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受众并避免不良
影响。
⑥
应该首
清晰、对错尚有争议的新闻稿时,媒体对社会敏感新闻不恰当报道所
先对其可能引起的社会效应进行预估和引发的负面后果不可谓不大。笔者以为,
思考,以促进有建设性的社会大讨论为目对社会敏感新闻报道的方法有以下诸种。
媒体对严格筛选
在大众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球,应站在公众立场讨论问题;
于社会的影响和型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案例,注意报道倾向和报道手法;报道出
义。如何认识负面新闻报道的正反社会效
应,如何根据这些社会影响不断调整新闻
将是今后新闻教育的作用。
工作者的报道思路和方式,
社会的健康
实践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负面新闻频繁曝
发展需要媒体的引导,
出的今天,媒体应该更加关注如何促使受息应当通过滤波机制作去粗存精、
而不是成
众进行健康而有建设性的讨论,真的处理。人们的注意力被哗众取宠无关
为大家无节制发泄情绪的帮凶。□信息所干扰将必然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参考文献
①吴秀娟,《论媒体正面引导受众之
的舆论潮谈起》
策略——
—从“小悦悦事件”
,
[J].《东南传播》2012(8)
②蔡育红,《负面新闻报道中语言叙
,
述和叙述者的问题》[J].《东南传播》
2006(10)
③陈奕、张晴,《论新闻报道中“偏离
放大螺旋”效应及其规避———兼论从“彭
》
[J].《新闻宇案”到“小悦悦事件”
界》,2012(9)
④张君安,《新闻挖掘与零度干
看媒体报道的视
扰——
—从“小悦悦事件”
,
角偏差》[J].《新闻前哨》2012(4)
“负面新闻”及
⑤丁柏铨、陈相雨,《
,
相关概念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
2010(1)
⑥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体
影响受众的面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2
(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
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三、负面新闻报道方法之思考
客观、公
第一,坚持对负面新闻平衡、
正的报道。媒体不应刻意夸大事实吸引眼
来后,应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和对整个
社会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让负面新闻
报道起到预警、
第二,正面宣传应尽量做到
“零干
。
扰”与新闻事实本身关联不大的不良信
去伪存
新闻事实淡化,噪声却反而成为了传播的
主要内容。
④
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传播者
还是受众均无益处。
第三,新闻记者应坚守自己的本分,
而不
以传递消息、明确事实为本职工作,
是在报道中肆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新闻
报道应该以事实报道为主,而不应该让观
点的表达无限膨胀。新闻评论要找准切入
不对与
点,不夸大无关新闻事实的要素,
新闻事实无必要关联的其他细枝末节妄
加评论。
。
第四,警惕“刻板成见”人们习惯将
自己认定的对事物局部的看法推广至事
但其潜在
物整体或与之联系的其他事物,
威胁很可能造成
的“类型化”“脸谱化”
认知偏差。因而在报道中应尽力避免以点
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尊重人的价值
第五,强调人文关怀,
与尊严。
⑤
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
把人作为观察
中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报道中强调
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
而是要
人文关怀并不是抹杀新闻客观性,
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追求对于弱者的关
怀。
.. All Rights Rerved.
入之见及刻板印象会进而影响报道框架、
171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00:5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169072064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