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摘 要:个体自身因素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观因
素,在个体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家庭、学校以
及社会作为未成年人个体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未成年人的
思想道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入手,
对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因素分析
未成年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中国梦的后备军,其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国际国内的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
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要
扭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滑坡状况,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首
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外在
影响因素,进而对症下药,找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有
效实施途径。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
未成年人的思想既包括了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等智力因
素,又包括了兴趣、动机、情绪、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道
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且对
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
和。[2]而道德既是一种对人们思想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未来大
同世界的美好憧憬;是一种理想信念,更是人们的内在的精神动
力。未成年人的道德涵盖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
道德行为等方面,延伸到社会行为规范层面则包括政治信仰、法
制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思想是其道德形成的基础,而道德为个人
思想的形成指明了方向。综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两个方面可
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这就决
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又
与其接触到的外部环境———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密切相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针对未成年人生理成长和心理
成长的动态平衡而展开的,并且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教育内
容由浅入深、慢慢渗透的过程。[3]那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
形成主要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诸
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正处于不
断成长和成熟的半幼稚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差,辨别
力和自制力都不强,还未形成健全的人格,更不要说确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认识不全以及理解上的偏差,他
们的在对待各种事物时,往往不能客观、理智的进行处理,对自
己的行为也无法独立作出正确的评判。这就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
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不利于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的形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高涨,道德认知能
力在不断增强,同时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都影响
着他们思想道德的发展。从矛盾论的层面来看,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发展实际上是在对其认知结构中的矛盾冲突不断加以同化
吸收和调节平衡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是在“认识—否定
—再认识”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标准
以及行为准则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期,生理变化和
心理发展的不相适应,使个体的心理处于矛盾的过程中,造成了
个体认知———行为的失调,而正是这一矛盾变化促进了他们思
想道德的发展。个体自身因素,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因素,都是
影响其思想道德形成的内在因素,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的
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成年人个体只有经过对自我的不断认
识及反思,其思想道德认知水平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进而提高
其道德价值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以及道德应用能力等,形成
高尚的人文思想和道德情操。
(二)客观因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思想道德教育起始于家庭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体现于
社会教育,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
活[4],共同作用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
1.家庭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人出生后接触到最多的外部环境,也是未成
年人个人思想品德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力之一,因而家庭因素
也就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当婴
儿还未出生时,母亲就会开始对其进行胎教;而在出生后,他们
会受到家庭生活中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来自家庭成员的
影响,这就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
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重
大的影响。社会学学者关颖主张家庭教育有“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5],其中心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这也强调了家庭教
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精神层面以及为人处世的工作生活
方面的重要地位。而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取决于父母的素质,主
要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社会成员共有的基本素
质,当然也包括为人父母所必备的教育素质。父母的成长是家庭
教育的内在动力,只有父母自身成长了,才能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6]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孩子为本、以
家庭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同时提高父母自身
的素质。如家长要谨防攀比心理,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成才,将
无谓的枷锁束缚在孩子身上,严重阻碍了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
形成。在家庭中,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
首先,树立科学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引导孩子树立起科学的价
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培养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稳定
家庭关系并增强家庭情感,以促进有效的家庭道德教育的建构;
再次,营造良好的家风,培养孩子勤俭朴素、善良感恩、济贫睦
邻等良好品质,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的点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也是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中
父母的为人处世的态度间接的影响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而学校
则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的形式来引导未成年人的思
想觉悟、道德品质等的培养和形成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
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两大板块。在学校,未成年人思
想品德的形成极大地取决于校园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这是因
为学校既是未成年人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的一个主要场所,
也是他们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吸收知识的主要渠道。未成年人
由于对人对事还未形成成熟的认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
周围同学或朋友以及师长等的影响,容易发生偏颇。这就要求学
校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质的教师资源,努力引导学生形成优
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发挥同学间的带动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
作用,帮助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中知、情、信、意、行五个基本要
素均衡发展。目前学校存在着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落后、内容空洞、
教育体制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不重德”等问题,这在一
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而要消除这些不利因
素,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学校首先应该积极转变落
后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和陈旧的教育体制,与时俱进,摒弃“教
书不育人”的畸形教育模式,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
变,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在校园教育中重要地位,努力做到“知
行合一”,使教育回归到应有的正常轨道。同时,学校也要重视
对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群体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树
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通过教师的思想行为间接地影响学生群体,以便培养出更多优秀
的、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未来接班
人。
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是一定时期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道德风气和行为习
惯,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物质利益受到人们的追捧,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
德等的形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全球文化的频繁交流以及
社交网络的风行,为国外的一些不良文化与思想的涌入创造了条
件,多元化文化以及文化间的矛盾差异等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变得迷茫,道德标准出
现偏差。此外,随着大众传媒的日趋扩大化以及信息渠道的多样
化,人们能够在快速、便捷地获得时下的最新信息。这也加速了
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侵蚀了未成年
人的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判断,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向
不良方向发展。未成年人还未形成稳定的思想价值形态,对社会
不良因素的免疫力有限,必须重视对社会环境的营造,努力让他
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中。首先要大力整饬网络环
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风气;其次要完善法律体系,创建良好
的法制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防止未成年人的犯罪
活动;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努力解决社会发展与个
体实际思想道德发展之间的矛盾,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思想道德素
养的形成。
未成年人正处于思想品德、性格行为等可塑性最强的一个
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基于他们个体本身,同时又与他们
所处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环境以及风气等息息相关。个体自
身因素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根本因素,个体的身心发展状
况以及思想品德素养等都是个体自身选择的结果,自身因素在个
体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
作为未成年人个体生活和学习的三大场所,其环境和风气的好坏
也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始终
贯穿于未成年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学校和社会则以各种引导或渗
透的方式影响着未成年人心智的发育,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
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三大外部因素。正是未成年人个
体内在因素与三大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
德得到了发展。但要转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下滑的局面,提
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既需要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也
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努力形成家庭、学校与社
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努力做到三个外部因素教育口径的一
致,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5-196.
[3]王臻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哈
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12(6).
[4]戴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分析及对策[D].黑
龙江: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2006.
[5]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有两个基本点
[EB/OL].ht-tp://news.kids21.cn/zx/jy/201511/t20151113_36
4727.htm.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23:5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113183206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doc.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doc.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