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第一节 美国电影
第二节 欧洲电影
第三节 中国电影
第一节 美国电影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
• 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
•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典型《乱世
佳人》。
• 明星制度: 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
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
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
的影片。如西部《关山飞渡》
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
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
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
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
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
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
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
❖
对真实性的追求
❖
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
❖
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
❖
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
❖
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
第二节 欧 洲 电 影
一、德国表现主义:
❖
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
对后来的影片尤其是好莱坞恐怖、犯罪类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影主张:认为电影不能满足于和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要求深入揭示人的灵魂,强调表现主观现实,即艺
术家的主观精神。
代表作品:
第一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 1919年)
其他表现主义的作品有:
罗伯特•维内:《盖努茵》(1920)
弗立茨•朗格:《疲惫的死》(1921)
阿瑟•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1922)
保罗•莱尼:《蜡人馆》(1924)等。
二、法国印象派: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了重振法国电影,路易•德吕克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形成以他为中心的电影流派
——印象派。
❖
印象派电影从印象主义绘画中获得启示,试图用画面来表现感性印象。
主要特点:
❖
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角色;
❖
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
❖
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或象征主义的结合。
重要作品:
德吕克 :《狂热》(1921)
马赛尔•来皮埃:《黄金国》(1921)
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
阿倍尔•冈斯: 《车轮》(1923)
让•爱泼斯坦:《忠实的心》(1923)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陷于崩溃,社会动荡,人心惶惶,同时,人民民主运
动高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新现实主义最响亮的口号。
开山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罗西里尼
其他重要作品:《罗马11时》、《 偷自行车的人》( 1948 )德· 西卡 。
主要特点:
❖
纪实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和斗争,反映各种社会问题;
❖
都是实景拍摄;
❖
启用群众演员;
❖
纯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现状,但没有分析贫困根源;
❖
仅表现了意大利北方的贫困,题材的局限性大;
❖
只注重生活实景,不注重刻画人物。
四、法国新浪潮
指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年轻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和这种指导下摄制的大批影片。西方现代
法国新浪潮导演由两部分人构成:“电影手册派”,又称“作者电影”“左岸派”又称“作家电影”
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义电影的代表。
夏布罗尔:《漂亮的塞尔其》1958
特吕弗:《四百下》1959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195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戈达尔 :《精疲力尽》1960
四、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的诞生:《奥伯豪森宣言》( 1962,亚历山大•克鲁格)
新德国电影的理论主张:反对旧的电影样式,提倡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呼吁把电影从“商业伙伴”和既得利
益集团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文德斯、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
文德斯(1945— ) :
70年代,《爱丽斯漫游城市》、《错误的举动》、《时间的流程》、《美国朋友》。
80年代:《事态》和《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赫尔措格(1942— ) :
70年代的《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反众人》、《玻璃心》、《诺斯费拉杜——恐惧的交响曲》和《菲
茨卡拉
多》。
施隆多夫(1939— ) :
70年代,他拍摄了《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了财》、《短暂的热情》、《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和《铁
皮鼓》。
法斯宾德(1946—1982):
“德国女性四部曲”:70年代《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80年代《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尼卡•佛斯的
欲望》。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风格、流派
一、“现实主义”电影:
1、中国电影的问世与“现实主义”电影的初步发展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1905年5月)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丰泰照相馆旧址:
1908年,意大利人雷玛斯在上海建了第一家“虹口大戏院”。
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联合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年,《庄子试妻》,编导黎民伟,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扮演
“扇坟”中的侍女角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
1914年,张石川、管海峰等人创办了中 国人自己的影片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箱冤
魂》。
1918年, 商务印书馆成立了“商务活动影印部”(1926年改名为“国光影片公司”),拍摄了风光片:《南京名胜》等,
时事片:《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等,教育片:《盲童教育》等),戏曲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风光片开创了
我国纪录片制作的先河。
1923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孤儿救祖记》,及《劳工之爱情》、《玉梨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
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基础。
2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形成了“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和“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 三足鼎立
的局面。
20年代中后期一批进步的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洪深、史东山、孙瑜等陆续进入影坛。
2、30年代左翼“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同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
❖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联盟最近行动纲领》对左翼电影运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
1933年3月,以夏衍为组长的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
三十年代的重要作品:
《狂流》、《春蚕》、《女性的呐喊》、《民族生存》、《铁板红泪录》、《盐潮》、《三个摩登女性》、《上海二十四小时》、
《姐妹花》、《到西北去》、《桃李劫》、《风云儿女》、《中国海的怒潮》、《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等。
3、抗战电影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
❖
“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等
❖
上海租界“孤岛”:古装片《木兰从军》等
❖
荷兰纪录电影大师约里斯•伊文思: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
“延安电影团” :《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等纪录片
❖
“联华影艺社”: 《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二、“英雄主义”电影:
1、 新中国头十年“英雄主义”电影的萌芽(1949—1959)
195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出了 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
北影在1956年拍出了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
❖
1959年又拍出了第一部宽银幕彩色电影《风从东方来》。
2、“英雄主义”电影的曲折发展(1960—1966)
故事片产量下降,1960年46部,1961年18部,1962年23部,1963年29部,1964年25部,1965年24
部,1966年只有10部。
从艺术品位上来看,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塑造正面英雄的典型化程度方面倒退。
1963年到1964年前后,质量有所好转,出现了 《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影片。
3、“文革”十年“英雄主义”电影的畸形状态(1966—1976):
❖
从1966年至1970年各故事片生产厂全部停产,整整4年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
❖
从1970年开始,八个 “革命样板戏”移植到银幕上。
❖
从1973年到1976年,共摄制了76部故事片。
八个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沙家 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舞剧)、《白毛女》、《沙家浜》(交响音乐)
三、“现代主义”电影
1、1979年是中国电影的“复兴年”。
2、从1980年到1984年,有531部故事片问世,基本走向:
❖
❖
❖
现实主义在不断深化中出现某些新的特点,如《天云山传奇》等影片。
不断探索创新的“现代主义”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猎场扎撒》等。
商业电影获得很大发展。如 《少林寺》、《摇滚青年》等。
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创作状况。
“现代主义”电影成就辉煌:
《孩子王》(陈凯歌,1987)、《红高粱》(张艺谋,1987)、《晚钟》(吴子牛,1989)《菊豆》(张艺谋,1990)、《大
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边走边唱》(陈凯歌,1991)、《心香》(孙周,1992)、《霸王别姬》(陈凯歌,
1993)标
示了这一阶段“现代主义”电影的成就。
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和人物传记片有相当大的收获:
《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决战》、《大转折》、《百色起义》、《南昌起义》、《长征》等历史巨片,以及《周恩
来》、《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泽东的故事》、《蒋筑英》、《孔繁森》、《孙中山》等影片.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17:3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90207206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影的流派与风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影的流派与风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