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

更新时间:2023-11-04 17:27:16 阅读: 评论:0

关于男人-单招面试

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
2023年11月4日发(作者:为谁辛苦为谁甜)

龙源期刊网

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

作者:黄望莉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第03

上海电影作为中国电影重要的生产基地,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发展潮流也对这个区域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978年到2018年,作为正在进行时的上海电影,也依然可以看到正在不

断创新、不断前进。

1978年起,上海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总体思想引导下,从废墟走向复苏。经过40年激荡,今天的上海电影,正在不断创

新、不断前进。

从调整到发展:上海电影之春(1978-1992

1978年以后,中国电影的创作在解放思想的时代强音下开始恢复生产,而邓小平《在中

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的发表,为整个中国文艺界送来了春天。这一

年,国家的具体政策的引导主要确立在恢复的思路上,例如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

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决定恢复文革前的管理办法,并通过调整发行

收入分成比例,增加了用于发行放映的生产基金。尽管随后在具体的放映的单价与电影制片厂

的结算比例上有所调节,但是,在当时的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电影生产也只能在恢复

和重建的过程中开展。

首先,在体制上,上海电影管理机构也开始恢复。1978年,上海电影系统产生新的领导

班子:孟波、张骏祥先后出任电影局局长;徐桑楚、特伟、洪林、李资清等分别担任上影、美

影、科影、译影厂厂长。在艺术创作的指导上,上影恢复以汤晓丹、傅超武、桑弧、刘琼、鲁

韧为首的5个创作集体;成立以张瑞芳为团长的上影演员剧团;重建文学部。

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恢复电影生产之初就体现出非凡的创作实力。例如,1977年的《祖国

啊,母亲》《大刀记》和《平鹰坟》等3部故事片。其中,《祖国啊,母亲》热情讴歌民族团

结和祖国统一,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部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1978年出品的伤痕电影《于

无声处》、宣传计划生育的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以及歌剧舞台艺术片《江姐》等。

此后,三代导演同台竞技,上海电影在新时期之初就形成了一个高峰。

19781986年间,上海电影的创作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在文化意识和社会批判上都体现

其先锋性。其作品量和影人群体在全国的总体创作版图中还是处于先锋的行列。这一时期上

海电影在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批判上与时代的风潮非常贴近,例如在伤痕电影、具有现代悲剧

意识的政治反思影片的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杨延晋的《苦恼人的笑》和《小街》都

是对文革的控诉,然而其形式探索各异其趣,体现了导演的才华。同样,吴永刚、吴贻弓共

同导演的《巴山夜雨》则以诗一般的电影语言做了一个群像式的时代概括,折射出艰难岁月中

牙齿过敏怎么办-逯姓氏怎么读

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17:2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90036206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激荡四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