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3篇
【篇一】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
电影《1921》生动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
——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简
单势力的监控和追踪,顺当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而又坚韧的不平凡之路。为了取得成功,
多少将士心怀坚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影片的伊始是共产党人和
工人阶级的拼死搏斗。布满着呐喊呼号、腥风血雨,让观众猛烈感受
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需建立自己的军队。诺大
的中国竟然没有自己的火种,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日拥有
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是一条披荆斩棘、一路壮大的道
路。
五星红旗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在中国共产党的脆弱领导下,
党的武装力气从诞生到一步步走向辉煌,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先辈牺
牲已逝,但精神不死。吾辈生于盛世,也有一腔热血。革命尚未成功,
仍需努力。牢记历史,牢记英雄,吾辈自强!
《2021》作为一部重*历史题材影片,深刻描绘了陈独秀、毛
泽东、李达、何叔衡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动荡担忧时代下
拥有革命抱负的年轻人为国家挥洒热血的激情岁月,体现出战斗的残
酷和和平的不易。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尾中国共产党人赴死时候的从
1
容不迫、视死如归。面临生死存亡时,全部人不管为兄为弟、为父为
子,都争着抢着留下来。为了国家,他们不畏惧死亡,“无畏”让他们
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在战场上他们或许牺牲了,但他们在“无
畏”中获得了永生。三河坝战斗结束后,钱大钧看到身体已被烧焦的
蔡晴川,说了一句:“黄埔的都厚葬。”
看完整部影片,我真的想回那个年月看一看。看看革命们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国家的满腔热血,看看他们不惧生死的大无畏
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后世的党员的模范和标准。我们
今日生活在和平且富强的国家,不需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照
旧需要向那个年月的党员学习,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担当起党员的
责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事、干实事,乐观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将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在心,时刻都不能忘。
2021年7月,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
刻。100年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华民族改命换运的关
键。在这个特殊节点,电影《1921》的上映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现
实意义。电影通过再现党诞生的原初时刻,用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手
段刷新了党史题材影视作品讲好党的故事的高度,以青春叙事映照初
心使命,为建党百年庆典奉献了一部厚重的诚意之作。
绚丽的夜景设计,能更好地凸显上海“东方巴黎”的美誉。上千
只灯泡点亮了一条条街道,剧中人物在其中奔跑穿行,仿佛象征着在
光明的指引下,光明的将来就在不远处。
【篇二】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
2
1921-2021,建党百年来,中国土地历经了百般风雨、千般磨难。
《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月,感受那个年月的年轻人的力气。影
片全景式地重现了一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
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们,怀着满腔热血,聚集上海召开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向开拓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我们能看到百年前,先
辈们在简单的时局下摸索着中国的出路,他们历经磨难和生死存亡,
不管在多难的境遇下,他们都在朝着期望前进。这一百年来,中国共
产党由小到大,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突破重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
个的成功。正是由于他们才有了新生活,正是由于很多的开拓者们才
有了新中国!
当历史画卷缓缓地铺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被那些画面所震撼。
我们赞美于他们为探究出一条真真正正能够挽救中国的道路的执着,
也因他们面对危急时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让我们看到这13位
革命先辈们少有人知的青年时期的模样。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到
的他们,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是一个个有着鲜亮性格布满着热忱
的青年人。当我观察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将来、对新中国的展望的光
线时,我的心也被这样的热忱所点燃。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激荡着旧
中国,开拓着新世界。
影片中五四运动的游 行、街头工人的抗 议、嘉兴红船上的会
议与渐渐唱起的国际歌,是动人心弦的,是令人为之兴奋的。在影片
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达对负责印刷的人强调“百姓”与“人民”虽然
3
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为
人民服务,从未转变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
今时今日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幻想。国家从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历
经炮火与鲜血的洗礼,21世纪的我们不能遗忘这段困难历程,永久
牢记历史。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这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
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展要
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宽敞人民的利益。
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强大起来,一步一步迈向世界舞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负期盼,
共创奇特将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时代的我们,从革命先辈们的手中接
过火把,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连续下去!
【篇三】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
1921,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
由此上溯七十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烧杀抢
掠,荼毒生灵,强迫签下一系列不公平条约。从今,国运衰颓,举步
维艰,漫漫长夜,路在何方?所幸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坚韧不拔,奔
跑呼号,奋斗抗争,不畏强权,无惧牺牲,映照赤子心,彰显英雄气。
所幸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觉醒的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正
确道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点燃了转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
4
可以说,电影《1921》的艺术规划相当大气。前承七十年苦难,
后启新时代辉煌,中间主体浓墨重彩地塑造中国青年的追求与奋斗,
大视野、全景式地呈现革命先驱从迷茫到坚决、从分散到集中、从吵
闹到执着的斗争史;既有时代写真,也有具体塑造,更有细节刻画,
虽然最终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一个重大大事,但仍旧试图表达
那样一个时代里中国的呼吸、中国的抗争、中国的奔跑、中国的呐喊。
从艺术的角度看,全片的叙事结构,类似于《水浒传》,在时代背景
的烘托下,不同地域的人物由于共同的信仰,百川归海般的殊途同归
于建党伟业,后来一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背叛革命,但更多的青年
坚守初心,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士气,直面牺牲而不悔,最终在争
取民族独立、国家进展的进步事业中绽放光荣;青春风采因信念而神
圣,因忠诚而永恒,因奋斗而秀丽。
纵观全片,创是相当认真的。开篇,便是陈独秀囚禁在监狱中
的画面,透过小小的狱窗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眼睛显露出对自由的
渴望,也表现出面对黑暗世界的英勇与决绝,这样的画面和不断消灭
的苦难中国史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蹂躏,旧中国被命
运“囚禁”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片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
步步*三座大山,赢得独立,变得富强,苦难的中国最终变成高歌的
中国,落后的面貌最终变成辉煌的场景,猛烈的反差,让观众觉得当
年中国青年的信仰是正确的,牺牲是值得的,奋斗是有意义的,他们
的芳华因转变国家命运而壮丽。片中不同时期,四次消灭同一个女孩,
衣着并不相同,总那样纯真而和善地看着这些忠诚于国家、献身于进
5
步事业的热血青年。明显,跨越百年的这个女孩青春不老,永久保持
着奇特,不行能是一个“现实的人”,或许创的动身点,就是以一个真
善美的角度,带着观众,走进时代的每个角落,实地见证这一段有温
度有追求有期望的历史。
1921,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南湖红船上,一群中国热血
青年,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高尚的信仰,为青春芳华奠定了厚
重而贵重的底色;高擎的旗帜,为中国进展照亮了困难而辉煌的征程。
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先生曾预言:试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
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告慰前辈,中国坚持红色信仰,已制造多个世
界奇迹,不但在现代化建设快车道风驰电掣,而且正渐渐成为世界和
平进展的担当者与捍卫者。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中华儿女必将传
承革命精神,将来也必将因红色青春而更加奇特。
今日是建党百年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在进行庆祝大会,和
100年前相比,今日之中国定是那时红船上的他们所期望看得的吧,
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6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17: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89721206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观后感日记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