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开启教师发展的生命之门
阿里巴巴CEO马云说:‚阳光灿烂时要修理屋顶,形势最好时必
须大胆改革。‛
虽有掌声和鲜花,但成就感总是转瞬即逝,而危机感一直如影随
形。
托德?威特克尔在他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里
指出: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
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杰出的关键因素。
我们要怎样修理屋顶?现在,未来,我们究竟要往哪里去?无法
回避的现实是:优秀教师队伍一直在‚缩水‛——每年,我们至少有
一位优秀教师‚输出‛到市区学校;年轻教师队伍一直在‚扩张‛—
—每年,几乎至少有一位年轻教师‚输入‛到我校。
那么,如何锻造一支杰出的教师队伍?如何让教师从机械重复低
效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何让教师从平庸走向睿智、从贫乏走向
博学?
我们想到了‚读书‛,以读书为依托,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队伍。
——惟有书籍才能开启教师发展的生命之门!
年度必读
和大多数学校一样,我们每个年度都规定了全体教师的必读书
目。最近几年,我们读的教育著作主要有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
建议》、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
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
师的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等。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了促使教师
认真去读,我们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相关的书籍,同时规定,每一位
教师学期结束,至少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教科室
组织人员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且把检查结果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考核。
但事与愿违,检查时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近三分之二教师的读书笔
记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甚至还出现了雷同的现象。教师不爱读书似乎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普遍不读教材、教参、教辅以外的书,偶尔
翻看,也不过是报纸杂志之类的,且以娱乐性的居多,专业性的刊物
几乎无人问津。学校阅览室可以说门可罗雀。校园原本就是书香之地,
教师不读书,怎么引导学生读书?教师不读书,专业素质、人文素养
如何提升?教育视野如何开阔?教育智慧又从何而来?但老师们说,
我们哪有时间读书?成天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批改作业……他们的话
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是托辞。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学校领导层经
过深刻反思之后,觉得可能是过程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于是我们又调
整了做法,一是尽力改进繁琐的管理程序,努力剔除形式化的东西,
极力减轻教师过于沉重的工作负担;二是改要求教师学期结束撰写读
书笔记为每月撰写读书笔记,教科室每月检查、公示。每月的读书笔
记,可以是摘录,也可以是随感,篇幅要求也大幅降低,只要不少于
200字就行了。
记录下了他们读书的思考轨迹。如果我们规定写1000字,也许从心
理上就引起了教师的逆反,就把他们吓跑了。
——只要他们真的读了,愿意写了,就不止200字、500字!
每周推荐
当然,仅仅靠规定教师每个年度读一本书,的确是太少了。我校
的双周工作都是书面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的。8K纸分四页,双周工作
往往至多只占两页,剩余的空白处,我们于是就想到了向教师们推荐
文章。2007年9月至今,我们所推荐的文章累计已逾120篇,体裁
大多是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或教育随笔;内容多是教师普遍关注的教
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主要涉及‚师德修养‛、 ‚班级管理‛、‚有
效教学‛、‚理想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等;作者多为国内当
代教育名家或著名学者,如王晓春、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李炳
亭、万玮、蔡林森、吴非、周国平等。我们没有硬性规定教师一定要
读,但因为每次所推荐的文章,短小精悍,既没有晦涩难懂的深奥理
论,又贴近贴紧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所以,每次推荐的文章大
多比较受教师们的喜爱。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看了魏书生、
李镇西、万玮等人的几篇文章后,还自己购买了他们的一些著作自觉
自愿地去读了。
读研合一
对于教师来说,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怡情养性,也不仅仅是因为
兴趣,而是通过读书,回到教育教学现场,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1年5月,我校启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反观周遭,我们没
有太多的成功模式可以效仿,所以只有自己摸索着上路。但诚如苏霍
姆林斯基所言:‚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
握教育技巧。‛实验启动后不久我们就发现,实验指导小组缺乏引领,
理论储备不足以指导、引领实践,‚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结果实
验教师失去了方向感,问题也接踵而至,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分组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没有考虑‚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
则;二是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仅仅给出讨论的话题,没有指明讨论
的具体目标、要求;三是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么‚躲‛在讲台后,要
么毫无目的地穿梭在小组之间,既没有深入到每个小组,也没有观察
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过程性状态;四是讨论结束,进入成果展示环
节,教师只是随意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既没有对小组整体的评价,
也没有对合作过程、合作效果的评价;五是整堂课,几乎全是几个优
生的孤独表演……
诸多问题表明,实验面临着教师理论水平与实验要求不相称的矛
盾。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矛盾,实验要么流于表象,推一推,动一动;
要么半途夭折,一切回到原点。
有人曾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是靠什么呢?‛李嘉诚回答
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
实践是需要理论来指导的。基于此,我们首先组织实验团队核心
成员共读温斯坦的《中学课堂管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二十条》、
曾琦的《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以及佐藤学的《静悄悄
的革命》和《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等书中关于‚小组合作
学习‛的精彩段落;同时,我们整理好相关材料,上传至专设的公用
邮箱,供所有实验教师在实践中参考。然后,学校又为实验指导小组
每位成员购买了《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该书有着独特的
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所以,我们要求指导小组每位成员逐字逐句地
啃读,以全面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通过系列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多
数实验教师也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操作策略。虽然,‚小组合作学习‛
还没有在我们的常态课堂落地生根;虽然,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
还常常是‚虚假的繁荣‛,但我们最起码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窥见
了美国的课堂、日本的课堂,甚至是台湾的课堂,在那里,她正在以
怎样的姿态行走;我们最起码知道了,我们实验中遭遇的困惑也是别
人家课堂里过去、现在都遭遇到的困惑;我们最起码知道了,‚小组
合作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程序——即使是分组,美国人、日本人、
台湾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行动,我们
最起码已经开始在课堂内外主动积极地尝试着运用……
2009年9月,学校启动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是学生的最重要
‚他人‛。一个人一辈子如果能遇到一个好班主任,那么对他∕她来
说,也许是一辈子的财富,终身受用。反之,则差不多是人生的不幸。
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什么,无疑,班主任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主任却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亦
步亦趋地按照学校的指令去做。
学习力的强弱往往标志着优秀的程度。我们一方面倡导班主任向
网络学习,一方面积极推荐阅读书目,倡导他们向书本学习。我们先
后推荐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做最好的班主任》、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系列、王晓春的《‚问
题学生‛诊疗手册》》、李晓鹏的《学习改变命运》及王金战的《英
才是怎样造就的》、《学习哪有那么难》等。我们还组织他们一起学
习《帕夫雷什中学》、《夏山学校》、《海伦娜中学》、《第56号
教室的奇迹》等书中关于‚阅读‛、‚舞蹈‛、‚音乐‛、‚电影‛、
‚运动‛、‚表演‛等课程的做法以及《中学课堂管理》一书里关于
‚教室环境设计‛的做法,以引发他们思考,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
现在走进我们的教室,可以说,每一间教室都是与众不同的。它
们都有自己班级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道德人格系统;教
室里的每一项布臵,都注重美学和陶冶考虑,一株花,抑或一幅画,
都是匠心独运的结果;它们都有自己的教室课程……
为了持续推动班主任读书风尚的养成,我们还对每学期获得‚班
级教育质量百分考核‛一等奖的班主任颁发奖品,奖品只有一样,就
是书。近几年,我们奖励给班主任的书,人均已达20册。拿本学期
来说,我们已为班主任购买了《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以及肖川的《大
师谈教育激励》、朱永新教授的《缔造完美教室》等四本书。我们还
每学期举行两次班主任读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开展主题研讨,在
交流、聆听、碰撞中感受、吸纳、成长。
心爱作品朗读课+新书介绍课
‚知心姐姐‛卢勤说:‚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将
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对于老师来说,能让学生喜欢上
读书,何尝不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较之动漫与网游,书籍的诱惑力还是要
少许多。要真让学生去读书,教师必须先读书——尤其是语文教师,
‚最应该‛带头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
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
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
种地位。‛
无奈的是,看我们的阅读课,语文教师往往都臵之不理,说到底
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如何改变现状?受德国最佳学校海伦娜中
学的启发,我们将基础年级的阅读课变成心爱作品朗读课、新书介绍
课。心爱作品朗读课,就是课上每个人都读他最喜欢、最使他动情的
作品——或是诗歌,或是中、短篇作品片段,老师也读自己喜欢的作
品;新书介绍课,就是每双周一次,请几个学生为全班同学介绍一本
书,程序是:首先介绍书名、作者,然后简单介绍一下书的内容,最
后为全班同学朗读书中他最喜爱的一个部分。
光口头提倡是没用的,学校还辅之以行政推动。起始阶段,校长
每周必随机推门听课,每双周必利用教职工大会予以点评。因为学校
的‚步步紧逼‛, 心爱作品朗读课和新书介绍课引起了语文教师的
重视,他们‚不得不‛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要求师生共读,也没有要求师生共写。
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学生去读了,教师就不会不去读;如果教师、学
生真去读了,他们就不会不去写。李希贵说得好:‚降低阅读起始的
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一读书就让孩子写读后感,搞得孩子也
不要阅读了。所以,不要着急,不要拔苗助长,要有耐心。只要有了
一定量的阅读,孩子会主动去写,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
教师何尝不是如此?
1+1读书俱乐部
王晓春老师说:‚鼓励教师读书,最好走‘半民间’之路,千万
不要从官方角度向下布臵任务。经验告诉我们,那是一条失败之路,
有成绩也多半是假的。我们应该记住文革中全民读书的教训。只要读
书变成‘任务’,那差不多就是读书的坟墓。‛王老师的话可谓一针
见血,也再次引发了我们的反思。如何让读书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
为呢?如何让尺码相同、志趣相投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呢?生命教育的
倡导者张文质老师‚1+1读书俱乐部‛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所谓‚1
+1读书俱乐部‛,就是俱乐部成员,每人建一个博客、每月读一本
书,通过读书、讨论、写作去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去提高自己的文化
素养,去确立自己生命的价值与目标。我们何不也成立一个‚1+1读
书俱乐部‛?于是,本学期开学初,利用教职工大会和教师QQ群‚教
之韵‛,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初步设想,鼓励凡有读书爱好的老师,自
愿报名。加盟后,成员每人开设一个博客,每月共读一本书。读书笔
记可以是简单的摘抄,抄录美妙的句子;也可以是简单的随感,记录
与文本对话时的所思所得,篇幅不限,体裁不限,上传到自己的博客
与大家分享。俱乐部每个月活动1次,活动内容主要是交流读书感悟,
向其他成员推介自己喜欢的作品等。为了吸引老师参加,我们赋予成
员的权利就是,如果自己想要读的书找不到读本,可申请学校为其购
买,也可自行购买后到学校报销作为图书室藏书。
出乎预料的是,我们的倡议一发出,即有35人踊跃报名。我们
有理由期待,‚1+1读书俱乐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将帮助我们
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开放、有活力的思想共同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近几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教坛新
秀、骨干教师的教师数量是海门市农村初中数一数二的;在各级各类
教科研活动中,教师教学比赛和论文获奖的级别和人次也是海门市农
村初中数一数二的……
曾几何时,办公室有一道不和谐的风景:一边是低着头默默工作
的老师,一边是伸着头专注地玩电脑的老师,还有一边是晃着头口若
悬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办公室‚评论家‛。
如今,那道‚不和谐的风景‛已很难再见到了。办公室里,大多
数的教师是在‚庄严神圣地工作‛,很少有人在‚荒淫无耻地堕落‛。
所有这一些,都和读书有关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不能确信我
们的努力到底产生了哪些功效。哪有什么关系呢?要紧的是,我们一
直坚持行走在“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场所‛的路上。
一切,也许才是刚刚开始……
本文发布于:2023-11-03 23:1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2459780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用书籍开启教师发展的生命之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用书籍开启教师发展的生命之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