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03 22:59:19 阅读: 评论:0

磁带库-暗淡的近义词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榕树的养殖方法)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这灿烂的诗园中,

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猎猎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

仙——李白。

因为李白有颗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须把胸中那口气喷出便成就华美的篇

章。

于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壮阔;

于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得意;

于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诗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

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

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

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目标)

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三、向大家介绍三种读诗方法:

(1)响读——放声朗读,初感文意。

四、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标出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明确字词的准确读音。(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读)

2、请大家简单说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谈谈对印象最深的诗句的理解。

(学生交流展示)

——大家初读此诗,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到作者对朋友入蜀艰

难和蜀地不可久居劝诫。诗中想象、夸张的大气,让人读之难忘。

五、下面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诗句,并解说。(学生交流)

(在文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子。)(课件展示)

——大家对这几句诗歌感情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这一唱三叹的句子,

让我们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感叹

词连用,直抒胸臆,极力夸张。蜀道之高尽现眼前,让人惊叹不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险,让人又惊又

怕,畏惧不敢前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之地,面对地势凶险,战祸惨烈,人只有叹息之情,作者也只能为朋友担忧

了。

读至此大家已初感诗文用语之奇。

(明确叹:高()

叹:险()

叹:凶)()(板书)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二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泳中感受

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

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

壮丽雄险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诗中的描绘,既是蜀

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象。诗中的感慨有山川险阻之叹,又有人生坎坷、功业

难成之慨。《蜀道难》一课是一篇色彩绚丽、想象奇特的盛唐诗歌。其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旨,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来鉴赏诗

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

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

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由于学生对诗歌的艺术

手法分析有困难,所以,老师在讲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诗歌中的字音、字义以及诗歌脉络都梳理清楚了,明白

了诗歌先后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以及战祸之惨烈,大家快速地在脑海中回忆一

遍。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蜀道难》。(板书:课题、作者)唐代诗评家殷璠

曾评价《蜀道难》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那么这首诗究竟奇

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手法和意蕴这两个方面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奇在何处。

二、 过程

1 诵读文章

师:我们先来品读揣摩诗歌的手法之奇,先来看第一节。上节课我们讲了

第一节写的是蜀道之高(板书),那么这一节是如何来写蜀道之高的,用了哪些手法

来写呢?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诵第一节并思考这个问题。

生朗读第一节。

师:好,读完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刚刚老师的问题是第一节用

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难。

生:夸张、想象、用典……

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节,老师

先挑几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之后,再由大家补充。先看老师挑出来的第一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有没有采用什么手法?

生:夸张,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

师:对,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极言蜀道之难。好,我们接着来看

这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大家可以结合课下注释看一下。

生:这句话是用典,采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

逾越之险阻。

师:说的很对,所以这句话呢,是用典的手法,说具体点就是用到了神话

传说。那么老师要问了,第一节里还有没有其他用到神话故事的句子呢?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采用了神话,是六

龙回日的神话,写出了蜀道之高。

师:大家觉得他补充得对吗?

():对。

师:没错,这两处都采用了神话故事。前者写出了历史上开蜀道之难,后

者写蜀道之高,连太阳神见了都要绕道行驶,两者都表现出了蜀道的难。作者采用

这两个神话故事,使得诗歌的意象也显得阔大雄奇。好,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

神话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不是。

师:那是不是诗歌中的所有描写都是不真实的呢?

():不是。

师:嗯,那同学们找一找,看看第一节中有哪些实写。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实写。

师:对,那么既有虚写又有实写,这是什么手法?

():虚实结合。

师:对的,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使得趣味、诗韵倶存,使诗歌内涵丰

富,意境也十分阔大。好,我们接着来看这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

攀援”,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

师:老师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课下注释说,黄鹤是一种善飞的大鸟,猿猱

师:说的很对,用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来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并没有直言蜀道之高以及人行走之艰难,所以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我们接着来看这

句话:“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大家看看课下注释,上句中的

“扪”是摸的意思,“历”是从中间穿过,“仰”是仰着头,“胁息”是屏住呼吸;

下句中,“以手抚膺”是用手摸着胸脯,“坐长叹”,徒有长长地叹息。这整句话

实际上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我们来看,“扪”、“历”、“仰”、“以手抚

膺”是不是都是动作描写啊?“胁息”和“长叹”我们不能从动作上看出来,但是

可以从神态上看出来,这句呢,其实是用了一种摹写神情、动作的手法,这种手法

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们说简单一点,可以叫做细节描写。诗人通过摹写包括手

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一系列的动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状犹在眼前。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诗人能真的“扪参历井”吗?

生:不能。

师:对,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大家翻译一下这句

话。

生: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

师:嗯,课下注释写得很清楚,我们看一下,诗人不可能“扪参历井”,

但这里他却说自己在山上能够“扪参历井”。这是什么手法?

生:想象。

师:对,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以表现蜀道之高。好,到这里,我们已经

基本看完了第一节。大家有没有想补充的?

生:老师,“猿猱欲度愁攀援”也用到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说猿猱“愁”,嗯,补充得很对,这一点老师忽略了,大家要注

师:对,大家数一数,一个列了六个景,诗人有什么用意呢?悲鸟、古

木、林等这些景物大家都容易看明白,那么子规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子规

于暮春、初夏时日夜啼叫,鸣声凄悲,关于它,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它是周朝末年

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思国念家,暮春啼苦,以至

于口中流血,于是人们又称子规为杜宇、杜鹃。在古代诗文中,子规成了代表冤

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所以,大家以后在赏析诗歌的时候看到子规这个景物或者

说是意象,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好,了解了子规,我们再回到刚刚大家找出来

的景物,我们发现,鸟、木、月、山这些意象前都加上了修饰语,那么这些修饰语

有什么作用呢?

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师:说的很对,诗人用子规这个意象,再加上悲鸟、空山等一系列带有伤

感色彩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冷色调画面。鸟的号叫,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

林一样荒寂无人,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

慨叹。那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大家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师:是的,借景抒情,通过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蜀道艰险的慨叹,所以是借

景抒情的手法。好,我们再来看看后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

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里也列了很多景物,大家先找一下。好,有

哪些景啊?

生: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

师:对,大家看一下这些景物,前三个跟后两个有很明显的区别,你们发

现了吗?

生:前三个是静,后两个是动。

师:说得对,那有动有静,是什么手法啊?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

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

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

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

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

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

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

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

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

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

“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

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PPT展示)李白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

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

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

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1.赏析第一小节

(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

鉴赏一下

[参考]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

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

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

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

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

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

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

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

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顾阿桃-虎的诗句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1-03 22:5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2355980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