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
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
家能够喜欢。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
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
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
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
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
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
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
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
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
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
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
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
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
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
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
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
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
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
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
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
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
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
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
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
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
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
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
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
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
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
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
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
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
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
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
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
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
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
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
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
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
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
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
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
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
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
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
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
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
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
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
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
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
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
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
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
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
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
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
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
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
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
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
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
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
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
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
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
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
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
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
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
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
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
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
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
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
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
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
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
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
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
本文发布于:2023-11-03 21:2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18073205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