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检自测,掌握文章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比喻论证的含义、方式,学会使用比喻论证增强论证说服力。
3.带领学生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懂得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
的道理,同时结合当今倡导的“终身学习”等观念,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劝学》中比喻论证的含义和方式,学会运用比喻论证。同时,提升
自我“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并灵活运用比喻论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时间 主要师生活动
环
节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1分导
钟 入
同学们好!
上节课向大家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学习之道”。“学习之道”的
内涵十分丰富,囊括了学习的道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方方
面面,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而对于大家来说,“学
习”多发生在课堂,不少知识能力等也常常是与老师的互动中产生的。而本
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老师勉励学生学习的经典古文《劝学》。
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遥远先秦时代的先贤名师——荀子的教诲。
环
节
一
1分:
钟 背
景
介
绍
《劝学》的作者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
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思想上,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后
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所以他格外强调教育
学习的作用。
《劝学》就是《荀子》的第一篇,意思是勉励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荀子是怎么开展这一观点,为什么说,学习就很重要呢?我们一起来
看课文。
1.自学文本:
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到第84页。
请同学们先对照注释、使用手边的工具书,朗读文章、查阅注释,先自
学文本,梳理文意。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标注出来,对于重难点的字
句,我们会集中讨论。请大家仔细认真地阅读,我们一会儿进行简单的字词
小测,希望大家巩固并检查自己的易错点。
环
环
节
二
好的,自主阅读时间5分钟现在开始。请大家在5分钟后恢复播放,或
者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确定恢复播放的时间。好,现在请按下暂停键。
2.释放《劝学》小测,请同学自学自检。
好的!欢迎大家回来。
请同学们合上书本,看向屏幕,这是本篇的自测题。请在笔记本或者白
纸上写清题号并依次作答。现在请按下暂停键,完成自测,3分钟后回来。
10
:
分
钟
读
写
解
意
好的,时间到!请大家对照答案,自行批改,不正确的地方要做出明显
的标记,以便之后巩固复习。
3.释放《劝学》小测答案,并对其中可能出现错误的高频字词和语句进行
重点讲解。
请大家关注自己理解有误或者不确定的地方。比如:
(1)读音上,“中”的意思是“符合”,因此需读zhòng;“暴”的意思是“曝
晒”,因此需读pù,而“锲而不舍”的“锲”也是易读错的字,四声qiè。
(2)在字义上,“就”的意思相对难理解,它的本义是“接近”,但是
放在句子里有些不通顺,“金就砺则利”,“金”是“金属制品”,这里可以翻
译为“金属制的刀剑”,“砺”是“磨刀石”, 金属制的刀剑“接近”磨刀石
是在做什么呢?自然是要磨砺,因此这句话应译为“金属制品拿到磨刀石上
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3)虚词使用上,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而”。
本题中ABC中“而”都是表示修饰,只有D表示递进,因此答案为D。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ABC选项中表示修饰的“而”。表示修饰,是较为特
殊的用法,通常是“而”前面的修饰语作为状语来修饰“而”后面的中心语。
【说明A B C】
总体上“而”的用法很复杂,可以表顺承、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表
并列等等,具体的用法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本文共有至少15个“而”,具体
的用法详见下面的总结。不过,我们建议不要着急看标准答案,而是先自行
判断,再与答案对照,发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加深记忆和文言阅读的水平。
而青于蓝/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
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登高而招 连词,表修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连词,表递进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不舍 连词,表顺承
(4)通假字上,本文共出现4个通假字,除了列出的3个,另1个通假
字,是“輮以为轮”的“輮”,注释里有,我们这里不再赘述。
(5)活用用法上,常见的活用用法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等。本题的选项中A项中的“日”和C项中的“上”都是名词作
状语,意思分别是“每天”和“向上”,B项中的“水”则是名词作动词,意
思是“游泳”。本文还有哪些活用用法呢?大家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同时提醒
各位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都要养成饿主动梳理归纳的好习惯。
字词部分就到这里。我们回归文本内容,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劝
学》的说理性还是很强的,加之作者是荀子,一位儒学大家,让我们很容易
想到一位老学究,穿着长袍,正襟危坐,讲着一堆枯燥、乏味的大道理。但
是这篇文章似乎没有这种感觉。什么原因呢?
对,就是非常丰富的恰切的比喻论证穿插其中。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
有哪些比喻,这些比喻的意义内涵、表达作用是什么呢?
任务1:填写《〈劝学〉·比喻探究表》,探究比喻意义
环
节
同学们请自主填写《〈劝学〉·比喻探究表》,梳理《劝学》中出现的比喻
三
句,探究各个比喻的意义内涵、表达作用。
:
我们先来找一找文中都有哪些比喻句。
比
《劝学》比喻探究表
10
喻
分
探
比喻句 比喻意义 比喻的类型
钟
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
及
于蓝;冰,水为之,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
写
而寒于水。 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作
——
练
连续设喻
习
对比设喻
反面设喻
正/反面
设喻
示例:
比喻句 比喻意义 比喻的类型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人经过一定的学
习,本性就会发生变
化,知识就会丰富,
能力就会提高。
木直中绳,輮以为学习对于人的本
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不可逆转的作用
见者远、闻者彰、致借外界条件,能
千里、绝江河 帮助我们弥补不足。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反面设喻
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正/反面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设喻
锲而舍之,朽木不正/反面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设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正面设喻
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反面设喻
躁也。
连续设喻
正面设喻
说明学习要善于
积累。
对比设喻
说明客观条件的
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
条件,只要坚持就能
取得成功。
对比设喻
说明学习要专心 对比设喻
找到比喻句其实比较容易,但是分析它们的内涵意义就不那么容易了。
明确:分析内容(略)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劝学》的比喻论证类型丰富,表达了不
同层次的意义。同时,《劝学》的比喻都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物事,把
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理解。
环
环
节
由此可见,表达观点的时候如果用上打比方的方式,表达效果往往很奇
妙,它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所以,在日常交谈和写作行文中,
我们也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巧妙地达到这种效果。
但是,比喻论证要如何使用呢?它和比喻有什么区别吗?如何才能更好
三
:
地使用它呢?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个问题,比喻和比喻论证有什么区别呢?
比
请先尝试分析以下句子是比喻还是比喻论证呢?
喻
论
证
探
(1)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从东边跑到西边,用了整整一天。
(分析:这是原来初中阶段常见的比喻句,用奔跑的孩子比喻夏天太阳运行
的轨迹,既显示出夏日太阳光照时间很长,也使得太阳显得俏皮可爱。)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
究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
小兽。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
动气。(分析:比喻,沈从文在《边城》中连续地使用比喻,眼睛清明如水晶,
天真活泼如小兽,乖巧伶俐如黄麂,凸显出翠翠的天真烂漫,是自然的女儿。)
(3)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
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
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分析:比喻,叔本华以总是骑在马背就
会丧失走路的能力来比喻人总是消遣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4)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后配钥
匙。对很落后、很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
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分析:比喻论证。将解决思想
过程的问题比作开锁,解决难办、落后的人、事要想办法、慢慢来。)
前三句都是比喻句,第四句属于比喻论证。总结来说,二者的区别主要
在于:比喻修辞重在使具象的人事生动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比喻论证
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
第二个问题:比喻论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同学们可以对照《劝学》中的比喻论证示例和刚刚开锁的示例,尝试从
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喻论证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思考。总结起
来,大致如下:
(1)喻体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不可“引
喻失义”。
(3)任何比喻其实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
比喻论证,必须同其他论证方式结合起来。
好的,在了解了比喻论证的内涵和注意事项之后,我们牛刀小试一下。
看看能不能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应当将学到的知
识化为己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写一写,写完之后和你的同伴之间互相
传阅,看看谁写得更精妙。
好的,时间到!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很棒!我们来看下,曾经儒学大家
辜鸿铭先生也就这个问题,运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写过一段,我们一起看下。
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
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
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
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
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这里,辜先生用借钱来比喻读书学习,如果学会运用,则像是借钱学做
买卖,赢得利息,为己所用,如果不会运用,则是守财奴一个,本钱还给债
主,自己没有任何盈余。即使学了百年千年,也没有自己一分。喻体是“借
钱”通俗易懂,比喻精妙适宜,道理讲得浅显明白,令人有所深思。
环
环
节
四
:
分
析
任务2:补充《劝学》结构表
至此,相信大家已经对《劝学》的内容和主要论述方式,有了清晰的了
解。整篇课文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
其他各段也基本上一段一个主要论点,结构比较清晰明确,接下来就请大家
补充完整下面这张《劝学》结构表。其中各段分论点,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贴
合的句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劝学》结构表
第1段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原文) 分论点(自行概括)
第2段 分论点1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
第3段 分论点2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
第4段 分论点3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
6分
钟
证
思
路
,
补
全
结
构
论
明确:
《劝学》结构表
第1段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表
格
分论点(原文) 分论点(自行概括)
学习的(意义):提升自我
(恶性论)
学习的(本质):假借外物 第3段 分论点2
第2段 分论点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第4段 分论点3
结合这张表,大家此时可以想一想,哪个方面你之前从未想过,或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学习的(方法/态度):
圣心备焉 积累 坚持 专一
者想过但是有了新的解读。可以把自己的小想法小灵感写在表格旁。
1.《劝学》新续
借鉴《劝学》比喻论证方法,就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写
一段文字。
《劝学》仿写要求
作
作
2分
钟
业
布
置
示例:
君子曰:学贵于勤。吾之为学,当勤学不怠。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如登山,博览群书则如临绝顶,见者远矣;读书如游水,
博览群书则如潜深潭,感者深矣。勤,则难者亦易矣;惰,则易者亦难矣。岂
不闻“熟能生巧”乎? 吾等勤学,待日久,必学有所成。
2.背诵《劝学》全文
3.《师说》字词自检
请同学自学自检,下节课订正并重点讲解难词、难句。
本文发布于:2023-11-03 21:2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17976205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一【语文(统编版)】劝学——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一【语文(统编版)】劝学——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