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乞巧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11-03 17:51:56 阅读: 评论:0

写给父亲的信-三年级阅读题

乞巧是什么意思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赞美春天的成语)

乞巧是什么意思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

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

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

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

活动。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

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

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

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

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

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

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

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

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

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羊皮扇鼓舞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

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使西和县积累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乞巧、山

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

传承多年,久盛不衰,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乞巧风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春倌“说春”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

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分

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

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

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

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

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

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

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

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习俗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

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

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

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

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

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

两位数加两位数-描红本

乞巧是什么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3-11-03 17:5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005116205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乞巧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乞巧是什么意思.pdf

标签:永远不分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