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法指导
单元梳理
单元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
4.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
战。
篇目聚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旨:通过回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美好的生活
的心理,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写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主题。
语言:幽默,富有童趣,极具感染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
线索: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
记叙顺序:插叙。
写法:心理描写、伏笔。
语言:含蓄,生动,感情真挚。
《丑小鸭》
内容: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各种挫折和打击
之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线索:丑小鸭的遭遇。
语言:朴素,大量运用口语。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主旨: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相信光明必将驱走黑暗的思想感情。
语言:平白、清新、富有哲理。
《未选择的路》
主旨: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伤仲永》
内容:用仲永由天才变普通人的事例,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写法:先扬后抑。
语言:精当,言简意深。
文学常识
记叙文
1.记叙文的概念
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2)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3)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4)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
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文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
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
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
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
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他/她/它/
他们/她们/它们)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2)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
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3)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直接
抒情或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
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谐音双关,“江里的浪花——不是吹的”是语意双关。
阅读建议
一、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
之六》。文章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的统治下,
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
培养出救国志士。鲁迅“重提旧事”,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
种生活作对比,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完成)。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
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就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敢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
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
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
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文学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经营纯文
学出版社。
二、结合插叙的方法,明确小说的两条线索。
通过朗读,区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
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深入探究文章内容,重视自己的感悟、体验。
养成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从文中寻找答案,借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从小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书本中探求各种知识,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
四、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通过对比“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感受,体
会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认识到童年生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影响。
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主题是“成长的烦恼”,这个题材,一般来说,学生都比较熟悉,都会写而且也能
写好。因为现代青少年虽生活在七彩阳光之下,但也难免会有来自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等方面的烦
恼。有这些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消除烦恼,快乐生活。
如何才能消除烦恼呢?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大胆说出烦恼
有了烦恼后,许多同学总把烦恼埋在心里,不愿意说,也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无关痛痒的事,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2.多方了解烦恼
烦恼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步入中年的爸爸、妈妈、老师……她们在少年时期是怎样对待烦恼的?
现在又如何评价当年的烦恼?我们可以经过多方了解,然后将自己的烦恼与之作对比,从而正确认识烦
恼。
3.热心解决烦恼
对烦恼有了认识后,了解自己知心朋友的烦恼,并设身处地想想他的烦恼,然后用多种方式交换看
法,帮助朋友解决烦恼,这有助于自己正确看待烦恼。
认清了烦恼之后要付诸写作实践,则需要精心选材,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主题。写自己要体现出独
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有自己的审视和评论,同时要注意所选文体的格式。
范文导引
成长的烦恼
曹仲晗
曾经很羡慕那些会唱歌的小朋友。每当听到他们婉转动人的歌声时,自己总是情不自禁地哼起小曲
儿来,但每每是不尽如人意的——走调。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封闭起来,禁锢在一个没有音乐的
世界里,不摸喜欢的长笛。直到有一天,爸爸叫我用长笛吹奏一曲,无奈只好重新拿起久违的长笛,吹
奏出心中美妙的旋律。路过的小妹妹听到了笛声,围着我载歌载舞,遛狗的老人停下了脚步,静静聆听,
就连天上的小鸟也停在了技头,仿佛也在倾听我的笛声。那一刻,我明白了,不会唱歌并不要紧,我可
以演奏出更动人的旋律。
总是会羡慕周围身材苗条的女孩子,看着她们穿着美丽的花裙子,像蝴蝶一样轻快地在操场上“飞
来飞去”时,总会感到自惭形秽,因为自己并不苗条。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好多苗条的女孩子都是
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整日弱不禁风,不像我,能吃能睡,开开心心,不用担心哪天会得病。有一天,我
把自己打算节食减肥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瘦不一定美,反而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状态才是
美的。这使我明白了,那些处于亚健康的瘦女孩们并不代表真正的美丽,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高尚的
品德的人才可称之为美丽的人。外在的美固然不可忽视,但是内在的美更是重要。
刚上初中,总是对小学同学念念不忘,恨不得天天打电话,书信联系更是少不了。可是现在,总是
会拿现在的朋友和曾经的死党相比,总是觉得现在的朋友不令人满意,心中对朋友的不满也会越积越多。
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告诉我,“水至清则无鱼”,过于苛刻地要求朋友,结果只能是一个朋
友也没有。如果永远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是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快乐的。初中时怀念小学时光,就会忽
略初中的点滴生活,而不见眼前的缤纷,只会永远地活在遗憾中。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宽容地对待别
人,这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快乐。
成长中的我们是一张白纸,尽管曾有过许多烦恼和困惑,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成熟,不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3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5528227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学法指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学法指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