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点拨内容电子版RJ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重点点拨
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
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
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
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
的感染力。
2《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
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
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5《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
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
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
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
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
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
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
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
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
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
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
8《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
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
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
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
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
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10《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
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
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
1〉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11《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
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
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2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4729203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上册点拨内容电子版RJ.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上册点拨内容电子版RJ.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