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
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全文的中心句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丝绸之路》一文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
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
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贸易货物
以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历史上,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
奘,都与这条路有关。
3、《白杨》一文的作者是袁鹰。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
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
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
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
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文章的写作方法(或表达上特
点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们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
那就是贯通了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文章包含着对西
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5、《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
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牧童》的作者是唐代的吕岩,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透过
这首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
一种向往。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意思是:草场宽阔无垠,在晚风的吹拂下,笛
声悠扬悦耳。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
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其中的“弄”字是逗弄的意思。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回家后,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
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舟过安仁》这首诗写的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
景,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
的奇思妙想。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意思是: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作者的所见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是: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
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的所闻这里面“怪生”是
怪不得的意思。
我们还学过杨万里写的另一首田园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
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
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
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意思是:茅屋的屋檐
很低,小溪上长满青青的草。这是谁家白头发的老翁老妇,喝醉了酒,正用吴地方言互
相逗趣取乐?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思是:大儿子
在小溪东边给豆子除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小儿子最是顽皮淘气,趴在溪头剥莲
蓬呢。
吴音:吴地的方言。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亡赖:同“无
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本文是小说
《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主人公是小英子(作
者的小名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20世纪80年代,《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骆驼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
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
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7、《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是是作者童年的乐
园,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童年生活的
自由和快乐,以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
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9、《我想》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
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摄取了一组
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的
专注,《溪边》──钓鱼的孩子的快乐,《江上》──戏水的孩子的调皮,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
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
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
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
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
很。惠:同“慧”,智慧的意思。诣:拜见。
乃:就,于是。示:给……看。曰:说。未:没有。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
姓杨,它叫杨梅。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孩子也在姓上做文
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
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
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
默。
11、《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
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
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
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12、《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
国某城市的故事。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
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赞美了他们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或唱词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13、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马季、郭启儒合
说的《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
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14、《再见了,亲人》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
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5、《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
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
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
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的作者是谈歌。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
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
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
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17、《梦想的力量》一文的作者是江菲。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
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同时告诉我们: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
奇迹。
18、《将相和》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
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
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
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
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
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
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
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
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曾塑造了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19、《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
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
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
智多谋、才智超群。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
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
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
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
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
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
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给周瑜一个迎头
闷击,让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
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忌能,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
葛亮不好推辞。让诸葛亮自入圈套,还立下军令状,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
言。此计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
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
中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其中,“桃园三结义”、“三
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20、《景阳冈》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
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
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1、《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按事情发
展的顺序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
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
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
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
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
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
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
精”“火焰山”等故事广为流传。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
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
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反映了小嘎子顽
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
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的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向我们展示了王熙凤这个泼辣张狂、口齿伶
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
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
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
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23、《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
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
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4、《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
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
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
上的丑态。
托德:是个势利、傲慢的市侩小人。
裁缝店里的老板:是个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人。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描述了德国家家户
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
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
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6、《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
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
特有的风光。
27、《与象共舞》是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的和谐
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文化。
28、《彩色的非洲》的作者是彭仁。本文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
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
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
界”。
二、重点句解析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
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
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 原犹如巨幅中
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自然会惊叹、并产 生
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
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
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 舞的衣襟衣
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
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
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
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 地方。 4、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
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这段话是刻画了戈
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 自然灾
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
职 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
从祖国安排, 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
处, 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5、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
成长起来。 这句话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
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 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
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 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6、我明白了──世
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
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 等
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
跟世界上 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 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 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7、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
真是 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
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 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
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 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
打糕, 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使这次 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
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 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
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8、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 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
弹炸断 了腿。 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
战士比山高比海深 的情谊。 9、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
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周瑜 到底
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 ,而
诸葛 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
诸葛亮宽厚待 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
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 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
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 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 ,才遭周
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 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10、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
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 “耐人寻 味”指意味深
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 任
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
就必然 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
是前提, 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
两者之间要辩证 看待,整体理解。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
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 又看别人的花;我们轮流值日打扫教
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 11、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
到许多变化,但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 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 的海洋” 。同时,作者还
赞扬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 令作者欣赏的,
也是更“美丽”的。 1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
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 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
蛇。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
起的特点;比作 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三、日积月累 1、唐代诗人
刘禹锡的《浪淘沙》是这样说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 上
银河上,同到牵牛织女家。 ”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狂风劲吹,
波涛滚 滚,巨大的水势如同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
去寻访牛郎织女的 家。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天涯:天边。 2、王之涣的为当时流行的一种
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诗意:辽阔的高原上,
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一座 地处边塞的
孤城巍然屹立。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
柳》 , 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
杨柳可折!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
的长度单位,一仞相 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
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 的风俗。度:越过。 说“何须怨” ,并不是没有
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 字,使诗意更加含
蓄,更有深意。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人生要像天
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4、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意思是:有志向并不在乎年龄的大小,没有志气
的人活了一百岁也是没用的。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要珍惜生命和时间,等到头发全白了,再悲观失望,已经太迟了。 6、地
满红花花满地,天连碧水水连天。——回文联 7、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
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8、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
暮暮朝朝。——叠字联 9、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
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10、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关公赴
会——单刀直入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徐庶进曹
营——一言不发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2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4613203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重点(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重点(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