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42页课堂笔记
【课文复习题】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
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
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
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
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
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
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
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
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
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
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
神。
2〉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
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
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
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
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 要掌握《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词、词的意思、诗
的意思、中心思想(也就是一条龙)。
2.《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
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
状态的一种向往。
3.《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4.《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
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
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
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
是 。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
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
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
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
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
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
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
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2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4556203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42页课堂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42页课堂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