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
1、《童年》中人物阿廖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能给你什么启发或感染?
2、《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善良乐
观的___,自私残暴的___,贪婪恶毒的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
情”。
3、《童年》中塑造了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___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4、《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
主题。
5.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6、《童年》是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
他两部为《 》、《》。
7、《童年》讲述的是 _______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
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
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__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
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
子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参考答案
1、阿廖沙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从小心地善良、是非分明、能爱能
恨。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
作为;他不畏艰难险阻,即使在穷途末路中也要笑着面对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激励着
我,让我学会了笑对人生,笑对困难。
2、阿廖沙、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们
3、阿廖沙 新生活
4、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5、开放性题目,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写出与情节有关的体验和感悟,并言
之成理。示例:情节:阿廖沙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结果被外祖
父打得失去了知觉。体验和感悟:外祖父的残酷、自私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的品性。
6、略
7、阿廖沙 俄罗斯
8、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
里戈里、好事情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二」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
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
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
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
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
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
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
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
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
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
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
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⒅“谁?”
⒆“骆驼呀!”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
分)
9.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
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
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
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
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
化。
F.第⒂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
变。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
线句。(3分)
11.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
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
析。(4分)
7.(2分)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
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答对1点给1分)
8.(3分)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
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求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
美。(答对1点给1分)
9.(6分)C F
【第3段中“拉骆驼”所说的实际上否定了“我”的猜想,前后有转折关系,
因此C选项错误。第⒂段虽然写到骆驼的邋遢、难看,但从天气的交代以及“我真
想”“轻松的步伐”“清脆”一类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骆驼的感情没什么变化,
因此F项也错误】
10.(3分)评分标准:分析“细致”2分,分析“不柔弱”1分。
答案示例: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
“走到”和“吃饱”,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
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
11.(4分)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
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
惜。(答对1点给1分)
12.(4分)评分标准:评价1分,分析3分。
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
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
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三」
(1)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
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2)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
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
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
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
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
哧笑了。
(3) 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
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
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
觉,就别逼她了。那时我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
到法子读好书。
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
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病人必须一
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
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
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6)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
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
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握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瞧催眠用上的极大喜悦,
与泪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霎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的重
要。心中渐渐清晰地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
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以读读到研究生。
(7)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
的事又怎样的父母,从懵懵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
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这座
桥,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小题1:“我”因打碎了花瓶而受到母亲责骂在听完“我”“振振有词”的对
答后,母亲为何“忍不住扑哧笑了”?(2分)
小题2:第(2)段作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来
刻画人物。(2分)
小题3:你认为:“我”由“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读到研究生的原因是什
么?(3分)
小题4:读完此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要说,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写下
来(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因为“我”诚实,勇于承担责任,母亲为此高兴。
小题2:语言
小题3:深刻体会了父母之爱,以努力学习了回报父母之爱
小题4: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
小题2:试题分析:第(2)段主要写我和母亲、母亲和同学的对话。所以是语
言描写。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这座桥,也会成长为顶天立
地的栋梁。”这句话可知,我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语是因为父母对我的关爱,我懂
得这种关爱,并把这种爱化成努力,以回报父母的爱。
小题4:试题分析:感受最深的话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如从父母的角度:父母
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孩子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等。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四」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
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
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
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
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
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
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
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
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
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4.“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
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
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外祖母对“我”深深的爱,也表现出外祖
母宽容、乐观的性格。
2.第1自然段:描述了外祖母可爱的形象。第2自然段:在“我”成长的道
路上,是外祖母的关爱,使“我”变得坚强、快乐、自信。
3.“可爱的动物”指代大猫。 “一根不断的线”指代外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4.这句话表明了外祖母的辛苦以及勤劳能干,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敬爱之
情。
5.不能。这句话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将“睁”换成“瞪”就不
能体现出从她的内心射出的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五」
1.仔细品味第②段中外祖母的语言,体会她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
刻画出这样的变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能否改为“你
小点声说!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烦躁不满”——“温情无限”;通过对比,反衬出外祖母对孩子深沉的
爱。
2.不好!将“你小点声说!”放在后半句,有种强调的作用,意在突出外祖
母对我的关爱;而改句就变成了在强调外祖母对我的责备,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篇六」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噗噗发绺惩罚马鬃诅咒两頬镶银驼背
2、弄懂“自言自语”“五光十色”的意思,并分别造句。
3、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 ”。1906年高
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问世。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
外两部是 , 。
二、整体感悟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共分三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
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超过10字)
2、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4、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
达效果。
三、分析揣摩。
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品读。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
题:
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
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研读2——6段,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
说!”好不好?说说理由。
4、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
5、外祖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四、探究质疑
1、作者为什么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
2、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外
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给人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何高见?
五、读写结合
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
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画画像,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一、1、2、略 3、代表者;《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2)——(6)︱(7)大意:(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
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
2、可以是头发,可以是说话的腔调或脸部表情等
3、刻画外祖母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外祖母的崇敬和怀念。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等,表达效果:示例:“密密”“乌
黑乌黑”极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且非常有光泽。
三、1、头发多得出奇,长得出奇
2、温暖柔和。
3、不好,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
4、语言、外貌、神情、动作
5、温柔和蔼。
四、1、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
暗,走向光明。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2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453526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