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
等词;
2、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
记叙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
言概述文章的内 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
感。
情感与德育:
5、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
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
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1、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
记叙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
感。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
2016
1 / 19
精品文档
书学习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童
年趣事,但也有的童年因不幸而令人伤神。今天,我们一同
走进林海音的记忆,缅怀她的童年心情。
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
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
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
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
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
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
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
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
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
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
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
2016
2 / 19
精品文档
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
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
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
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
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
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
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
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
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
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
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三、字词过关
肿胀zhànɡ: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
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恐惧kǒngjù: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骊歌lí:告别的歌。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2016
3 / 19
精品文档
雨篷pénɡ: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
成。
玉簪zān花: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四、初步感知
1、从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可以想象这篇文
章是写趣事呢还伤神的?
2、从注释中可知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有谁看过这
部分电视剧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你刚才的想法,完成本文的
生字词过关,试着复述课文。
五、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从这个题目想到了
什么?
明确: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
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2、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有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3、分析文章结构
从复述中,同学们发觉到作者是不是只叙述了眼前事
呢?那还运用了什么呢?
六、课堂小结
2016
4 / 19
精品文档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童年既有欢快的,也有哀伤的,
但本文作者所叙哀而不伤,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同时也
表现亲情的浓厚,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具体的段落来分析这份
亲情,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
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生字词作业
2、课后研讨与联系的第二题
八、板书设计
我参加毕业典礼——探望父亲的情形
典礼的钟声——因赖床而被打
骊歌里的分别——爸爸爱花的情形
典礼后我急着回家——爸爸教我闯练
九、教学反思
在分析本课的文章结构时,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出,在
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地发现有些事是写现在的事,有些
事是写回忆。而且现在的事都是围绕小学毕业典礼而进行描
述的,回忆的事都是有关爸爸的。这里,教师很快地引导学
生了解插叙的叙述方法和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很好地把握
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课时
2016
5 / 19
精品文档
一、导入:温故而知新
二、研读重点段落
1、研读学习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
抽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
天在这学校里啦!”。 指导与思考:
①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②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哪些语句
要可以看出?
③由这段回忆联系全文回忆部分,并结合爸爸的语言
说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齐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指导与思考:
①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
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②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③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④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⑤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⑥
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⑦文段中说“我已不
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深入探究
讨论: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
2016
6 / 19
精品文档
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伏笔并分析吗?
四、拓展延伸
1、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家觉得“成长”的真正
的含义是什么?
2、说说同学们的成长故事
用“成长是什么”的句式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自己成长中的感人故
事。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
己的申请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了插叙手
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显得波澜起伏。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二课
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研读爸爸逼我上学部分和
我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部分,通过研读这两部分,了解爸爸
的为人。在教学这课时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探讨,很好
了完成爸爸语言和流露的感情的表格,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
文章主题和爸爸的为人。
中学语文教案模版汇编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系:初中语文教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
2016
7 / 19
精品文档
段即第一、第二学期,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
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九义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册
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
文章内容: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两篇
讲读课文,三篇阅读课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
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
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
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
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
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
港台流行歌曲充斥校园,学生们追星火热的时候,本文充分
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
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
美。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
目标制定: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
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定出来,
综合学生意见,依据大纲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最
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
2016
8 / 19
精品文档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综合性学习,开放课堂,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
陶感染学生,
3:能力目标:巩固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把握文章
的方法。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
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是通过对文章的揣摩朗读,感悟其
中的深意与情感。
二:教法设计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
实践性的特点,根据
本文内容,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
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
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下位置
交流意见。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
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
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三:学法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
2016
9 / 19
精品文档
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
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根据创新学习的思
想,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
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
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四: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
现大语文观,实现综合学习,在上课之前首先布置两项任务:
1: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仔细聆听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写一篇感悟文章。
教具准备:扫描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创造性作业
设计三个环节组成。我准备用大约三课时时间完成本文教
学,具体课时划分将根据课堂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确
定。
: 导入新课
传统的新课导入几乎都是老师的表演或导演开始,
学生处于一种观看者、参予者的地位,师生位置区分明显,
而本课导入,我则从作品欣赏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
心地位,我则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议论学生作文,
2016
10 / 19
精品文档
打破了传
统导入的局限,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
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学生在欣赏了自己的作文以后,迫切想知道同样类
型的文章,作家刘成章又是怎样写的呢?他在文章中又要表
达些什么呢?这种求知的渴望与需要,产生了学习的强大动
力,使学生主动、自觉的进入下一环节------新课的学习。
:学习新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
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转变师生角色,真
正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在课堂上,我将作为教学的促
进者、参予者,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
相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根据本文的教学思想及模式,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板
块,在这些板块的学习中,我将大部分学习的时间都交给了
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及小组、班级合作的
精神,通过自己反复读书、讨论而领悟,实现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目标。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1,创设文章情境。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读
文章,解决生字词,提出在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
下相互交流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再留到以后的学习中处
2016
11 / 19
精品文档
理。利用课件的情境,让学生反复揣摩文章的朗读技巧,力
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现文章内容。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练
习,提倡合作交流,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把握文章,
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实现知识目标。学
生将被本文深深的震撼,不知不觉实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潜
移默化。
在对文章进行初步钻研,有了整体的感知以后,学生
们都想更深入的研究,这,就进入了精读阶段。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采用”课题研究”策略,在
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
究,解决文章的重、难点。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师点拨:对于这篇文章,你们想对哪方面进行深
入的研究?
学生与老师的共同确定并板书出以下主要的小课题:
1:对安塞腰鼓的研究
2:对本文语言的研究
3: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研究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研究题目,自由组
合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小研究题目,要求学生一定
要深入思考,结合全文,参照课后练习,集小组的智慧于一
2016
12 / 19
精品文档
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
应当肯定。同时,用扫描仪代替板书,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
示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钻研的热情,
培养合作与深入钻研的精神。在这几个课题的研究中,学生
已经明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对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
识,对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了铭心的感受,而且,
能够结合文章体味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将来,增强民族自豪
感。现在,同学们最想的,就是将自己心里的更多感受对老
师、对同学,说出来,水到渠成的开始了品读、表达。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赏析表达
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再朗读的优化训练,从读
中深化对文章的感悟。侧重于实现情感目标。
1:展示课件2,对于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作必要的补
充完善。使大家对安塞腰鼓的认识更深入,体会更深刻。
2:展示课件1,播放课文的朗读伴音。
听了课文的朗读录音之后,借鉴朗读的方法,用自
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处理读法。读书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读,
可读给别人听,可与同学共同揣摩朗读,可默读等。然后,
可配合画面表演读。同学们给以评价。
3:质疑:说说现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发现。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
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
2016
13 / 19
精品文档
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
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
功的关键!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钻研后,请学生自
由提问,相互质疑问难。打破思维束缚,让每一个学生自由、
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探究
性、创造性、多角度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
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审美
乐趣。我将无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并将给
以高度的评价与鼓励。
最后,进入第四板块:熟读课文,整体深化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将课内课外结合,将学生作
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拔高
与迁移。
1:教师点拨: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学了本文之后,
自己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们将畅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较中,学生将明白自
己的得与失,提高写作的素养,同时又对本文的学习进行了
梳理与巩固,远远胜过教师的讲解。
2:欣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
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
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
2016
14 / 19
精品文档
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地理课、社会课等综合在了一起,
体现了大语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的拓宽了、
延伸了。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
用,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热情是高涨的。
可是,假如我们满足于以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
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
未尽,按照创新教育思想,我设计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创造性作业设计
结合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接触的社会生活,紧承本文
文化内涵,我设计了以下富有创新精神的题目,要求学生根
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个,允许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
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作业题目。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
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发展。
初中语文教案汇编
教案一:《藤野先生》
教案二:《藤野先生》
教案三:《我的同学》
教案四:《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五:《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六:《雪》
教案七:《雷电颂》
教案八:《海燕》
2016
15 / 19
精品文档
教案九:《端午的鸭蛋》
教案十:《五柳先生传》
教案十一:《马说》
教案十二:《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十三:《小石谭记》
教案十四:《岳阳楼记》
教案十五:《醉翁亭记》
教案十六:《满井游记》
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
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三、教学难点
2016
16 / 19
精品文档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
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寒颤颤 畸形 绯红
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
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
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这里作
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鲁迅真
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通过
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事实上,反语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指读第二段:
2016
17 / 19
精品文档
他们又在干什么?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
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
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通过补充资
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
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
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
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
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
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
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2016
18 / 19
精品文档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
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2016
19 / 19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8:1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84130203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